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美国财长保尔森访华首日,人民币汇率跌74个基点,中间价报收7.0292。
屡试不爽的财长效应这次失灵了。以前,他每次造访中国都会引来人民币的加速升值。
此间专家认为,虽然短期来看人民币升值破7只是时间问题,但是下半年是否依然保持一季度的升值幅度值得商榷,人民币单边持续升值的势头也许会在未来有所改变。
升值压力
去年以来,人民币升值开始加速,去年累计升值约6.5%,对此,高盛、中金等投行研究部门预计,今年的升值幅度将会更大。去年底,不少投行分析师给出了2008年升值10%甚至更高的预计。
从今年前三个月的态势看,确乎印证了升值加速的判断。年初迄今,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已超过4%。以“6”打头的人民币汇率似乎指日可待。
但随着升值的加速,加速升值抑制通胀的说法,在短期内的效果开始受到质疑。
在升值加速的情况下,2月份中国的CPI依然攀上了8.7%的高峰。更多的学者开始反思,中国的通胀是输入型还是完全的内部供需造成?如果是输入型的,汇率政策的效用又有多大?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研究发现,国际大宗商品和农产品价格对中国消费价格的影响较人民币汇率大得多。这表明全球性商品价格上涨是拉动中国消费价格上扬的关键所在。他认为,中国的通胀大部分是输入型的。
哈继铭对中国汇率传导效应的研究结果显示,人民币升值长期来看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但是短期作用较小。如果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升值5%~10%,CPI在半年后仅减少0.2%~0.4%。
汇率升值对CPI短期效用有限,但对境外资本流入的压力却在迅速膨胀。
哈继铭认为:“人民币汇率缺乏弹性,成为货币政策的最大桎梏,造成持续多年的货币扩张和流动性过剩。”
而这进一步加剧了通胀。
花旗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认为,人民币升值加快以及加息的诱惑,使得更多货币流向中国等新兴市场。如果说随着时间变化,FDI流入还是很多,那会加剧流动性过剩,这样会导致通胀压力增大,资产价格也可能继续上涨。
此外,汇率快速升值对于出口的抑制作用开始显现。在美国内需减少、人民币升值等综合因素下,1、2月份,贸易顺差下降明显,分别为195亿美元和8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约10%。
而鉴于出口对中国GDP的强大拉动作用,目前净出口对于GDP的拉动作用约为40%。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助理何帆认为,如果出口放缓,将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就业产生严重影响。
根据当前的状况分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赵晋平认为,今年的贸易顺差很可能会减少,有可能回落到2000亿美元。
回调的可能
综合平衡后,尽管目前升值仍不失为抑制通胀的选用手段,但是内外部的诸多不确定性,使未来的汇率走势多了许多变数,并存在下调的可能。
何帆说:“美元走势可能会在三季度后出现一个拐点,能否出现,主要取决于次贷后美国经济是否衰退以及衰退的程度。”
他认为,如果美国经济衰退,美元继续贬值,将成为“人民币加速升值的主要推手”。反之,人民币的升值则可能放缓。
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部研究员谭雅玲也认为:“中国的汇率很可能在三季度出现拐点。”
她认为,无论国际国内因素,都存在这种可能。
国际因素而言,一是由美元的周期性决定的,今年1、2月份以来,美元继续贬值态势,但这个周期很可能在三季度结束;二是从美国国内来看,美国货币政策的取向很可能从降息转为升息;三是美国总统选举之际,为了政治需要美国会着力保持经济的稳定向上,这也会对汇率产生影响。
从国内来说,人民币单边快速上扬的态势也是不可能长期持续的。谭雅玲说:“任何一个市场都是有规律的,单边的上和下是不可持续的,因此,人民币的快速升值是不可持续的。”
她认为,人民币升值是跟美元相对应的,美元走势的变动必然带来人民币汇率的调整。同时,奥运效应过后,汇率也有回调压力,而中国经济未来形势的不明朗,以及经济稳定增长和抑制通胀矛盾的加大,都会影响到人民币升值的步伐。
除了这些国内外的因素外,赵晋平认为,汇率调整必须考虑到实体经济的承受能力及对经济的影响,要相机抉择。“从升值幅度看,很可能前高后低。”
美国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与策略主管汪涛也认为,一旦通胀压力使得出口数据出现明显放缓或减弱,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升值幅度可能降低。
目前,汇率的升值加上出口退税政策的大幅调整,已经对出口企业造成了不小的压力。以出口主角——纺织业为例,纺织工业协会的统计显示,2007年前三季度,超过2/3的企业低于全行业的平均利润率,这些企业的平均利润率只有0.61%,总亏损额接近100亿元。
如果这样的情况下,汇率再继续升值10%,后果可想而知。
人民币变速跑:未来汇率走势有变数 存下调可能
评论
编辑推荐
1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