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中农逼农民上梁山
文/黄虎
数据显示,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6%,比上年同期加快0.9个百分点。全国农产品生产价格同比上涨25.5%,其中小麦上涨8.7%,稻谷上涨3.5%,玉米上涨8.9%,豆类上涨36.5%。这些数据背后的东西我不知道大家考虑过没?特别是农产品的价格上涨?在我看了涨浮非常的小,特别是在市场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涨1倍或更多的情况下。还有多少农民有积极性去种粮食?因为投入多了,收入少了。还有固定资产投资的不断增加,对原本缺少耕地的国家来说也是压力,耕地少了,粮食会多吗?这两点只会促进我国粮食的产量减少,结果就供不应求的局面,对一个人口大国来说缺少粮食有什么样的后果大家都知道。
我文章的重点还是谈谈国家可以控制的化肥,种地的人有一句话,说“化肥是粮食的粮食”,在粮食种植的成本中,化肥所占比重超过50%,现在正到了施肥的高峰期,然而化肥涨价了,农民难以承受。以下就是具体讨论是谁在控制调高化肥的价格。
数据显示,钾肥去年1月份的价格是每吨1900元,但4月份最新的报价已经达到了每吨近4000元,这样的涨幅究竟正常吗?
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世界肥料协会前任主席“武四海”作为从事化肥业多年的一位政协委员,在今年的两会上,他的发言就是《突破钾资源垄断,保护农民利益》。同时也在中央电视台披露是那些利益集团在控制。
武四海:“一个是对国外资源的垄断,同时对国内销售整体上的垄断,包括价位,他拿着资源了,他能左右价位,造成了巨额的垄断利润,给这些利益集团。”
武四海所指的垄断集团,就是赫赫有名的中化集团和中国农资集团,这两家国字头的大公司究竟怎么垄断?跟化肥涨价真的有关系吗?
武四海说的联合谈判,是为了应对国际钾肥生产厂商的涨价,拥有钾肥进口权的十家国内厂商与加拿大、俄罗斯的钾肥生产商进行的统一谈判,但主谈的企业是中化和中农,谈判的最终价格也始终是一个迷,而且到今天为止,进口钾肥仍然全部都被中化和中农把持,剩余8家企业只能从中化和中农手中再购买。
武四海:“所有的联合谈判,谈判的内容不公布,为什么签的合同是保密的?对吧?为什么必须经过他们的渠道才能进入中国,进入以后,才能卖给这八家?为什么?”
今年国际上真的涨的多吗?
根据英国权威杂志《化肥周报》的报道,国际钾肥出口到中国港口的到岸价是1800元至1900元一吨,按照有关规定,化肥进口各种费用约合每吨180元左右,而目前国内钾肥进口企业向国内化肥销售商的批发价接近4000元/吨,也就意味着每吨差价接近2000元,而库存的钾肥500万吨来计算,利润将近100亿元。武四海:“就轻而易举地,把一百亿的,八九十亿,一百亿的,就加在农民的肩膀上。”一百亿是什么概念呢?经国务院批准,今年中央财政将新增206亿元农资综合直补资金,以缓解农资价格变动对农民种粮的影响。武四海:“单单钾肥,就吃掉了百分之五六十。”
武四海“其实07年的钾肥对外联合谈判非常成功,国外企业涨价只有5美金,但是到了国内,钾肥价格却在节节攀升,这不由得让他质疑明明是联合谈判,为什么中化和中农可以不向联合谈判的伙伴公开合同的价格呢?中化和中农的行为是不是真的在代表国家利益?”
武四海:“低的价位进入,到现在一路高升,它如果按4000,现在涨到4000了,现在库存量500万吨,全国卖出去的话,按这个价位,现在几乎不是每天的话,每几天还要涨,100亿,谁来买单?”
外国公司和中化的关系如下:
了解到,拥有化肥进口权的中化化肥,实际上已经成为一家在香港上市的公司,2006年2月,公告显示国际钾肥谈判联盟的领头羊加拿大PCS公司持有该公司20%的股份,PCS的化肥销售高级副总裁目前是中化化肥控股的非执行董事,也就是说,一直在和我国谈判的对手,居然就是我国最大的钾肥进口公司的大股东之一。
还是那句话:三农问题是重中之重。我们的企业不能想尽法子从农民兄弟身上榨取利润;我们的政府部门也要本着执政为民的理念,加强对三农的服务,加强对相关企业、行业的监督。让农民兄弟们真正享受到经济高速发展的实惠,对于政府来说比什么都重要。
现在全球粮食价格大幅上涨环境下,一些利益群体,控制了化肥的价格,说好听点是“以市场的名义从化肥价格上涨中攫取了巨额利润,”说不好听点就是在“卖国”把政府和13多亿中国人的生存问题当儿戏。
因为“剥夺农民生存的利益,也是在间接的剥夺中国13亿人的吃饭问题,”这样不仅是在挑战政府扶持农民政策,而且也是在挑战13亿人民生存。
我可以负责任的说“13亿人没有好日子过,你们也不会有什么好日子过的”。
2008/04/28
14:25完稿
文/黄虎
数据显示,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6%,比上年同期加快0.9个百分点。全国农产品生产价格同比上涨25.5%,其中小麦上涨8.7%,稻谷上涨3.5%,玉米上涨8.9%,豆类上涨36.5%。这些数据背后的东西我不知道大家考虑过没?特别是农产品的价格上涨?在我看了涨浮非常的小,特别是在市场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涨1倍或更多的情况下。还有多少农民有积极性去种粮食?因为投入多了,收入少了。还有固定资产投资的不断增加,对原本缺少耕地的国家来说也是压力,耕地少了,粮食会多吗?这两点只会促进我国粮食的产量减少,结果就供不应求的局面,对一个人口大国来说缺少粮食有什么样的后果大家都知道。
我文章的重点还是谈谈国家可以控制的化肥,种地的人有一句话,说“化肥是粮食的粮食”,在粮食种植的成本中,化肥所占比重超过50%,现在正到了施肥的高峰期,然而化肥涨价了,农民难以承受。以下就是具体讨论是谁在控制调高化肥的价格。
数据显示,钾肥去年1月份的价格是每吨1900元,但4月份最新的报价已经达到了每吨近4000元,这样的涨幅究竟正常吗?
