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互联网行业观察(一)


  

互联网始于1969年,是在ARPA制定的协定下将美国四所大学的主要计算机连接起来,从而诞生了互联网最初的形态。

  互联网正式进入中国并展开应用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事情,如果我们将时间追溯到1996年12月,那个时期中国的上网人口总数是20万人,那么直到2008年1月CNNIC的报告中显示中国互联网人口总数已经达到2.1亿,仅次于美国的2.15亿跃升至世界第二位。根据美国墨西哥大学教授罗杰斯的创新扩散理论,新事物的发展通常呈现S形,当普及率在10%~20%之间时,扩散过程会加快,直至达到一定数量之后才会慢下来。2006年12月中国互联网普及率是10.5%,2007年12月中国互联网普及率增至16%,中国正处于网民快速增长的阶段,在数量上超过美国只是时间问题。庞大的网民规模给我国的互联网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商机。

  一直以来,我都很关注互联网行业的发展,一方面是因为这是一个运作模式大大区别于传统行业的新型商业思路,行业中多为民间力量和民间资本,其间的竞争也相对公平;另一方面,长时间的观察再加上推理告诉我:这是一股可以以自身发展改造、升华所有传统产业的力量。事实上,互联网已经在这么做了。

  以下图表均来自大度咨询,显示了现阶段我国主要几个互联网企业的盈利模式:



  百度——搜索引擎领域的领跑者

  在现下的中文搜索领域,百度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行业领跑者。百度之所以能获得如此的成功,在我看来,在于其专注。一开始,这可能只是创始人李彦宏的个体特质,进而成功地融合成为百度的团体特质,支持着百度始终如一地凝神于中文搜索服务品质的提高。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种专注正是百度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懂得从一开始就培养自身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是高明的,这种高明体现在百度长远的发展上,也体现其不可复制,不可模仿上。

  百度的盈利模式是网络广告,其独到之处在于运用了竞价排名机制。所谓竞价排名,指的是一种按效果付费的网络推广方式,企业在购买该项服务后,通过注册一定数量的关键词,其推广信息就会率先出现在网民相应的搜索结果中。如企业在百度注册“电气设备”这个关键词,当消费者寻找“电气设备”的信息时,企业就会优先被找到,并且百度按照给企业带去的潜在客户访问数收费。这种机制所获得的巨大成功正是建立在百度所专注的搜索引擎之上,同时又为百度找到了一个全新,稳定的盈利模式。在拥有稳定盈利模式的基础上,百度下一步的战略应该是多元化发展,在价值链上纵向展开;还有就是加快向海外扩张的脚步。

  可以想见,在比较长的一段时期内,百度都将占据中文搜索的龙头地位,这应该是没有大的疑问的。

  阿里巴巴——电子商务领域的一艘巨舰

  马云是为数不多的,能让我由衷感到敬佩的人之一。他又大梦想,“把天下所有的商人都联合在一起”,又能够一步一个脚印的把梦想变为现实,如今阿里巴巴的B2B网站成功地为来自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2400万用户提供了在先交易的平台,连续七年被福布斯杂志评为“全球最佳B2B网站”。而2007年十月份阿里巴巴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所获得的巨大成功也是马云梦想和现实的一次完美交融,来自中国的电子商务网站也第一次站在了世界资本的大舞台上。在这次华丽的亮相之后,阿里的路还很远。诚如马云自己所说,“我们说上市就像我们的加油站,不要到了加油站,就停下来不走,还得走,继续走。”

  反观国内电子商务领域,竞争亦是激烈异常,蓝海已趋泛红。电子商务世界》在杭州第三届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发展大会发布的调查报告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具备运营能力的行业网站达2300家,总营业收入147亿元,较2006年的100亿元增长47%,从业人数超过19万人。2007年企业化运营B2B网站总数超过4500家,而2006年是2000家,实现了一年翻一番的发展。此外,慧聪网等一干B2B综合型网站实力也不容小觑。

  行业网站在数量上虽然形成了一些规模,但大多数网站都存在交易模式比较单一,趋于雷同的弊病,大多数的网站没有深入细分交易主体,交易模式缺乏针对性,这是行业网站供给市场质量不高的原因。此外,行业网站还普遍存在同行恶性竞争现象,规模小,公信力低,服务质量差。我认为阿里巴巴下一步应该通过并购,收编,控股等各种手段对这些行业网站加以整合,在提高自身规模的基础上提升B2B网站的整体水平,同时应设立这一领域的行业标准,提高从业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