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1年11月15日,刘先明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又名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讲授企业文化课。
本文首发于博锐|boraid|
本文首发于博锐|boraid|
《中国贸易报》2001年11月20日
本文首发于博锐|boraid|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强化对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观念和技能的培训
本文首发于博锐|boraid|
http://www.chinatradenews.com.cn/old/20011120/5.htm
本文首发于博锐|boraid|
http://www.wiseman.com.cn/resource/page.php?number=com00164
本文首发于博锐|boraid|
本报讯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是我国研究、探索和开发利用外层空间、参与制定国家空间技术发展规划、承接用户需求的各类航天器和地面设备的研制、推广应用、空间技术成果的高科技型产业单位(注:神舟五号研制单位)。为了应对WTO的挑战,该院近期积极利用社会管理专家资源,邀请专家顾问到该院进行为期一天的“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和企业文化”的专题讲座。通过培训促进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更发挥其促进企业形成和保持核心竞争力的职能作用,利用和发挥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和企业文化的关系在培养和留住优秀人才中的作用,建设有特色的高科技产业的企业文化。
本文首发于博锐|boraid|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简介
本文首发于博锐|boraid|
http://www.cast.cn/about/cjyfz.html
本文首发于博锐|boraid|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成立于1968年2月20日。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目前中国最具实力的空间技术及其产品的研制基地和中国空间事业发展的骨干力量。主要从事空间开发、航天器研制、空间领域对外技术交流与合作,卫星应用及空间技术二次开发等领域。还参与制定国家空间技术发展规划;研究、探索和开发利用外层空间的技术途径;承接用户需求的各类航天器和地面设备的研制并提供优良的服务。
本文首发于博锐|boraid|
1970年4月24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成功研制并发射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自行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开创了中国探索外层空间的新纪元。
本文首发于博锐|boraid|
2003年10月,神舟5号飞船载人飞行获得圆满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树立了中国航天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2005年发射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实现了多人多天的太空飞行。至2005年,研制并成功发射了68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卫星、4艘无人试验飞船和2艘载人飞船,形成了通信广播卫星、返回式遥感卫星、地球资源卫星、气象卫星、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导航定位卫星和载人航天器为主的航天器制造业务领域。所研制的各类航天器在国民经济、国防建设、文化教育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航天器取得的新技术成果,移植推广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有力地推动了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
本文首发于博锐|boraid|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下设10个研究所、一个工厂,建立了空间技术研制试验中心,形成了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分系统研制生产、总装测试、环境试验、地面设备及应用、服务保障系统等配套完整的研制生产体系。8名两院院士、12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700多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以及一大批正在茁壮成长的航天新生代为中国空间事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首发于博锐|boraid|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先后与俄罗斯、法国、巴西、美国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宇航公司和空间研究机构建立了广泛的联系;整星、卫星零部件出口取得突破。
本文首发于博锐|boraid|