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世界肥料协会前任主席“武四海”作为从事化肥业多年的一位政协委员,在今年的两会上,他的发言就是《突破钾资源垄断,保护农民利益》。同时也在中央电视台披露是那些利益集团在控制。
武四海:“一个是对国外资源的垄断,同时对国内销售整体上的垄断,包括价位,他拿着资源了,他能左右价位,造成了巨额的垄断利润,给这些利益集团。”
武四海所指的垄断集团,就是赫赫有名的中化集团和中国农资集团,这两家国字头的大公司究竟怎么垄断?跟化肥涨价真的有关系吗?
武四海说的联合谈判,是为了应对国际钾肥生产厂商的涨价,拥有钾肥进口权的十家国内厂商与加拿大、俄罗斯的钾肥生产商进行的统一谈判,但主谈的企业是中化和中农,谈判的最终价格也始终是一个迷,而且到今天为止,进口钾肥仍然全部都被中化和中农把持,剩余8家企业只能从中化和中农手中再购买。
武四海:“所有的联合谈判,谈判的内容不公布,为什么签的合同是保密的?对吧?为什么必须经过他们的渠道才能进入中国,进入以后,才能卖给这八家?为什么?”
今年国际上真的涨的多吗?
根据英国权威杂志《化肥周报》的报道,国际钾肥出口到中国港口的到岸价是1800元至1900元一吨,按照有关规定,化肥进口各种费用约合每吨180元左右,而目前国内钾肥进口企业向国内化肥销售商的批发价接近4000元/吨,也就意味着每吨差价接近2000元,而库存的钾肥500万吨来计算,利润将近100亿元。武四海:“就轻而易举地,把一百亿的,八九十亿,一百亿的,就加在农民的肩膀上。”一百亿是什么概念呢?经国务院批准,今年中央财政将新增206亿元农资综合直补资金,以缓解农资价格变动对农民种粮的影响。武四海:“单单钾肥,就吃掉了百分之五六十。”
武四海“其实07年的钾肥对外联合谈判非常成功,国外企业涨价只有5美金,但是到了国内,钾肥价格却在节节攀升,这不由得让他质疑明明是联合谈判,为什么中化和中农可以不向联合谈判的伙伴公开合同的价格呢?中化和中农的行为是不是真的在代表国家利益?”
武四海:“低的价位进入,到现在一路高升,它如果按4000,现在涨到4000了,现在库存量500万吨,全国卖出去的话,按这个价位,现在几乎不是每天的话,每几天还要涨,100亿,谁来买单?”
外国公司和中化的关系如下:
了解到,拥有化肥进口权的中化化肥,实际上已经成为一家在香港上市的公司,2006年2月,公告显示国际钾肥谈判联盟的领头羊加拿大PCS公司持有该公司20%的股份,PCS的化肥销售高级副总裁目前是中化化肥控股的非执行董事,也就是说,一直在和我国谈判的对手,居然就是我国最大的钾肥进口公司的大股东之一。
还是那句话:三农问题是重中之重。我们的企业不能想尽法子从农民兄弟身上榨取利润;我们的政府部门也要本着执政为民的理念,加强对三农的服务,加强对相关企业、行业的监督。让农民兄弟们真正享受到经济高速发展的实惠,对于政府来说比什么都重要。
现在全球粮食价格大幅上涨环境下,一些利益群体,控制了化肥的价格,说好听点是“以市场的名义从化肥价格上涨中攫取了巨额利润,”说不好听点就是在“卖国”把政府和13多亿中国人的生存问题当儿戏。
因为“剥夺农民生存的利益,也是在间接的剥夺中国13亿人的吃饭问题,”这样不仅是在挑战政府扶持农民政策,而且也是在挑战13亿人民生存。
我可以负责任的说“13亿人没有好日子过,你们也不会有什么好日子过的”。
2008/04/28
14:25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