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父的礼物
我的继父是擅长家庭教育、富有爱心和责任感的知识分子。从决定做我的父亲那天起,他就打定主意,要把我培养成杰出的人。
我6岁那年,继父送我的生日礼物不是漂亮的布娃娃,而是一台旧的显微镜。继父教我用显微镜观察那些植物和动物的切片,我惊讶地发现,树叶、水滴和所有的观察物在显微镜下都与肉眼看见的完全不同。可以想象我的好奇心受到多么强烈的刺激……就这样,继父成功地培养起我探索未知领域的兴趣,这种兴趣随着年龄和学历的增长越来越浓。
继父说:“光有兴趣是不够的,兴趣只能带来一个开始,综合能力强才能赢得成功。”为此,他和妈妈想了种种办法来培养我的道德情操和基本素质,就连洗碗和拖地这样的琐事,也负有培养我的耐心、细心、责任感和条理性的多重使命,也必须做到“该干就干,干就干好”。
干到什么程度才叫“好”呢?继父的要求是:消灭航天飞机上的每个坏零件。写着这个要求的纸条,从“挑战者”号爆炸那年到现在,一直贴在我的衣柜门上,经常提醒我注意重要计划的每一个细节。 为了让我的努力更有成效,继父很早就对我讲解了“短板理论”(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由最短的那块木板来决定),并指导我运用“短板理论”来解决上学后遇到的种种问题。无数次寻找“短板”和加长“短板”的经历那是很多伴随着眼泪和欢笑的故事,使我养成了从关键部位入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习惯,并且不断强化着我积极进取的性格特点。
在继父的督促和鼓励下,我从小就习惯于按时或提前完成各个阶段的奋斗目标,在不断扩大的范围内始终领先于同龄人,而且始终是快乐的、受欢迎的人。上高中之后,我日益强烈地意识到,继父在我的少儿期培养的高情商,和妈妈在我婴儿期开发的高智商一样,都是世界上最宝贵的礼物。我只有加倍努力,成为杰出的、造福于社会的人,才能不辜负爱我的人们对我的殷切希望。
(引自《刘亦婷的学习方法和培养细节》第295页)
在这篇文章里,充满了“继父说”、“继父的要求是”、“继父很早就对我讲解了”、“在继父的督促和鼓励下”等等文字。看得出,刘亦婷对其家长简直到了无限崇拜、言听计从的程度。
此外,这篇文章里到处都是空洞的口号和自我表扬,比如:“在继父的督促和鼓励下,我从小就习惯于按时或提前完成各个阶段的奋斗目标,在不断扩大的范围内始终领先于同龄人,而且始终是快乐的、受欢迎的人。”“上高中之后,我日益强烈地意识到,继父在我的少儿期培养的高情商,和妈妈在我婴儿期开发的高智商一样,都是世界上最宝贵的礼物。”
这两段文字犯了作文之大忌,就是毫不掩饰的自我表扬。大家可以看一下刘亦婷在《刘亦婷的学习方法和培养细节》里面写的自述,文风和这篇作文何其相似啊。我记得里面有一句话是:我从小就没有和别人攀比的习惯,总是专注于自己的计划和目标。与上面这句“我从小就习惯于按时或提前完成各个阶段的奋斗目标,在不断扩大的范围内始终领先于同龄人,而且始终是快乐的、受欢迎的人” 简直如出一辙。 而且,诸如“(我)始终领先于同龄人”以及“(我)始终是快乐的、受欢迎的人”这样言过其实的话,则不仅是作文之大忌,而且是做人之大忌。记得刘亦婷的家长曾十分“有远见”地提出:“我们给婷儿提供的精神食粮,应当来自优秀的中国文化和优秀的西方文化,而且应当使二者的精华有机地融为一体,为婷儿塑造一个尽可能完美的内心世界。”我真的想问问刘亦婷的家长,难道你们给刘亦婷提供的精神食粮不包括“谦虚”这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吗?
而且,“谦虚”这项美德不仅仅为中华民族所珍视,外国人也同样对这一美德视若珍宝。著名经济学家贝弗里奇说过,“大多数的科学家,对于最高级的形容词和夸张手法都是深恶痛绝的,伟大的人物一般都是谦虚谨慎的。”作家列夫 ·托尔斯泰也说过,“切忌浮夸铺张。与其说得过分,不如说得不全。” 除了毫不掩饰的自我表扬之外,刘亦婷的这篇作文里也不会缺少“高调”和 “套话”。比如:“我只有加倍努力,成为杰出的、造福于社会的人,才能不辜负爱我的人们对我的殷切希望。” 我想,经过近10年的灌输,刘亦婷写出这样的结尾简直是必然,莱辛说过,本性流露永远胜过豪言壮语。可在刘亦婷的作文里,处处是“豪言壮语”,却难以看到多少“本性流露”。至此,刘亦婷的作文可以说已经灵气全无,剩下的只是:无真意,粉饰,做作和卖弄。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