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学校发展了就一定好吗


在教育方面,人有两种基本权利。一是受教育权,这是大家熟悉的。但第二个基本权利长期受到忽视,那就是办学权。

作者:袁征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

公立学校优先的观念完全错误,惟一合理的安排是私立学校优先。它既能保护人民的受教育权,又不侵犯人民的办学权。

近来,一些城市要增加公立学校接收外地户籍学生的比例,越来越多的学生将可以进入公立学校,这似乎令人振奋,但我认为此举是很落后的做法。因为私立中小学的基本生源就是没有本地户籍的外来少年儿童。一味扩大公立教育必然挤压私立学校,甚至直接威胁到私立学校的生存。

公立学校受政府统一管理,有些改革和教学试验不能在公立学校进行,且各个学校大体一致,难以办出特色。对私立学校来说,只要是法律不禁止的事情就可以做,因而它们容易办出特色。私立学校的存在和发展是一个国家教育多样化的重要条件,是教育改革的火车头。

私立机构的效率往往比公立机构高得多。去年我指导的小组发表了详细的研究报告,大致内容是:广州市政府每学期给公立小学每个学生拨款3581元,给公立初中每个学生拨款4387元。而几乎所有私立初中、小学学生的收费都低于2000元。按照近几年的增长率推算,从2006到2010年,广州政府新增教育拨款51.08亿元,由公立学校接收全部外来适龄儿童需要242.43亿元,缺口极大。而由私立学校接收这些孩子,政府只需拨款40.02亿元。依靠私立学校,能更好地解决非本地户籍儿童的入学问题。

后果好不好很重要,行为对不对更重要。判断行为对不对的基本标准是有没有尊重权利。汤姆森(J.J.Thomson)的讲法很有说服力:假设有5个病人急需器官移植,医生能不能肢解一个健康人去抢救他们?答案显然是“不”。在讨论发展教育时要考虑的首要原则,也是对人民权利的尊重。

在教育方面,人有两种基本权利。一是受教育权,这是大家熟悉的。但第二个基本权利长期受到忽视,那就是办学权。各个文明国家包括中国的宪法都保护公民的结社自由和言论自由。办学是结社行为。假设我拉小提琴拉得特别棒,我就可以像梅纽因(Y.Menuhin)那样办一所音乐学校。讲课属于言论自由。宪法保护公民结社和发表言论的权利就是保护公民办学的权利。另外,《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是在中国有约束力的国际法。公约宣布:“本公约缔约各国承诺尊重父母和适当法定监护人的下列自由:他们可以为他们的孩子选择符合国家规定或批准最低教育标准的非公立学校,并保证自己的孩子获得符合他们信仰的宗教和道德教育。”这个法律还禁止“干涉个人或团体建立和管理教育机构的自由”。

政府开办公立学校可以保护人民的受教育权,但却有可能损害人民的办学权。假设政府建立很多商店,私人商业就会受到挤压。私立学校是人民自己掏钱办的,招收不到学生就难以生存。由于历史原因,目前中国的公立学校占有绝对优势。公立学校增加招生,就缩减了私立学校的生源,进一步降低私立学校学生的质量,把私立学校逼入更加困难的境地。

有人说让私立学校跟公立学校竞争。这在一般情况下根本不可能。公立学校是准政府机构,政府可以集中一个地区以至全国的巨大资源来为它们提供支持。私立学校的举办者、教职员和学生父母也缴纳直接税或间接税支持公立学校。如果不加特别限制,要私立学校跟公立学校竞争是逻辑错误:张三交钱壮大李四的力量,却要张三跟李四竞争?

可以看出,公立学校优先的观念完全错误,惟一合理的安排是私立学校优先。多数私立学校的举办者会遵循市场规律办学,如果经济条件不合适,他们就可能不愿投资办学。即使如此,政府也应该先考虑给予经济补贴。要是这样的措施还不能解决问题,政府就要开办公立学校,保障少年儿童的受教育权。

这样的主张可能出人意料,但各位不妨试试考虑其他不同的政策:还有什么安排既能保护人民的受教育权,又不侵犯人民的办学权?

中国还有个特殊情况:1950年代,政府收走了所有私立学校。这是一个严重的失误。到“文革”结束后,政府才允许私人办学。中国的私立学校从零开始,至今非常弱小,只能在强大公立学校留下的空隙和边缘艰难地生存。政府有责任转变这种不合理状况。长远来说,过去被收去的私立学校应该恢复原来的性质。现在立即要做的是给新的私立学校保护和帮助。如果一味扩大公立学校,把过去剩下给私立学校可怜的生源再夺过来,是一错再错。

有人认为学校教育学生,关系重大,不能交给私人办理。但商店出售食品,饭店供应饮食,直接影响人的生命,不也关系重大?政府机构、事业单位是人组成的,也可能犯错误。认为公立就可靠,私立就信不过,是糊涂的观点。合理的做法是对所有提供服务的机构都加以监督。私立学校不能违反“国家规定或批准的最低教育标准”,要提供合格的课程,否则就是侵犯学生的权利。如果它们符合了“最低教育标准”,就有自由发展的权利,政府不得干涉。

现在许多私立学校的办学条件比较差。这主要是过去不正常政治形势和不合理管理制度造成的后果。如果政府不再一味追求扩大公立学校,尊重和保护人民的办学权,私立学校将迅速改善,中国教育的总规模会更快地发展,城市中无本地户籍儿童的入学问题会更快得到解决,中国的教育将出现多姿多彩的局面。中国的教育还很落后,政府早该抛弃大包大揽的落后观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