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建军:台湾陆委会主委人事案出笼的背景


  马英九“准总统”当选蜜月刚过,一项陆委会主委的人事布局,令国共惊呼不可思议,台湾蓝绿阵营皆哗然。李登辉的爱将、前任台联籍立法委员赖幸媛强势入阁,一夜成为两岸最受瞩目的政坛人物,也顿成岛内最受争议的对象。除了马英九、李登辉,岛内几乎听不到有力的支持声音。相反,一方面,蓝营内部“自朝至野”立即出现“共识”破损;另一方面,绿营人士亦立即否定了赖幸媛的“代表性”,甚至认为此一任命是羞辱绿营的“人格谋杀”。

  以马英九之绝顶智慧,为何在两岸春暖花开的关键时刻,引爆各方如此强烈的惊疑呢?是为了族群和解?还是政治权谋?

  台媒社论为此尖刻质问:倘若赖幸媛就任后仍“代表”绿营过去的思维,两岸政策将如何推动?反之,倘若赖幸媛完全符合“马萧路线”,则“主委”又何必非赖幸媛不可?如果赖幸媛是对前段时间两岸过热的“煞车”,煞车当然应有,但赖幸媛却可能是最坏的煞车角色;未来她的任何“煞车”动作,不论有理无理,皆将被解读为政争。

  既然这项人事布局如此悖理,那么马英九煞费苦心,意在何方?

  两岸政务是施政核心之核心,马英九在如此攸关重大的地带,在如此微妙敏感的时际,下了赖幸媛这手怪棋,我认为,并非冒失之举,而是确如他自己所言“煞费苦心”,谋定而后动的。赖幸媛就像一个鱼漂,浮现出马英九深藏不露的两岸策略和政治权谋。

  苦心之一,试图通过安插反中女将赖幸媛入阁,体现“全民总统”的胸襟,减少分歧,消除深绿人民的恐惧,化解蓝绿对持,凝聚岛内更多共识;

  苦心之二,借助李登辉的政治谋略,维护台湾的主体性不被中国大陆侵吞,达至“不统、不独、不战”的维持现状。

  苦心之三,“三不”看似维持现状,但其本质却是一个“分”字,即分裂分割中国。这就是美国所希望做的,借此永远牵制、遏制中国。美国不希望两岸走太近,当然也不希望两岸剑拔弩张。我猜测,赖幸媛入阁必事先征得美国认可,并很有可能就是美国属意的人选。马英九作此布局,也是为了取信美国,赢得美国更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