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公务员混日子?


  谁说公务员混日子?

  前天在网上看到了一个贴子,题目是《一个公务员竟然可以这样混日子》。看了这个贴子后,其实并没有太多的感触。只是对于文中所讲的东西,有点自己的看法。一是并不是所有的公务员都在混日子,事实上,绝大部分是兢兢业业的。他们没有忘记自己的职责,没有“乐不思蜀”的心理,相反,他们是居安思危,时刻在为工作着想。这是我见到的大多数。当然,文中所讲的确是事实,我也承认,但这些人不是主流,也不可能是主流!如果,机关里都是这样的人的话,那天下太平的日子,就不会有多久了。好在,我所见到的这样的人只是少数。

  少数也是有,不是没有。只是有时没有办法,一是谁都有厌倦的时候,二是没有学习的公务员,他们会慢慢变质,直至走向腐败。这也是事实,庆幸的是,这种人是个别的。他们如此,要么是因为工作没有能力,得不到承认,还自以为了不起,于是如此;要么是因为个人主义,闹情绪,于是如此;要么是因为思想变质,丧失了先进性,于是如此……

  事实上,这样的人都是不思进取的人,小富即安,或者说是乐不思归。他们没有更深的认识,也没有更高的思想,只要有稳定的工作,有固定的收入,就心满意足了。社会上这样的人不是少数,年青人当中也是如此。在报考公务员的大军中,有人调查过,冲着稳定工作和不薄的待遇而去的占到了94%,多么惊人的一个数字!如果,一个国家有的都是这样的年青人,那它是没有未来的;如果,一个民族有的都这样青年人,那它的明天是暗淡的!

  从我做起,责无旁贷;这是每个年青人都应该具有基本思想!正如一位总统所讲的那样,不要总是追问国家给了我什么,而要反过来问一问,我能为国家做点什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没有强大的国家,也就不会有强大的个人;没有强大的民族,也就不会有稳定的生活。这些基本的道理,我想人们并非不懂,只是人们都在观望,等待。望别人去为之,等待他为来作为。如果人人都是这样的心态,那国家的未来只是一句空话。

  公务员也是一种职业,它普通,如其它职业一样;但是公务员并非一般的工作,它特别,是因为他们对社会的影响更加深刻。从我做起,学习,实践,工作,做好它们,以不辱公务员之名。

  最后,附上那篇贴子。

  朋友老何的自述——

  这些天,是我跨入2008年以来最清闲的日子。

  孩子到外地上学了,减轻了我的诸多负担,我变得清闲。

  我休了今年的公休假,整天无所事事,经常是游离于菜市场和书城之中,偶尔也在网上聊聊天打打牌什么的,由此我变得清闲。

  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在公务员的帐簿上,我谋了个闲角——调研员。

  记得去年初,市里搞行政机构大改革,每个局都压缩一个处。压缩一个处,就要减少一名处长。于是,我这个在正处级位置上徘徊三年的38岁处长,被局党组安排任调研员。

  说起调研员,大家都知道一个顺口溜:当今中国谁最闲?——失业工人调研员,经理的太太领导的钱!

  一纸命令改变了我的工作环境。我从处长独立办公室里搬出来,到另外一个处的大办公室里,处长给我找了个靠里边的位置,可我坚持在靠门口的哪个地方安个办公桌。

  走到这一步,是我意料中的事。

  因为上次市里一项基础工程招标的事,我坚持原则没有按照局长的意思办,没有给他一次大的敛财机会,他一直对我耿耿于怀。

  到了新的环境,既然角色变了,就要换另外一种思维方式。

  我就琢磨着资历比我浅、岁数比我小的处长为什么不敢安排我干活,是怕我砸他的锅?

  一次,处长关心地对我说,老何,没事你就看看报纸吧,报纸里有很多你需要的东西!

  于是,我这个平时要求部属不准在上班时间看报纸的人,自己却成了报纸阅读员。

  我们处就一套报纸,发报纸的临时工每天都将报纸放在我的桌面上,使我有了了解新闻研究报纸的机会。

  每天看报纸,也很烦。但同事们都工于心计,没有说过风凉话,路过我的办公桌时,都会问一声,老何,今天有什么新闻?每到此时,我都一一通报。因此,我被他们封为“新闻发言人”。

  我们处报纸不保存,我就征求处长的意见,把有价值的报纸分门别类剪下来保存。处长高兴地说,老何,你想得真周到!于是,我成了报纸“剪接员”。

  我除了剪辑报纸外,也顺便给我老婆剪辑了诸如美容、做靓汤、服饰、仪表仪容等内容的专栏,给我儿子剪辑了交通安全、遵纪守法、小故事、小幽默等方面知识的报纸。哈哈,算是以权谋私吧。

  有时没有剪报回家,这娘俩都不高兴。

  有一次,单位搞联欢,我把刚放学的儿子接到单位来,进电梯门时刚好碰到局长,我让儿子叫伯伯好。儿子叫了局长伯伯好。局长一个劲地夸我儿子聪明,并问他手里红本子是什么证书,我儿子说,是我爸爸的一个奖状。局长陪一个笑脸说,你爸爸也一样聪明能干!

  不知道为什么,自从那次在电梯与局长相见以后,我莫名其妙地成了代替局领导参加各种会议的机器。

  我记得最多的一个星期有12个会议,上午下午忙个没完,有时为了不误事,会议期间还跑场。因此,我被局里的同事封为“会议处长”。

  那次台风袭击我们市,局长他们全部到下面检查工作了,交带我在家值班,市府办公厅一个电话叫人参加紧急会议,我到车队叫车,车队长说没有车了。这年头,狗眼看人低!是啊,我不是处长了,还是用我自己的车吧。

  一天中午,在外面喝酒的局长用手机给我打了个电话,要我代替他参加市评议副市长的会议。我到会场,发现不对,是点名要一把手参加的,当点到我们局时,我站了起来答到。市委书记问我们局长那去了,我很机灵地回答,局长生病了,正在医院打吊针,一位副局长出访,一位副局长到北京开会。书记听后,才示意我坐下。

  没多久,我又被加了一个官衔——局机关党委副书记。其实待遇一点没变,这是个虚职,我的职务还是调研员,只不过被人改称何书记罢了。

  去年“七一”前夕,局党组研究报局长为“优秀共产党员”到市里表彰,要我准备好局长的先进材料。洋洋几千字,我一天就搞掂。当材料送到局长手里时,局长说,老何,下次有处长的位置腾一个出来给你,机关党委副书记这个职务你仍然兼着,怎么样?

  我只能是点点头说谢谢局长的关心,我还能怎么样?

  没想到,局长还没有实施他给我许的这个愿就被纪委的人从我们局组织一个会议的主席台上带走“双规”了。

  把局长带走“双规”的当天,跟我的后任建设处处长被抓走的时间相隔刚好一个月。

  局长被带走后,我又回到天天喝茶看报纸的日子里。

  就这样混吧,反正每个月的工资也少不了我的。

  (作者庞祝君;转自新华BLOG)

  链接:    思海常啸       驿外疏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