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家”色变


 

谈“家”

--莫把自己当破罐子摔

艾君/文

前言近些年心较平静,基本不参与社会活动。工作之余,品茶喝酒修身养性。早有想法写一篇“家”的随笔,几日前,朋友约稿提及便欣然起笔写就此文。文纯属笔者所闻所感,不敢妄加批评他人,也许侵害一些人的利益,但莫要对号入座,文对事不对人。“身子正不怕影子斜”,仅属草民一家之言,多学“八荣八耻”,有则改之无则加免。

此文分五部分在博客刊出,期盼网友指正批评:

第一部分:“家”是“王八”

“家”是什么?

在流浪者心里,家是温暖的小屋;在追寻者眼里,家是避风的港湾。

在传统男人的眼里,家是自己横行霸道的天地;在现代女人心里,家却是自己倾吐心声的归宿……

“家”总在不同人的眼里赋予了不同的含义,“家”总在不同的时代里给予了人类的个性张扬。你家,我家,他家;小家、大家、国家;作家、画家、艺术家;策划家、评论家、经济学家;家是家、名是家、都是家。

世间纷纭,“家”也乱了,有名无实不成家,有家无道难成名。

“家”是什么?

“家”实际就是个“王八”,名越大王八就越大,这叫“名家”,缩头与伸头预示着天要下雨娘要改嫁。这种大“家”不可怕,有真家伙,满肚子都是高级滋补品,如果你身体虚弱,男人阳痿,可以充实自我,大补一番。哇塞,别忘记其龟壳都是最佳钙元素,可以给我们补补钙。

但生活里,也有一种“王八”,长不大,根本就长不大,至多长到像古代铜钱那么大,所以只能属于供人观赏龟,这种“王八”肚子很小,头、壳都很空,除了供人观赏,其价值也只能值过去一个普通铜钱,即相当于现在几块钱。不过这种“王八”,最大的习性就愿意伸缩那个小脑袋,藏藏掩掩;游走起来飘飘悠悠,因肚子里离不开水,常年靠在水里游荡,不敢上陆地,仅仅有个“王八”之名。

还有一种“王八”,自称为“龟”,实际非“龟”非“家”,叫“低头王八”。因为大多龟种伸头时多为抬头仰视,抬头看人高啊,还算谦虚!而这种“低头王八”,常年大部分时间在缩头,偶尔伸头常常半吊子俯视看物,一切事物似乎不在其眼里,有种自恋症,自封“王八”头衔,倍感良好,认为自己是世上最美最亮丽的动物。但因其心术不正,且忌妒心很强,所以天天胆怯害怕,不敢正视太阳,蒙人取宠,常被人列为不吉利的“龟”类。

无论哪种龟,现如今“王八”也不值钱了,野生的少了,千年留名的更少见了。人工饲养的多了,一只一斤的“王八”在市场也仅仅值百八十块钱,而铜钱龟这种小“王八”,也仅仅值一块两块钱了。那种不吉利的“低头王八”实际不久就会变成过街的老鼠了,人人喊打。

“王八”不入流了,难怪“家”也不值钱了。社会上利益驱动,耐性为文者少。这家、那家异彩纷呈;这圈、那圈鱼目混珠;这流、那流泥沙俱下;这派、那派,珠土同途……

“家”与“钱”同为一家,成为名正言顺的“王八”。

 

第二部分:“家”不再是香饽饽

现如今,不图名利耐得住性情做学问者少,浮躁风劲,玩弄学问者兴。社会复杂,真“家”假“家”难分;大“腕”小“腕”横生;名流名家纷杂……欺世资利者辈出,旗帜五颜六色,惹人眼花缭乱。

生活里常常见到,写了几首诗,便自称“诗人”;写了几篇记人、记事通讯,也自称为“作家”;专门练了百八十个毛笔字,则自称“书法家”;会舞文弄墨几下,便冠以“书画家”;不懂市场、不会做市场分析仅仅能给某单位筹备个会议,或者起草篇新闻稿开个发布会则自称“策划家”;

