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应彻底放弃增发


    近期,中国平安巨额再融资再次吸引了市场的关注。

    今年1月21日,中国平安再融资方案公布,也成为压垮市场的最后一根“稻草”。股指的大幅下挫,导致中国平安成为千夫所指,质疑与反对声不绝于耳。中国平安最终动了自己的“奶酪”,其天量再融资在“没有时间表”的背景下一直没有时间表,也引起了市场上的诸多猜测。

    中国平安的方案成为千夫所指,实乃其只顾自身的利益,而将整个市场的利益抛在了一边。并且,由于其方案仅仅只针对A股市场的投资者,没有将H股市场包括进来,个中明显存在A股投资者向H股投资者利益输送的嫌疑。 尽管中国平安的方案在股东大会上获得了高票通过,但并不表示市场的认同。

    在监管层规范限售股的减持与降低印花税之后,股指出现一波强劲的反弹走势。此时,关于中国平安再融资的传闻又起。尽管证监会相关人员一再表示,中国平安的再融资方案没有上报证监会,然而,“中国平安将重启再融资”、“中国平安A+H股再融资即将启动”等传闻都被传得有板有眼。如有报道称,汇丰证券在研究报告中指出,该公司已与中国平安管理层赴欧路演。陪同一起路演的汇丰证券有关人士同时透露,中国平安正考虑将原计划的仅A股配股集资,变通为A股和H股双向集资,至于会以公开募集还是定向配股方式进行,则尚无定论。

    5月7日,沪深股市再次出现暴跌。其中,中国平安的再融资传闻无疑起了很大的负面作用。在市场对于巨额融资患上了恐惧症之后,这一传闻到底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中国平安再融资的不确定性已成为影响市场走向的重大因素之一。其犹如一颗“定时炸弹”,随时都有可能引爆。因此,早日明确中国平安的再融资方案,成为当前市场的期望。

    5月9日晚,中国平安发布了澄清公告。公告称,鉴于现阶段中国资本市场较为波动,再融资申报的条件和时机尚不成熟,中国平安现阶段(至少6个月内)不考虑递交公开增发A股股票申请。同时,本公司将根据市场状况和投资者承受能力,慎重考虑分离交易可转换公司债券的申报和发行时机。

    中国平安6个月之内不考虑公开增发,市场总算能喘一口气了。但笔者以为,这远远不够,中国平安应该彻底地放弃公开增发的“圈钱”行径。

    在股价处于高位时推出公开增发方案,在股价处于低位时实施“暂停”,中国平安真的会考虑到市场的“波动”?再融资申报的条件与时机不成熟是真,因为市场低迷,投资者激烈反对,即使其方案上报证监会,面对着巨大的压力,相信中国证监会也不敢轻易地放行。因此,中国平安的“暂停”,笔者以为仅仅只是“缓兵之计”而已。一旦条件与时机成熟,其“狮子大开口”的本性还会暴露出来。

    事实上,是中国平安为自己自掘了再融资的“坟墓”,其所作所为亦是一种自绝于市场的愚蠢行为。如果中国平安当初能够将目标定得低点,而不是想一口吃成“胖子”,相信其遇到的阻力要小得多,也容易成行得多,但中国平安却选择了一条与整个市场对立的道路。

    中国平安及其他上市公司再融资方案的公布,一方面,粉碎了股改后原先两大对立股东群体利益取向趋于一致的谎言,另一方面,又激起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的争论。在规范大小非减持、降低印花税以及规范再融资等投资者反响激烈的事项上,只有规范上市公司再融资这一点目前还没看到任何动静。笔者以为,监管层有必要及时出台相关措施,给市场以明确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