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的这段历史(全版)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一些钟表永远地停止了。一些人永远地从我们的尘世中消失了。一些孩子变成了孤儿并在瞬间残酷地长大。一些美好的事物、珍贵的情感、激动和热爱,永远地变成了怀念……

一分钟,仅仅一分钟时间,整个世界都碎了。

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的恶果。挤压、撕裂、逆冲、右旋……巨大能量最终在中国四川龙门山北川—映秀地区突然释放。然后,大半个中国、大半个亚洲都在震动。

2008年变成了一个残酷的年头。5月变成了一个悲壮的月份。汶川的一分钟,变成了中国人民的一整部历史。

起初这一场地震撕裂了我们,埋葬了我们,接下来它又激动了我们,灼烧了我们,最终它重生了我们。

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我们的整个生存形态都在地震的撕裂和扭曲中发生了改变。我们所珍贵的东西没有被摧垮,它们反而因为地震而激烈地灼烧起来。

中国人的特质、那些伟大的基因没有因为地震而消弭,反而被岩浆般激发了出来,并且迅速撼动了整个国家、整个世界。

中国人,多少年来,我们第一次在灾难面前、在世界面前,流着眼泪,节制着哀恸,如此骄傲,如此高傲。

 

●汶川的一分钟

在那属于汶川、北川、青川、金川的一分钟里,在那属于四川、甘肃、陕西、重庆的一分钟里,在那属于整个中国的一分钟里,时间和场景被永远地凝固了。

在地震的震中,汶川县映秀镇,在那一分钟,29岁的小学教师张米亚双臂紧紧地搂住了两个孩子。他用身体为他们进行了遮挡。垮塌造成的巨大撞击使他跪仆在废墟中。他展开双臂的姿态被永远地凝固了下来,人们说那“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当两个孩子获救的时候,他的双臂已经僵硬,救援人员只能将它们锯掉才能将孩子救出来。

在德阳市东汽中学,在那一分钟,一位叫谭千秋的老师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做出了最后的掩体。下面,是4个学生,他们都活了下来;上面,是层层的瓦砾和预制板,它们埋葬了他,凝固了他。

当废墟被挖开后,人们充满敬意地把他的消息传递开时,他的妻子哭着喊:“那四个娃儿真的都活了吗?昨天晚上就听说有个老师救了4个娃儿,我哪知道就是你……”而在后来赈灾晚会上,他的女儿又以克制哀恸的伤婉与坚毅,深深地刺痛和感动了整个中国。

在什邡市红白镇中心小学,在那一分钟,王周明指挥孩子们从教室的前、后门逃生。房屋垮塌的最后一瞬,他冲进了教室,将还没跑出来的一名女生推了出去。一根横梁掉了下来,他的头盖骨碎了……

在离王周明不远的地方,一名年轻漂亮的舞蹈老师正在为学生排练迎“六一”的舞蹈节目。大地迸裂、房屋垮塌的时候,她把几个学生推到了墙角,俯身趴了下去,抱在了怀中。然后,废墟掩埋了她。3个孩子活了下来。她叫汤鸿。

在什邡龙居小学,在那一分钟,一位去年刚大学毕业前来任教的英语老师忙着疏散学生。两个孩子被剧烈的震动吓坏了,他们手足无措。她跑了过去,一手搂住一个往外冲。教学楼突然变成了废墟,掩埋了他们。他们被挖出来的时候,她的身体断成了两截,血肉模糊。人们使劲地掰她的手,可是她紧紧地搂着孩子,怎么也掰不开。她叫向倩。她父亲是什邡南泉小学副校长。他说:“我可以理解,作为教师,应该这样!应该这样!”

