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国忠:谁保持一颗冷酷的心,在泡沫中弹冠相庆?


2008-05-06 | 谢国忠:谁保持一颗冷酷的心,在泡沫中弹冠相庆?

泡沫悖论(原文在这里
2008年05月06日 
来源:《环球企业家》杂志网站
谢国忠搜狐博客 http://xieguozhong.blog.sohu.com/

不论人们如何高声疾呼,不应该对股指下跌采取救市行为

  目前,很多学者都在疾呼,要求政府开始救市。而仅仅在六个月之前,人们还在争论股市到底是不是有泡沫。同样是这些学者,那时还为泡沫而欢呼,认为国际市场的估值方法在内地市场不会起作用。

在过去的五个月中,市场已经下跌过半,这些学者们开始狡猾的将公众的注意力转移到政府救市上来,似乎他们对于那些在股市下跌中损失了毕生积蓄的股民们抱以同情。他们甚至谴责那些像我这样反对政府救市的人没有爱国心,实际上,这是将自己的错误和无知隐藏在爱国主义的面具后面,简直是对爱国主义的玷污。

  尽管市场下跌了几乎一半,但令人悲哀的是,它仍然有相当大的下降趋势。高估值、趋于恶化的盈利预期、由通货膨胀引起的宏观调控趋紧等都成为股市的不利因素,熊市可能仍将持续18个月之久。短期看,调低印花税势必对市场带来很大提振,但长期看,仍不能代替市场供求和基本面对市场的决定作用。

  就估值水平而言,A股市场的交易价格仍然保持在账面价值的3.5倍左右,这可能使其成为世界上最昂贵的市场。市场舆论认为上市公司2008年的收入增长应为34%,到目前为止,这个目标已经完成了一半。但是市场开始下行,而这些公司去年的业绩水平是被交叉持股和融资带来的巨大收益所夸大的。因此,当股票市场开始回调时,这些2007年获得的账面利润在2008年变成了亏损。2008年,公司的业绩增长如果在10%-15%就已经是最好的情况了,明年的状况会更糟糕

  在接下来的三年中,允许进入流通市场的法人股数量相当于现在股票市场中流通股的总量。流动性的改善从长期来看有利于市场,但市场消化的过程将十分痛苦。这些法人股当初的购入成本相对于其现在价格来说是非常低的。出于对持有这些股票的合法性的质疑和征收资本利得税的不确定性,法人股的拥有者们将有强大的动力将之变现。

  即使在当下的熊市中,证明中国股票市场明显过于昂贵的一个证据是自由流通股过少。当所有的法人股都投入流通之后,市场将变得和其它国家或地区的股市一样。因此,巨大的A股相对于H股的溢价也将成为过去。

  现在,国内正面临着空前的通货膨胀压力,工资水平十年停滞之后,非熟练工人现在终于获得了劳动力定价权。这项社会财富的再分配从长远来看将有利于经济,但是这将引发遍及所有行业的通货膨胀压力,飞速上升的食品和能源价格同样抬升了物价水平。

  政府采取控制物价的方式来应对通胀压力,这导致了公司盈利能力的下滑并使股票市场疯狂下跌。当这些手段不足以发生作用的时候,政府可能不得不将银行存款利率上调到超过通胀率,以防止囤积必需品的情况发生。而当实际利率为负的情况消失,房地产市场和股市价值高估的风险将暴露无遗,向正常估值的回归将使这两个市场面临更加严峻的下跌。

  泡沫本质上是一个财富再分配的游戏,而输家常常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而在之前的泡沫中,获得利益人的包括内部消息人士、控股股东、投机者甚至一些政府官员。

  中国大陆股票市场的泡沫通常情况下也造成了穷人和富人群体之间的财富再分配,真的需要一颗冷酷的心,才能在这样的泡沫中弹冠相庆,正如去年很多专家学者所做的那样。

  由于股民们的痛苦故事,政府开始关注社会稳定性问题。不过,这是不是已经太晚了呢?没有哪个政府能够使时间倒流,现在所能做的只是尽可能降低对经济的伤害。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经济已经越来越小的受股票市场波动的影响。投资和贸易是国内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前者依赖于银行贷款,而后者则有赖于全球经济的发展。因此,股票市场的泡沫破裂可能不会对总体经济产生很大的冲击。但是,社会冲击将是相当可观的。就像在赌场赌博,大陆股票市场也摧毁了很多投机者。应该救助那些在赌场中输的倾家荡产的赌徒吗?毕竟,政府的资金是民众所有的,这些钱凭什么应该用来拯救赌徒?

  相反,政府应该做的是调查泡沫中的那些不正当所得。公司是否虚报了自己的盈利水平?如果虚报了,那么有没有控股股东和投机者从这些粉饰的消息中获利?有没有政府官员从内部交易中获利?如果这些不当所得能被追回,那么,可以用作对受伤的中小投资者进行补偿。

  中国必须避免将来可能的泡沫,但是这一次,恐怕想避免泡沫破裂带来的痛苦,已经太晚了。

2008-05-06 | 谢国忠解读巴菲特隐语:过半PE和对冲基金将关门

谢国忠解读巴菲特隐语:过半PE和对冲基金将关门

2008年05月06日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谢国忠搜狐博客 http://xieguozhong.blog.sohu.com/

    对巴菲特信徒来说,其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巴郡)一年一度的股东大会不啻为一场投资盛会。然而,今年的股东大会,巴菲特可能让一些投资者感到有些失望,有些惶恐。

    巴菲特说,未来投资回报如果能达到10%他就非常高兴了。

    不仅如此。巴郡第一季度的业绩也着实有些让人大跌眼镜。数据显示。巴郡第一季度盈利从去年的26亿美元大幅下跌至9.4亿美元,跌幅高达64%!