展望未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将秉承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瞄准人类探索宇宙活动的前沿,不断开创我国航天事业的新局面,为建成国际一流的宇航企业而不懈奋斗。
本文首发于博锐|boraid|
本文首发于博锐|boraid|
2、2007年6月26日,刘先明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院33所讲授精细管理工程课。
本文首发于博锐|boraid|
http://www.aoiu.org/printpage.asp?BoardID=12&ID=2165
本文首发于博锐|boraid|
本文首发于博锐|boraid|
航天科工集团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做出重要贡献
本文首发于博锐|boraid|
http://www.costind.gov.cn/n435777/n435783/25907.html
本文首发于博锐|boraid|
三院33所传感器助飞船准确返回
本文首发于博锐|boraid|
神舟六号飞船返回舱从几百公里外的茫茫宇宙准确地在预定地点着陆,在它的主惯导系统中的精密惯性传感器功不可没。这个小小的传感器的研制单位就是航天科工集团三院33所。
本文首发于博锐|boraid|
传感器的精度非常高,地球重力加速度的百万分之一变化都能够敏感察觉。传感器随时对返回舱的瞬时加速度进行测量,通过计算机的计算可以准确知道舱体的飞行速度和准确位置,从而控制舱体按照预定的指令飞行。
本文首发于博锐|boraid|
33所研究传感器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现在已经形成基本型、系列化,并能进行批量生产。这些产品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测振和测斜等领域,取得了很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本文首发于博锐|boraid|
该所的传感器之所以成为“神六”返回舱惯导系统的指定产品,完全是由于它的高可靠性和高精度。早在2003年10月,“神五”发射成功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就向33所颁发奖状,表彰33所参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研制、建设、试验的协作配套工作,为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圆满成功做出的贡献。
本文首发于博锐|boraid|
“神六”上用的传感器在“神五”的基础上又有新的改进,特别是新型粘接剂的试验研究,大大提高了仪表的可靠性,新的石英材料稳定化处理技术进一步提高了传感器的稳定性和精度指标。(科宣)
本文首发于博锐|boraid|
本文首发于博锐|boraid|
3、2008年4月26-27日,刘先明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信阳航天标准件厂讲授企业文化课。
本文首发于博锐|boraid|
http://www.aoiu.org/dispbbs.asp?boardid=12&id=2627
本文首发于博锐|boraid|
本文首发于博锐|boraid|
中国航天694厂研制成功标准钛合金高锁螺栓
本文首发于博锐|boraid|
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news/568/20071128/14506534.html
本文首发于博锐|boraid|
近日,中国航天694厂研制的某型标准钛合金高锁螺栓,通过了由航天和航空系统专家组成的评审组的工艺评审。这标志着该厂历时3年多的钛合金高锁螺栓研制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使钛合金高锁螺栓国产化取得重大突破。
本文首发于博锐|boraid|
高锁螺栓和高锁螺母所组成的高锁螺纹连接副具有重量轻、体积小、防松能力强、抗疲劳性能好及装配效率高的特点,可实现机动的单面拧紧操作,在航天航空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由于结构形状复杂、机械性能指标较多且要求都相当严格等因素,钛合金高锁螺栓的研制难度很大。为了打破国外对高锁紧固件制造业的技术垄断和封锁,提高我国标准件制造业的工艺水平,2004年初694厂开始了钛合金高锁紧固件的试制工作。
本文首发于博锐|boraid|
3年来,科研技术人员不懈努力,解决了一道道技术难题,攻破了一道道技术壁垒,完成了首批钛合金高锁螺栓的研制任务,经鉴定检验,各项性能指标全部符合要求。该课题的研制成功,填补了国内高锁紧固件制造业的空白,打破了国外在高锁紧固件制造领域的垄断局面,为实现高锁紧固件的全面国产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信阳航天标准件厂简介
本文首发于博锐|boraid|
http://www.casic694.com/about.asp
694厂:锻造“神六”钢筋铁骨
http://news.sina.com.cn/c/2005-10-15/04397172444s.shtml
本文首发于博锐|boraid|
“神六”飞船在飞行过程中,要经受剧震、高温、极寒等恶劣环境的考验。位于信阳的694厂,即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信阳航天标准件厂,为其提供了足以抵御这一切的“钢筋铁骨”。
本文首发于博锐|boraid|
694厂已从事了30多年的航天、航空等高性能紧固件研制及生产工作。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五”上面,有数百个品种上万件钛合金紧固件由该厂研制生产,到了“神六”,载人飞船上的钛合金紧固件已经被该厂“包了圆儿”。
本文首发于博锐|boraid|
厂长侯安印雄心勃勃地说,未来航天、航空紧固件的发展空间巨大,除了下一步将要发射的“神七”、“神八”载人飞船外,还要实现“绕月工程”和组建太空站等工程,届时,我们生产开发的高温合金超高强度等紧固件,将帮助中国航天器迎接来自外太空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