在绵竹市遵道镇欢欢幼儿园,在那一分钟,八十多个正在午睡的孩子突然间被掩埋了。他们中只有少部分活了下来,其中有一个孩子获得了一个掩体。当废墟被挖开后,幼儿园园长说:“当时瞿老师扑在地上,用后背牢牢地挡住了垮塌的水泥板,怀里还紧紧抱着一个小孩。小孩获救了,但瞿老师永远离开了我们。” 瞿老师名叫瞿万容。

在北川县曲山小学,在那一分钟,一年级女生任思雨和同学们正在教室里上课。突然间到来的天崩地裂使她手足无措。她的老师一把抱起她就往外面冲,墙倒了下来,他们被砸在了下面。她活了下来,老师变成了尸体。这位老师叫胡蓉。

在巴中通江县洪口镇永安坝村小学,在那一分钟,24岁的教师苟晓超在教学楼例行巡察。在3楼自己所带的教学班里,58个孩子正在休息。突然间整栋楼剧烈摇晃。“快跑!”苟晓超一边叫学生赶快逃生,一边拉起两名孩子往楼下冲。放下孩子后他又冲了进去。当他第3次冲进教学楼抱起两名孩子,冲到一楼下最后一级楼梯时,大楼轰然坍塌,一段一吨来重的砖墙砸向他的小腿。他弓起了身体,将两个孩子捂在自己怀中。其中一个孩子活了下来,他却因伤重而在送医途中死去。这个平素沉默寡言的人,10天前刚刚做了新郎官。

…………

无数的场景凝结在那一分钟里,无数的故事讲述在那一分钟里,无数的生命终结在那一分钟里,无数的悲伤和感动镌刻在那一分钟里。

生命在那一瞬间变得无比脆弱。生命在那一分钟变得无比高贵。一些人失去了血脉和骨头,更多的人则找回了久违的精神与高贵。一些平素的高尚者变得卑微而很多卑微者变得高大;一些平素勇敢的人变得怯懦而很多胆小者变得勇敢;一些平素的大人物变得渺小而很多小人物变得伟岸。他们都曾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现在他们都失去了自己的家园。

在那一分钟,整个世界都在摇撼、垮塌和碎裂。巨大的滑坡、崩塌、泥石流造成无以计的数建筑物和民房倒塌,公路、铁路、桥梁、通讯等大量基础设施也被摧毁,超过10万人被瓦砾、墙体和预制板组成的废墟掩埋,数百万人失去了他们所拥有的一切流离失所……

汶川的一分钟,中国的一分钟,累累焦土、遍地尸骨的一分钟,就这样残忍地刻进了中国人的记忆,变成了中国人民的历史。

 

●中国的勇气

就在汶川的一分钟过后,整个中国摇晃了起来。

《华夏时报》那时候正在召开视频会议,成都记者站的工作人员突然间从画面上消失了。接下来北京开始晃动,有人说“地震了”,接着重庆、上海、山东……各个记者站都传过来同一句话:“我们这儿也地震了。”

人们开始慌乱起来,纷纷跑到大街上、广场中。人们知道这是地震,但不知道它来自哪里、有多强烈、会持续多久。

成千上万的人同时掏出了手机,开始印证各种消息,无线网络一下子被阻塞了,这使人们变得更加不安。

像其他城市一样,北京弥漫着恐慌。人们开始知道四川汶川发生了大地震,北京也强烈地晃动。北京东郊的通州也发生了一起3.9级的地震,很多人因为摇动和惊慌而眩晕和呕吐。

谣言开始漫天飞舞。有人说晚上会有强烈余震,有人说这只是刚刚开始,还有人走出家门,准备在街店中度过一宿的煎熬。

没有人知道当大地开始摇动时胡锦涛和温家宝的心情,人们只是通过电力的火花、无线电波和数字技术的传递获知,地震刚刚发生一个钟头,胡锦涛已经下发指令:“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与此同时,温家宝已经走上了奔赴四川灾区的路,并且在飞机上上紧急部署:“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全力做好被困群众和受伤群众的救治工作。”

在此中间既没有决定命运的权衡与考量,也没有分水岭式的关键时刻,只有我们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本能的反应和他们质朴的信念——到那里去,和他们在一起。

