《高职语文》教案(上册)十七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12[email protected]岁,属鼠)

刘谷雨(阳历1996430日晚9点过八分,阴历3月13,出生于长沙附二医院。出生时体重72两。钳产。轻度窒息。脐带缠颈。医生的打分是7分。

现在湖南省双峰县青树坪镇大泉乡大坪中学读书,读小学六年级。

2008年刘谷雨的人教版语文教材第一课是毛泽东的词――――《卜算子  咏梅》。)

《高职语文》教案(上册)

 

 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

(基础版)第一册

 

授课班级:高职水工一班、电力二班

授课教师:刘咏梅

授课日期:二00六年九月至二00七年一月

 

 

    《高职语文》教案(上册)十七

教师:刘咏梅(副教授)

联系Email:

联系QQ359091935

联系单位: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评建办

联系电话:0731----4080372

第十七大节

课题:《不求甚解》邓拓 文艺随笔

教师:刘咏梅

教学目的:了解陶渊明提出的“不求甚解”的含义,认真体会作者在文中提出的主张。

教学重点:品味文中的关键词语“会意”、“前后贯通”、“了解大意”和“观其大略”等。

教学难点:就读书是否完全读懂这一问题先行思考,然后围绕“求甚解”和“不求甚解”的主要展开讨论。

教学方法:讨论法、朗读法。

 

(一)复习旧课

      《怀鲁迅》和《在列车上的偶然相遇》同为写人散文,在句式、表达方式、写作特点上何区别?

 

(二)作者简介

       邓拓(1912-1966),原名邓子健,又名邓云特,福建人,当代著名的思想理论家和散文作家。60年代初,以“马南屯耳”等笔名,创作了一批引人入胜、启人心智的杂文,其中最著名的是《燕山夜话》。“文革”中,遭受残酷迫害,于1966518含冤去世。

《不求甚解》是《燕山夜话》中的一篇代表作。

 

(三)理清结构

1、本文共有几个自然段?试找出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在课文中的什么地方出现?

3、熟读第一自然段,要求背诵。思考:

   A、“其实也不尽然”中的“然”指的是什么?“也不尽然”是指什么意思?

   B、不必提倡的是什么样的不求甚解?

   C、不能盲目地反对的又是什么样的不求甚解?

4、如何理解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5、“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观其大略是什么意

?

6、“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是什么意思?

7、试结合陶、诸葛、陆象山三位古人的话来谈谈自己在读书中的一些体会。

 

明确:

不求甚解:语出晋陶渊明的,《五先生传》。原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必在字句上花太大的功夫。现多指学习或工作不认真,不求深刻的理解,浅尝辄止。含贬义。

造句:

我们读马列的书,读毛主席的书,要刻苦钻研,联系实际,深入领会,不能~

 

第一自然段:

“然”是指“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也不尽然”是指也不完全是这样,也不能说得这么绝对,即不能把话说死。“不必提倡”的不求甚解是指学习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不能“盲目反对”的不求甚解是指只求领会要旨,不必在字句上花太大的功夫。

 

中心论点:

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即多次反复、虚心领会。(在文章结尾)

 

开卷有益:打开书读就会从中受益。

 

下面阐述陶渊明的本意,一是全文引原文,言之有据;二是对引文进行全面辩证。

A、“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

B、“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不要“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

C、陶渊明式的“不求甚解”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虚心,戒“自负”;二是前后贯通,戒“固执”。

观其大略是指“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是指“不因小失大”,与不求甚解提法很相似。

 

文章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提出问题,先提现在人们对“不求甚解”古义的否定,用“对任佑问题”指出这种否定属于看问题绝对化。

第二部分:分析问题,正面阐述陶渊明的本意。

第三部分:解决问题,进一步强调晃能仅仅记住一些字句的“甚解”,而要“活”读书,要理解“精神实质”。

 

(四)反复朗读

要求背诵三处引用的古人语句,领会其中的含义。

 

(五)课堂讨论

结合实际情况,谈谈自己在读书学习中的一些体会。自由发言,共同讨论,

教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