这“家”那“家”,反正“家”已不值钱,破罐子破摔,趁早挂个“家”名,做个“王八”总比没“家”脸上光彩,伸缩自如。

社会上所谓的“家”多了,所以“家”也不再是香饽饽。

不过人的脸有厚有薄,脸皮薄者比厚者知羞耻。

相对而言,女人比男人知羞耻,所以女人成名者少。观察社会不难发现,善谋略则属性情中人,脸皮薄者多;善决策则属硬心肠者,脸皮厚者居多。所以社会上才有讽刺人时的俗语:“你这人脸皮真厚,不知羞耻”。

总之,人在江湖诚实处事,谦虚为本。人贵在知羞耻,知羞耻者方为人杰。

 
(末完待续 第三部分:与“家”有缘)

2008-05-05 | 胡同儿,你为何在流泪

2008-05-05 | 小人之举与君子之见

谈企业的人才与用人

2008-05-05 | “20”个“1”记载着“王八”的探索

2008-05-04 | 胡同儿,请你留下来

2008-05-02 | 乡土文学创作发展的理性思考

2008-02-06 | 中国年,没有变味的变革中的传统节日

2008-02-09 | 这些风俗,让年味浓起来

2007-10-01 | 艺术家的屁股切莫坐歪了

2007-10-20 | 皇城根儿下鬼神者说

2007-06-13 | 谁说我们的传统文化丢失了?

2007-06-13 | 别拿保护传统文化作挡箭牌

2007-06-12 | 谁为社会发展与进步埋单

2008-04-24 | 走近高层的女记者  

2008-05-01 | 央视国际一周专家指点迷津7大热点问题 

2008-05-01 | 舆论自有公道,人心常存正义——批艾君的“虎照门”事件的观点

2008-05-01 | 读艾君文兼论诗人汪国真与赵丽华

2007-06-12 | 白石遗风女人传

2007-12-11 | 柯蓝,没有离去的诗魂

2008-05-04 | 人才评价标准琐议 

2008-05-02 | 谈企业的人才与用人

2008-04-25 | 还给“农民工”合体的称谓

2008-04-29 | 面对民生问题 工会大有作为

2008-04-28 | 与“王八”有缘

2008-04-28 | 谈“家”色变

2008-02-06 | 抗雪灾,人定胜天

2008-02-04 | 迷信于权威就在放弃“真理”

2007-12-09 | 华南虎风波,我的“派”就是“理性”

2007-12-08 | 华南虎风波:伏“疯狗”者说

2007-12-08 | 艾君“华南虎”文章引来曲解争议摘录

2007-10-22 | 实现党的理论体系形成完善的历史性突破

2007-11-20 | 做红色的卫士

2007-09-29 | 要生态环境还是要工业化

2007-09-29 | 环保也来个“农村包围城市”

2007-09-28 | 切莫把农民与村民混为一谈

2007-09-28 | 劳动者维权腰杆儿要挺直

2007-09-08 | 识破网络购物中的行骗伎俩

2007-09-06 | 整治网络购物市场刻不容缓

2007-06-12 | 痛诉以“骂”扬名之风

2006-09-21 | 职业农民、身份农民与终身制农民

2008-05-02 | 乡土文学创作发展的理性思考

2008-05-01 | 诗人缘何易转书画家 

2008-05-01 | 神游于物象之外

2008-04-29 | 不会为诗者何以成“画家”

 2008-04-27 | 散文诗现状及打造散文诗文化品牌的思考

2008-04-27 | 散文诗也应该打假

2008-04-25 | 散文诗的生命在于与朗诵结缘

2008-04-26 | 让散文诗碑成为开鲁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

 

2008-04-26 | 劳模永远是时代的领跑者

2008-04-23 | 感受王建军

2008-04-24 | 永远的领跑者

2008-04-23 | 用脑子干活的拼命三郎

2008-04-02 | 在织梦的季节思索劳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