5月12日19时10分,被委任为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的温家宝到了成都,他在余震中向都江堰飞奔,一面赶往受灾严重的中医院和聚源镇中学查看灾情,一面着意慰问群众。

4个半钟头后,在都江堰的临时帐篷内,温家宝主持召开了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会议。人们只记住了他的一句话:“现在第一位的工作是抓紧时间救人,多争取一分一秒的时间就可能多抢救出一个被困者。”

无数人,他们当中有解放军、武警和消防官兵,有公安干警,有医生护士,有官员也有普通百姓,有志愿者也有记者,他们或是接到了命令,或是主动请缨,或是只因心不曾死血仍未冷而从中国的各个角落向四川走去。

在一架飞往成都的飞机上,中央电视台的一位记者发现,他们当中大部分人是志愿者,很多都来自河北唐山,一个曾经被地震摧毁的城市,一个曾经在废墟上重新屹立起来的城市。

那些人,他们要去那里救人,也救自己。他们要在那里挺立起来,告诉灾民“世界塌了,我们同在”,告诉自己“你是条汉子”,告诉世界“这里是中国”。

然而地震以及随后的大雨试图剥夺我们所最珍贵的生命,已经近乎不复存在的道路就像是阻隔在阴阳两界的奈何桥。在接下来的一天里,温家宝打通道路的计划没有实现,他先是哭了,接着急了。

人们都记得一位记者5月13日发回的聊天记录,它记录了温家宝当时真实的反应:

10:07:29现场简直不能看了。

10:08:33年过花甲的总理已经哭得不成样子了。

10:10:16刚刚挖开的地方又塌方了。

10:20:06被压在废墟下的300多学生现在很危险啊,刚才一次的营救又失败了,现在总理在现场组织再次营救。

10:20:47啊,总理摔倒了!

10:23:39突击队又上了。

10:25:04如果你现在看见老爷子的样子,你马上就会哭的。

10:26:40老爷子的手臂受伤出血了,他把要给他包扎的医务人员推开了。

10:27:09好消息,发现一名学生了。

10:28:00总理跑到塌方点了,在帮忙呢。

10:28:13向峨乡中学。

10:28:33拖出来了,医生在抢救。

10:31:06啊,又塌了。

10:37:16最新消息,彭州被困的10万群众危险!!!

10:38:49由于大雨的影响,工程兵几次架桥失败,附近已经出现泥石流迹象,电话直接是叫通总理的,情况很危险!!!

10:39:19由于桥梁倒塌,彭州市10万群众被堵在山中,救灾人员和物资无法运入。已经出现泥石流迹象。

10:41:11总理电话里大喊,我不管你们怎么样,我只要这10万群众脱险,这是命令。他把电话摔了。

10:41:33头一次看见老爷子这么厉害。

10:45:19现在所有的国外记者都在关注号称中国最精锐的特种部队首次公开亮相。

10:46:50总理现在和登机部队领导说话。

10:47:41总理说,我就一句话,是人民在养你们,你们自己看着办。

被地震围困的人整整几天都没有音信,在外面实施救援的人们沉浸在焦虑与哀伤当中。眼前出现的一切使他们恍惚,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没目睹过如此惨烈的场面。恶劣的天气似乎也在考验他们的勇气。接下来的一天又一天,通往震中汶川的道路终于被打通了,但是一场余震又把它中断了。

到汶川去成为了所有救援人员的行动指南和惟一目标。成都军区一位名叫许勇的集团军军长带着二十来名士兵到汶川去侦察,武警某师600名官兵也火速往那里赶,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也乘军用卡车向汶川开进。他们要去那里救自己的同胞。

那些人救人的时候,安全的人忙着为他们祈福和呼喊。一家通信公司发出了“今天我们都是汶川人”的呼吁,触动了人们最柔软脆弱的心脉;中央电视台开始不间断的新闻直播,互联网提供了另一种信息获取的平台,并且使人们有足够的空间号召更多的救援、更多的捐助、更多的哀思和祈祷。

