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自然回归城市


  一些发达国家有如是的观点,那就是国家绿化的标志主要不在于有多大面积的草坪,而在于是否保留了更多的乡土植物。

  近年来,在我国加大力度进行人工草坪的研究和推广的时候,许多欧美国家已经陆续告别了人工草坪,让自然回归城市,不但降低了绿化成本,节约了水资源,同样也给城市带来了生机活力,展现在国人面前的植被景观却也相当的精彩。

  英国曾经是最早在欧洲建立直线型、平整型和引种异国植物营造园林的国家。而近年来,他们改变过去的引种为回复乡土植物,提出的绿化法则是:尽量顺应自然,让城市树林中长出自然的野花野草,让街区边上长出英国本地的树种,让市民能辨别出哪些是英国独有的乡土植物。于是,在英国的一些城市居民区,乡土植物生态园大幅度涌现,给市民提供了很好的休憩场所。

  德国的城市荒地管理部门,顺应城市居民既要求绿化合心又要节省的心态,将社区周边以及城市边沿地带的各种荒地划成大小不等的方块,分别出租给临近的社区组织、私人家庭或企业集团。在这些被租用的荒地上建成的园林竟然是以野生植物为主、主人们在自己的绿园中设置了雨水收集地,充分利用了天然降水资源。这些绿园已经成为德国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拿大也在加大力度让野草回归城市,上个世纪末,一场向人工草坪告别的运动在加拿大普遍展开。人们认为,人工草坪浪费了太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改革是必然的趋势所在。园林学家针对本国的实际,提出了用多钟野草取代人工草坪的建议。新的理念的形成和提出,被政府充分重视,因为,这种理念能够很好的保证绿地在一两年内就长出乡土花草,而且生命力之旺盛远超过人工种植,除了节水、减少人工养护、不用农药降低了绿化成本外,更为重要的是这种理念顺应自然,更加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有利于环境和生态的保护。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北京要给蒙受了几十年不白之冤的野草“平反”,野草将与城市人工草“享受”同等待遇。市园林绿化局正在制定的《关于开展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工作的意见》(讨论稿)中明确提出,北京要充分利用野生植被,对待野草不能简单粗暴地斩草除根。

  对几十年中被视为城市绿化顽疾、“除之而后快”的野草开禁,是尊重城市气候特点和地域植物自然原生态的科学之举,它让自然回归城市,使人工的城市更富自然的情趣和生机,进而提高城市的宜居度。人工草坪是死的草坪,没有生物,要靠人工浇水、除虫,维持费用非常高。

  现代绿化观念主张用本地草,而野草其实是最好的。野草坪的生态价值高,因为有许多昆虫在野草坪中生存,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可以实行粗放管理;而且它吸收噪声和空气中的污染物,释放氧气的效果也比人工草坪好得多。“宽容”野草,让低成本的原生态的绿色出现在现代城市中,也符合现代人回归自然的审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