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工会和广大职工一直在呼吁、工会组织不断提出主张建议的问题,诸如就业、社会保障、困难职工救济、职工维权等与职工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具体工作,不仅得到了政府的重视而且有的主张正逐步得到有效解决……
面对民生问题 工会大有作为
●艾君/文
近年来的“两会”上,民生问题成为的最大亮点。城镇居民所关心的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等议题,以及关系9亿农民生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纷纷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讨论的重点以及媒体关注的焦点。
所谓“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孙中山语)。就目前我国现阶段而言,就是要认真解决就业再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突出的民生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几年我国工会组织一直在倡导和致力主张解决的牵扯到职工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
我国工会组织自成立之日起,就作为我国工人阶级最可靠的组织而存在发展起来的,并逐渐成为职工温暖的家园,成为了职工有求必应的“活菩萨”。然而,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转轨,劳动关系发生了变化初期,工会组织一时间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工会组织开展工作的方法,在其工作侧重面和其自身职能建设上难以找到在新形势下应如何走路等实际问题。于是,社会中有人嘲弄工会是“养闲人的地方”,有人说工会是“无头的苍蝇”不知干什么的,也有人说工会就像个活动部“吹拉弹唱,打球照相,迎来送往,布置会场,,带头鼓掌”只会做“搞个活动”、“发点慰问品”等鸡毛蒜皮的小事。工会声誉、信誉一度在职工中失去了地位。
近几年,工会和广大职工一直在呼吁、工会组织不断提出主张建议的问题,诸如就业、社会保障、困难职工救济、职工维权等与职工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具体工作,不仅得到了政府的重视而且有的主张正逐步得到有效解决。这些正与中央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关注民生问题、改善解决民生问题一脉相通。可以说,在这些主张上,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桥梁作用的我国工会组织已经做了先期的实践和探索,收到了一些成效,取得了一些经验。
从北京市工会看,各级工会组织把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帮助职工群众解决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工会工作的重头戏,推出一些举措扶贫济困,帮职工群众解难题。从“两节”期间的走访慰问向经常化、制度化和社会化的帮扶方面拓展;从单纯的生活救助向就业服务、医疗救助、子女就学、法律援助等方面延伸;从重点救助城镇特困职工向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困难职工群体发展。“职工素质教育”、“实施金秋助学行动”、“两节送温暖”、“农民工权益保护”、“安康杯竞赛”、“职工互助保险”、“职工经济技术创新”等活动正在向深度广度开展。这些都是北京各级工会组织坚持科学的维权观,“关注民生、促进和谐”所取得的可喜成就。
天下孰重?民心最之。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关注民生,是近年来我们党和政府的核心议题和公开的政治承诺。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突出重点,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对中国13亿人口而言,有众多的民生问题,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基本解决了“吃饭”和“贫困”这两大民生问题之后,眼下面临着最大的民生问题就是就业、教育和社会保障,这是民生之本、和谐之基。
对这些重大民生问题提出了明确目标,充分体现了政府“要让城乡百姓特别是困难群众都能享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的决心和魄力。对工会组织来说,这意味着迎来了工作发展的又一好时机。
构建和谐社会、中央高度重视民生问题的时代背景,给工会进一步发挥作用拓展了更大的空间,也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工会在依法合理的原则下,一定要敢于表达职工的诉求、切实维护职工利益,只有真正成为职工的“娘家”,才能更好地担负起国家政权社会支柱作用的使命。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把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和谐社会贯穿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过程,真正做到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这为如何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指明了方向,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真正做到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我们必须关注民生,千方百计地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才能真正实现“共建共享”。
和谐社会,需要共同建设,更需要共同享有。工会部门在“共建共享”中,只要以科学的维权观作指导,发挥工会组织的独特优势,重点解决广大职工、农民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突出抓好社会稳定和安全生产工作,更好的维护广大职工、农民工权益,切实做到应用制度维权,用机制维权,通过建立工作机制,建立一些相应的制度,保证职工、农民工权益的维护。不仅要与广大职工“共建”,还要与广大职工“共享”,一部分职工享受不是“共享”,工会干部享受也不是“共享”,在工会干部与职工中只有这个群体的每个成员全部都能够享受,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共享”。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建立新功!(艾君/文)
2008-05-05 | “20”个“1”记载着“王八”的探索
2008-02-06 | 中国年,没有变味的变革中的传统节日
2008-05-01 | 央视国际一周专家指点迷津7大热点问题
2008-05-01 | 舆论自有公道,人心常存正义——批艾君的“虎照门”事件的观点
2007-12-09 | 华南虎风波,我的“派”就是“理性”
2007-12-08 | 艾君“华南虎”文章引来曲解争议摘录
2007-10-22 | 实现党的理论体系形成完善的历史性突破
2008-04-27 | 散文诗现状及打造散文诗文化品牌的思考
2008-04-26 | 让散文诗碑成为开鲁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