捐助行动没多久就变成了一股潮流,它与救援行动一起为汶川供给着希望。起初行动起来的是一些公司和富豪,接下来是整个社会。一些公司最初没有意识到这场灾难对中国意味着什么,他们像往常一样象征性地表示了善意,但是公众不干了,指责他们是铁公鸡、一毛不拔。

深圳万科捐出了200万元,公众认为这与万科的能力和影响并不相匹配,万科的董事长王石在自己的博客中进行了辩解,反而遭到了更多的指责和攻击。

王石其实并没有错,错的只是地震,它震错了地方;错的只是公众,他们高估了万科和王石。

公众认为汶川大地震并不是常规的灾难,而是考验一个国家、民族和人民成色的关键截点,在这时候任何纯粹理性都应该让位于悲悯心和最起码的人性;公众认为万科是一家领袖企业,王石是一位商业领袖,他们应该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以行动注解什么叫“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几天后王石最终向公众致歉,他紧急召开了董事会,决议向灾区提供更多的帮助。公众宽宥了他,也接受了他的慷慨。

中央电视台也举办了一场名为“爱的奉献”的赈灾晚会,号召为灾区和灾民“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已经宣告隐退的明星王菲也临时复出为募捐献歌。3个劫后余生的孩子来到了晚会现场,他们声泪俱下、毫无保留的哀恸彻底摧毁了人们的防线。一位民营企业家是唐山地震余生的孤儿,他起先已经捐出了3000万,在与妻子简单商议之后,他又决定追加捐助7000万。后来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他告诉中央电视台,他们全家都为他骄傲。

中国的勇气撼动了整个世界。几乎所有西方主流媒体都在播放中国地震的消息,随后他们又会播放缅甸强热带风暴的消息,以此进行对照作为对中国政府与人民的褒奖。这一次,他们不再挑剔,不再苛刻,不再充满敌意和曲解。他们发现中国政府和中国人在用自己的方式做正确的事。他们或许并不认同西方的行动纲领,却以中国的方式来捍卫人类的普世价值。

5月17日那天,俄新社网站编辑部发表了题为“中国,挺住!” 的文章,充满了对中国的敬意和赞颂:

汶川地震让半个亚洲震动,让整个世界震惊。中国经历的磨难太多,但从没在磨难中倒下。面临灾难,中国展现出坚韧与顽强;珍视生命,中国赢得了全世界的敬意和赞扬。

在这个生死交织、人神共泣的时刻,我们愿共同分担这份痛楚,愿共同祈祷生命的希望。

中国不需要同情,中国需要理解;中国不需要安慰,中国需要支持。我们愿以杯水之力,尽寸尺之能,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我们知道,一个总理在两小时内就飞赴灾区的国家,一个能够出动十万救援人员的国家,一个企业和私人捐款达到数十亿的国家,一个因争相献血、自愿抢救伤员而造成交通堵塞的国家,永远不会被打垮。

希望必将与中国同在。

让我们为生者祝福,为死者祈祷。中国,走好。

而在救灾现场,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出现了,一个又一个幸存者走出了废墟,一个又一个凝固的场景、碎心的故事绽露在我们面前。

那些从来没有目睹过这种场景的士兵、警察、医生、政府官员和志愿者们,忍受着内心的折磨与煎熬,穿行在尸体当中为寻找生命。他们都是这个国家最坚硬的骨头,最结实的臂膀,最伟大的脊梁。

 

●“中国农民是人类的一座丰碑”

很多西方记者也来到了四川,他们要去那里向世界发出声音,告诉世界中国到底发生了什么和正在发生什么、中国政府有没有撒谎、中国人是否不堪一击、灾民将如何恢复信心和勇气以及对未来的美好希望。

西班牙《先锋报》记者拉斐尔·波奇在废墟中看到了失去房屋、家人和财产的中国普通农民将一瓶矿泉水给了一个外国人。他知道在贫瘠而且人口众多的四川省绵竹灾区,瓶装矿泉水尚属稀缺、珍贵的物资。

