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王八”有缘
【前章说道,这“家”那“家”,反正“家” 已不值钱,破罐子破摔,趁早挂个“家”名,成为有鼻子有头面有眼睛的“王八”。本章则要谈的是自封加冕会让人嗤之以鼻,哭笑不得...
谈“家”色变
--切莫把自己当做破罐子破摔
□艾君/文
第三部分:与“王八”有缘
笔者实为草民,无名非“家”,却与“王八”总有缘。既不是“抬头龟”,也并非“观赏龟”和“低头龟”。什么绿毛龟、金钱龟、石金龟、驼龟等统统算不上。只因有点爱好,愿意痴人梦语几句,常被冠以几个“王八”头衔。自感满身毛病多多,朋友多善意待我,以瑕不掩瑜视之,体贴谅解。自我评价则为“瑕瑜互见”,无才却还有点德行,求实为本,不为名利,只图活得充实,以行育德。
十几年前,笔者曾莫名其妙被挂上了“诗人”头衔。记得1991年前后,当在华艺出版社出版了2本诗集,拿到稿费时便请朋友庆祝一番,没想到许多传媒朋友出于友情撰文吹捧,给我挂上了“青年文艺家”、“诗人”等“王八”头衔。一时间成了诗“王八”,第一次挂上和品尝这种“王八”的礼遇,觉得还挺别扭,因为自感脸皮太薄。再后来,许多社会场合中,朋友介绍我时,总把“王八”头衔强加给我,而将自己特欣赏的“记者”头衔抛却脑后,更有甚者一些场合介绍时还常被介绍为著名(大)“王八”。
想一想,肚里冒泡,脸上火辣,显得多么尴尬。尽管我再三申明“我不是诗‘王八’啊”,可“王八”的头衔挂了很久、很久。直到后来再也不写诗也不出诗集为止,才趋向平静。
皮有厚有薄,自己可能属于薄的那种,所以难成真“王八”。1990至1998年之间,笔者在学习、工作之余,常帮一些老干部、老教授起草文案或帮助一些组织、演艺机构、企业起草策划方案,或在一些报刊开设“策划随笔”、“点子谋略”等专栏。认识人多了,参与活动多了,起草文案多了,又正逢1993年下海潮,便迅速写就了40万字的经济专著《当代生意经》。因环境、时机适宜,此书一面世,便有点反响。那时,全国各地百余家报刊或选登部分内容、或介绍图书、或介绍笔者。据悉,那时还有两所大学曾作为教材使用。于是新的头衔又挂在了笔者头上,什么“青年经济学‘王八’、“策划‘王八’”等等。直到类似图书多于牦牛,并且自己再没动笔为止。
后来,被媒体加冕的头衔更多了,什么“点子‘王八’”、“民俗学‘王八’”、“三农评论‘王八’”、“评论‘王八’”等等出现在一些媒体。这些加冕都与一个时期内自己写作的题材和出版的图书有直接关系。“王八”头衔多了,也就不是真正的‘王八’,于是有人干脆说我是“杂‘王八’”。哈哈,杂“王八”实际更不是“王八”了。
这“王八”、那“王八”,最怕的就是被称为“王八”。听到生活里如此介绍,自己就觉得脸红。
“王八”尽管全身是宝,名也优雅,但因自己对问题研究不深,大多属于蜻蜓点水浮在水面,不像那些吃皇粮、拿科研费,专门从事某一行业研究的“王八”,真不敢以“王八”称也啊,仅能算是一草民对社会事物产生兴趣而用文字、实践的用心表达而已。
想一想,还是很欣赏1994年时任新华社《半月谈》主编、高级编辑李勤先生为我散文集《走过一串心》作序的文字:“艾君君不为世风所动,不为物欲所惑,孜孜以求,永葆自我,此尤为人敬”。“其无论当编辑、记者,还是参与公益策划,都尽心力、付辛劳,让实践和果实证实他的存在和生命的价值……它涉猎领域宽广,不畏困难,潜心追求,虚心好学,赢得了许多领导、伯乐的赏识,此为人之成功必经之路”。
记得1999年陪首长去山西考察工作,在阎锡山的故居,被阎锡山的一句格言深深打动:“要做人先做事,做人是从做事开始”。
这句话是对传统理念的背叛,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是先要理论还是要实践,是实践先行回到理论,还是理论先行去实践检验的问题。
我们传统的观念往往是“要做事先学会做人”或者“先把人做好再去做事”。
可是人到底怎么做呢?难道仅仅是个口号吗?说好人论坏人难道仅仅靠他人嘴说或者挂羊头卖狗肉吗?
阎锡山的名言告诉我们,先踏踏实实做事,事做多了,好事做多了,自然就会悟出做人的道理,也自然就会赢得“好人”的头衔。
同理,叫“诗人”也好,“作家”也好,“书画家”也好,“策划家”也好…….首先要把事作好、作精、作足、作踏实、作出实效,朋友、社会就会认可你,让朋友、社会自然给你加冕,有的人所渴望的头衔就会自然伴随你的身上,并且合身、合体,恰到好处。
如果仅仅学会投机取巧,浑水摸鱼之计,自封加冕会让熟人嗤之以鼻,哭笑不得。
“王八”名响,“王八”价高,但骨子里流的不是“王八”的血,其质地、形状都不是,靠自封加冕也只是徒有虚名,难成真龟,仅仅是条身怀骗技、招摇过市的“变色龙”。
(末完待续第四部分:看穿真假 “王八”)
2008-05-05 | “20”个“1”记载着“王八”的探索
2008-02-06 | 中国年,没有变味的变革中的传统节日
2008-05-01 | 央视国际一周专家指点迷津7大热点问题
2008-05-01 | 舆论自有公道,人心常存正义——批艾君的“虎照门”事件的观点
2007-12-09 | 华南虎风波,我的“派”就是“理性”
2007-12-08 | 艾君“华南虎”文章引来曲解争议摘录
2007-10-22 | 实现党的理论体系形成完善的历史性突破
2008-04-27 | 散文诗现状及打造散文诗文化品牌的思考
2008-04-26 | 让散文诗碑成为开鲁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