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周报4月8日报道 这段时间,几句时尚流行语在网上广为传播:
你去“保罗国际”做头发了!
你又去“保罗国际”做头发了吧!
你全家都去“保罗国际”做头发了!
这一切都源于2008年3月29日在河南郑州发生的“天价头”事件。
当日,两名女学生到郑州市一家名为“保罗国际”的理发店剪发,她们本来只做标价38元的“洗剪吹”,没想到掉进消费陷阱,结账时被告知两人消费总额为1.2万元。
当郑州市地税稽查局正式对“保罗国际”立案调查,清查账目时,“保罗国际”的工作人员却采取断电、转移资料等各种手段阻挠,在税务人员离开时,有人还倒竖拇指鄙视执法。“保罗国际”剪发店湘籍老板扬言:“我有后台,你们随便咋处理。”
有没有后台,地球人都知道,现在有利部门就上去抢,得罪人的活基本上是不管瓦上霜,真不知为何他们还能享受纳税人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