一位摩托车司机把他从交通不便的地区带了出去,却拒绝收费;一家连锁超市免费向灾民提供商品。超市女店员带着敬佩的深情说:“这是老板的决定。”

一位年近六旬的农妇邀请他走进她家:位于稻田旁堆积如山的残垣断瓦。不久前她就是从那里把丈夫的尸体拖了出来。除了一米多高的废墟,她没剩下其他任何财产。

她身体虚弱,耕种几亩稻田的惟一劳动力已经死去。拉斐尔·波奇担心她未来该怎么办。她说:“我有邻居帮忙。将来他们帮我种田收割,我就给他们干点手工活。”

拉斐尔·波奇在他的报道中写道:“这里并不是没有痛苦和眼泪,但这是一个坚强的村庄,拥有惊人的精神力量和生存能力。在废墟中,中国农民仍旧待人亲切慷慨。他们是人类的一座丰碑,一场造成数万人死亡的7.8级地震反而使之更加坚不可摧。”

中国的力量来自农民,中国政府惟一的资源和依靠既不是经济实力也不是军事动员或“软实力”,而是他们的人民。人民是他们荣誉的徽章,他们则把参差不齐的人融合起来,领导他们,使他们成为伟大。

一位西方记者采访一位受灾农民时,那位灾民哀痛地向他叙述着自己的亲人丧生、房屋垮塌,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化为了乌有。这时有人告诉他,旁边的废墟中又发现了一个幸存者,他立刻变得兴奋和欣喜,说:“我马上过去!”那位西方记者很难理解,一个中国人的情绪为什么会转变得如此迅速。

中国人、中国农民的特性,他们伟大基因中的坚韧、乐观、豁达是很多西方人所无法理解的。白修德和贾安娜六十多年前在《中国的惊雷》一书中就写道,中国民族性里面渗透着一种近乎恶作剧的幽默感。

“任何奇事,不管多么微笑,都是开玩笑的机会。人们在街上或乡村茶馆里的聚会,总是荡漾着嬉笑。他们具有广泛而实际的开玩笑的才能,使自夸者的故作谦虚,西装的式样,复杂的辞句玩弄,都成为滑稽。”

千万年来,中国农民就是依靠着这种乐观和豁达在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里坚韧地生存了下来;千万年来中国农民就是依靠着这些幽默感将各种灾难、痛苦抛在了脑后。

而在今天,在一场上天强加给他们的灾难面前,也正是用这种乐观与豁达,他们印证了什么是“人类的一座丰碑”。

有一天中央电视台记者李小萌徒步在映秀镇采访中发现,一位农民冒着余震的危险迎面走来。李小萌招呼道:“大爷,您这是上哪儿去?”老人说:“回家看看。”李小萌问:“大爷,您家在哪儿呀?”老人答:“在山上。”李小萌问:“您家里还好吧,现在回家去会不会有吃的?”老人回答:“家里的人还好,都安置在了绵阳市内。屋子倒掉了。就是想回家看看。有吃的,在绵阳发的饼干。”李小萌说:“那您就别回去了,山上经常有飞石什么的,很不安全。还是别回去了,大爷。”老人还是执拗地挑着担子走了,这时李小萌往老人去的方向走了几步,对着老人喊着:“大爷,走好,小心,注意安全呀,大爷!”听到喊声的老人回过头来,说:“感谢,让你操心了,姑娘。”看着老人的背影远去,李小萌掩面而泣。

中国的伟大力量来自人民,而人民的力量来自乡村和土地。对于中国农民来说,灾难和危险并不可怕。他们惟一感到害怕的是失去过往的记忆,这样他们就会失去对未来的勇气。所以无论多么危险,他们一定会去寻找曾经在这片土地、这个世界上活过的证据,那怕仅仅是一瓶啤酒。

 

●“中国人就像万里长城”

就在5月12的那一分钟里,北川中学高一学生朱付敏在教室垮塌之后,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在黑暗中大喊一声:“男生要坚强,女生不要哭,要保持清醒,保持体力。”随后他设法协助外面的救援人员把教室的墙壁弄出一个出口,班上33名同学得以逃生。他所展示出来的领导力和领袖气质,使我们相信中国能够拥有比今日更好、更值得期许的未来。

人们一定记得那个获救后喊“叔叔,我要喝可乐。要冰的。”的那个孩子。他是在5月15日晚上获救的,与他一起获救的还有一位女孩子。

那一天的19时,广东边防六支队医疗小分队的救援人员在四川绵竹汉旺东汽中学的救援现场一栋垮塌的四层教学楼内发现了他们,他们已经在废墟中坚守了77个小时。

救援人员经过简单勘察后发现,两人被困在由几块倒塌的预制板所隔离出来的狭小空间里,身体没有受到太大的伤害,两人状态都不错。

男孩子的伤重一些,救援人员想先救他,遭到了他的拒绝。他坚持说:“你们先救她。”那名女孩子也拒绝说:“不,先救他,他的伤势比较重。”

3个小时后,女孩子获救了。又过了一个小时,男孩子也获救了,医护人员为他右手和右腿都伤口进行了固定和包扎。就在人们要将他抬上救护车时,他突然向在场的救援人员说:“叔叔,我要喝可乐。”救援人员说:“好,给你拿可乐。”他又说,“要冰的。”救援人员马上答应:“好的,拿冰的。”

起初人们只是以为这个孩子是劫后余生的撒娇,以为他并不了解这个残酷的人的世界上发生了什么,但是当听说了他在废墟与那位女孩子的鼓励与推让后,西南政法大学一位教授写道:

“在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新一代年轻人的镇定和勇气。长时间在生死的边缘,他们没有失望,我们成年人关于生死的感慨好像根本就不适用于他们,他们就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样。这是一种何等的乐观与豁达,可见,面对死亡,他们真的是非常地镇定和有勇气。这种从容,显然不是一天可以培养的,这偶然的两个,当然可以看作是90年左右出生的新一代的形象,作为一个也有一个17岁男孩的父亲,我曾经对这一代有过担心和不解,但这今天,似乎感到了从没有过的放心和安慰,有着这样一种不凡气质的下一代,中华民族能不会越来越发达、越来越振奋、越来越兴旺吗?”

并非所有的故事都那么感人肺腑,也有人不停地传播着谣言,只为提高自己网站的点击率;也有人发送诈骗短信、制造诈骗网页,试图将人们的善款弄到自己的账户中;还有人制作了网络视频,莫名其妙地对四川人进行了4分钟的咒骂;在灾区,也出现了一些受灾并不严重的灾民哄抢物资的情况。

但是更多的历史细节是:灾民们以罕有的勇气承受着苦难。有一个村庄曾经哄抢过第一批运抵的物资,然而当后来物资更多运来的时候,他们又一件件地将抢走的物资送了回来,在战胜恐惧之后,他们又恢复了作为普通中国人的尊严;在北京朝阳区法院,当原告和被告激烈辩论的时候,举国默哀的时间到了。默哀后他们突然发现,在脆弱的生命和巨大的灾难面前,他们鸡毛蒜皮的争执是那么地不值一提。他们和解了,还准备把争执的那笔款项作为双方对灾区的捐献。

在受灾最严重的北川县,邓家小学483名学生一个没少地活了下来,创造了一个奇迹中的奇迹。他们的9名老师带着无家长认领的71名学生历经两天一夜,在无水无粮无工具的情况下,先是困守一处山坡,后来翻越水洞子、景家山、杨柳坪三座海拔最高达2000多米的大山,其中还有一名4岁多的学前班孩子,最后到达绵阳。

那些老师也曾私下里说:“那时我很害怕,很害怕,我说是世界末日来了,我想活不过今天了。”“那架势,完全让人莫得法镇定,真的就是快死了,我以为自己活不过今天了。”一位叫李承鹏的记者在博客中写道:“他们有怀疑、恐惧、绝望、麻木,但最后他们坚持下来了,没有伟大胜利,但修成无量功德。”

他们在出现异象的时候也恐惧是不是“鬼来了”,他们互相呼喊着名字以防他们的魂被勾走。一路上孩子们走不动了,他们就用哄骗鼓励:“大部分学生都没去过山下的绵阳,我们一路上就喊,加油啊,绵阳有好多糖等着你们,还有冰激凌,还有面包,可乐,那些娃娃小,就流着口水跟着跑,我们还说下面有警察叔叔在等着你们,山里的孩子平时看电视都知道警察叔叔是专门救人的,崇拜他们,就拼命往山下跑。”

他们到了绵阳。在任家坪收费站,他们看见正在那里搜救的指挥部。北川县金大中县长问:“你们有多少人活着?”他们说:“一个都没有少。”金县长惊呆了,说:“我们都以为你们全部都不在了。”他们都还在,虽然衣衫褴褛,很多人跑掉了鞋子,但是他们全部,包括一个4岁的学龄前娃娃,他们都还在。

中国人民在地震中的很多表现既令西方人侧目,也令他们惊讶、诧异和不可理解。他们的确很难理解,当中国人开始形成一个族群的时候,他们就是一种淡化了“我”而强化了“我们”的人种。从我们的先贤建立“大同”理想、为民族确立出“杀身以成仁、舍生以取义”的那一刻,我们的民族就被深深地镌刻上了忍耐、坚韧和自我牺牲。

无数人抛头颅洒热血换取的美好希冀,无数仁人志士奋臂以起挽救人民于水火之中,他们为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所铸就的品质与性格就像是铮铮坚硬的铁骨,既不会软化,更不会崩塌。他们流淌在我们身上的血脉、我们所珍贵的伟大理想、美好愿望,我们对和平、正义、仁爱的守卫、呵护和坚持,从来就不曾停顿过。

“中国人就像万里长城,屹立千年万代,风吹雨打不倒。”香港《东方日报》援引一位西方游客的话说。这份报纸为一篇文章起出了“天崩地裂风云变,长城不倒睡狮醒”的题目,说“长城是中国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个性的写照,它蜿蜒万里,稳如泰山”。

 

●“好好活下去!”

长城就如同我们民族的血脉。我们的血脉中有一种传承了千万年的基因,我们可以称呼它叫伟大。

这是鲜血凝结出的伟大,是烈焰灼烧出的伟大。千万年来,它深藏在我们的血脉中。一个半世纪以来,我们用鲜血和烈焰多次考证过它。我们从鸦片战争走出来,我们从民主共和中走出来,我们从倭寇的侵略与戕害中走出来,我们从内战的水火中走出来。我们从来不缺乏象征性的事件,我们只是缺乏一种激动和坚持,让我们把血脉中的伟大永远地流传下去。

5月12日的汶川又给了我们一次机会,要么站起来,证明我们的伟大与高贵;要么倒下去,在屈辱、自卑和狂妄的阴影里自怨自艾。选择权在我们手中,选择了什么,我们就会成为什么。

中国人民的这段历史,让我们相信我们愿意选择站起来的伟大与高贵。

在救灾现场,当温家宝手持喇叭,站在那里对群众说“中央没有忘记这个地方”的时候,他是一位强力和亲民的领导者;当他蹲在那里,鼓励废墟中的孩子说“我是温家宝爷爷,我们一定会救你出去”的时候,他是一位充满了心酸、心痛,和我们一样心力交瘁的老人。他在不自觉中完成了角色的转换。他是伟大和高贵的。

有一次温家宝对一个幸存的孤儿说:“既然活下来了,就要好好活下去。”那位孤儿用她节制着哀伤的凄婉与坚强感动着所有人,她使我们相信,她和无数劫后余生的孩子们都会好好地活下去,因为他们好好活下去了,逝者才会得到最大的慰藉;而他们只有好好活下去,才能体现出对逝者最大的尊重。逝者和活下去的人是伟大与高贵的。

对逝者的尊重也体现在那位农民身上。他从废墟中挖出了妻子的尸体,用绳子捆在了自己的身上。他骑上摩托车去医院。他不愿妻子抛尸荒野。他要给他的妻子死后的尊严。

整个国家都在努力给予逝者死后的尊严。在救援现场,人们为逝者整容,以当地习俗将他们安葬。这使我们疑问,一个对逝者都如此尊重的国家,未来会以怎样的热爱与激动尊重那些活着的人?

从5月19日开始,整个中国都对亡灵进行了哀悼。《新京报》在他们的报道中写道:

他们,死在汶川。他们,葬在青川。他们,群埋在北川。他们再见不到彭州的菜田。他们再不可能去什邡赶场。他们再回不了绵竹的家。

过去,现在,未来,他们默默地生,默默地死。对许多人来说,他们只是冰冷的数字,绝望的数字。他们是汶川地震中山区的孤寂死者,看不见样子的死者,却是数万震灾死难者中的最大群体。生前,他们遭受了贫穷与艰难;现在,他们应该享受至切的哀悼与关注。毕竟,生命没有斤两可称,死难者也没有轻重之分。

他们的一生,就是这样,老牛般忠厚,婴儿般纯真,泉水般干净。他们的一生,就是这样,在泪水中开始,在泪水中结束。

国家为逝者降下了半旗,这既是对逝者的尊重,也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的规定。在全世界,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哀思就会飘扬在那里。一百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到中国使馆里哀悼逝者,中国人民会感谢他们的理解、同情与支持,将他们写进自己的历史当中。

活着的人同样赢得了尊严。他们看到了政府快速、高效的行动,这是他们的政府;他们看到了不间断播出的电视新闻,这是他们的电视台;他们看到了国家为平民降下的半旗,他们就是平民;他们看到了近乎疯狂的捐赠、虔诚祈祷和无私帮助,这就是他们干的。

这一切都像地震一样,是突然发生的。事先既没有征兆,事后也不会有人刻意将它砌成一作丰碑。但是我们的国家却改变了,向着更好的方向改变了;我们的人民改变了,他们找回了中国人千万年来最宝贵的情感、品质,触发了最伟大的基因:真诚、慷慨、乐观、仁爱、正义……地震带给我们无以复加的伤痛,也用十万生灵唤醒了我们耀眼的未来。

无论生者逝者,无论高尚者卑微者,无论勇敢者怯懦者,无论大人物小人物,我们都是中国人。地震的撕裂、晃动和巨响还在大地上回荡,同时传到很远很远的未来。整个中国和整个世界都为之震颤。我们失去了十万同胞,千万年也无法挽回;我们找回了尊严,我们要用好好活下去,对他们进行永远的慰藉和怀念。

中国人民,华夏民族,这一个淬火了千万年而不灭不朽的民族,以自己的方式诠释着人类的普世价值,以自己的行动捍卫着人道主义,以自己的理想守护着仁义与博爱。蹈死不顾而赴国难者,仁也;济危扶困以解倒悬者,义哉!仁义之民,仁义之师,仁义之国。滔滔乎江海,泱泱哉中华。让我们永恒铭记中国人民的这段历史。

(所有的记者都是历史的记录者,把这篇文章同样献给我那些来自凤凰卫视、中央电视台、四川电视台、新京报、成都商报……值得尊敬的同行们。没有去现场是一个新闻工作者终生的遗憾。如果没有准备好就去了现场,最终不是去帮忙而是去添乱,将自己变成了灾民、占用灾民们的口粮、物资,甚至让正在救灾的人为救自己搭上性命,是一个作为一个人终生的遗憾。向李承鹏致敬,第一次觉得他是这么杰出的一位新闻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