    10%和-64%,巴菲特给出的这两个数字背后,究竟有怎样的隐语?对此,独立经济学家、玫瑰石顾问公司董事谢国忠,摩根大通中小板ETF块研究主管唐志刚接受了记者专访。


    系统性低估持续20年

    《21世纪》:巴菲特旗下巴郡第一季度的财务数据不太好看,盈利大幅下跌64%,你怎么看?

    谢国忠:巴菲特现在故意留了很多现金,当然,今后一段时间内的投资回报应该都是比较低的,巴菲特历史上的投资回报大概是28%,现在可能是27%,今年不太好,它可能觉得今后这个回报很难达到。

    《21世纪》:"今后有10%就很满意了",这句话从巴菲特口中说出来,是否意味着投资的暴利时代已经结束了?

     谢国忠:之前的回报很好,是因为过去20多年美国的国债利息从最高的17%一直掉到3%以下,这是一个大的趋势,引起了经济的火爆,股票价格上涨。所以过去20多年有两个有利因素,一个是经济好,另一方面,公司赢利也好,因为债息低了,股价就高了,所以投资回报比较高。

    但是, 20多年来新兴国家改革引起的生产能力上升,通胀比较低、利息下降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原来的社会主义国家经过这个周期之后,现在都面临着通胀,所以说过去的20多年是一个很特殊的时代,全世界一半的国家突然改变了经济模式,引起了一个调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消费型的国家比如美国,获得了很大的好处。

    但巴菲特不可能只投美国的公司,他做的是全球性的投资,这就是为什么巴菲特现在要投以色列的原因。以色列是个很特别的地方,人不多,但有不少比较好的公司。

    唐志刚:我认为,现在投资个别股票还是有机会的,比如部分中小盘股,但是,当资金大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就不是看个别股票了,而是要做市,要根据大势来做投资,如果从大的趋势来看,现在的确是不太乐观。

    举个例子,2002年、2003年的时候,中石油股价才1块钱,那是系统性的低估,但系统性低估是跟整个市场环境相联系的,这种系统性低估的时代应该已经过去了。

    现在没有一个大的市场、大的板块、大的资产类别被系统性的低估,这样的机会几乎没有了,因为现在的流动性实在太大了,任何一个系统性低估的地方,都会被大家抓出来干掉。

    谢国忠:巴菲特现在光现金就400亿美元,如果只投几个亿美元在新兴市场可能收益做得很高,但如果是几百亿甚至上千亿美元的投资,要想取得很高的回报是很难的。

    巴菲特最近的重点转向了国际,从这个模式来看,舞台大了是有可能会找到一些好的公司,但是投资规模那么大而且投资回报那么高的情况,一定是要全球经济环境很好才有可能。

    这个环境在过去20多年是很好的:债息向下降,带来了杠杆效应,经济一直比较火爆,如果选股选的好的话,会有很高的回报,巴菲特和KKR是很典型的例子,巴菲特不直接用杠杆,但买的公司背后是使用杠杆的。

    在这一点上,巴菲特其实跟PE(私募基金)是有点类似的,换句话说,他之前也是间接地通过杠杆投资获利了。

    《21世纪》:巴郡第一季度盈利跌得很厉害,这是一个暂时的现象还是一个信号?因为对很多投资业内人士来说,巴菲特相当于一个标杆式的人物。

     谢国忠:这跟金融动荡有关系,因为他保险公司的投资比较多,他的盈利也要受大势影响,这是没办法的。部分原因是因为大市的波动造成的,部分是因为犯错误造成的,即使是巴菲特也是无法彻底避免次贷危机的影响,因为宏观环境如此,而他也投资了一些衍生产品,涉入了一些风险,而这些大的风险是很难避免的。

    《21世纪》:巴菲特现象会否给全球投资界带来心理上的悲观情绪呢?

    谢国忠:巴菲特的悲观言论在市场上已经很久了,应该影响不会很大。但这至少可以看出,为什么投行的第一季度业绩都报的比较高而巴菲特报的比较低?

    这里面是有原因的,可以看到,投行的业绩很多都是因为资产增值引起来的,就是原来的不良资产的重估或者回拨引起的,没有这些的话,投行都是亏损的;而巴菲特是不会这么做的,不会把不良的资产重新定价造成盈利,所以全球投资的真实情况还应该看巴菲特的业绩。

    过半PE将关门

    《21世纪》:你是否认同,普遍来看,系统性低估的机会已经没有了?PE与对冲基金该如何操作?

    谢国忠:是的。债息已经开始向上走了,通常来说,债息开始向上对金融投资者来说是一个顶峰了,加上经济又不太好的话,回报肯定是不好的。

     比如,对PE来说,通常号称历史上平均是15%-16%的回报,好的像KKR可以达到26%,但这里是有争议的,但即使是承认它有15%、16%,比股市回报高出5%、6%,但其中2/3是来自杠杆,是因为财务成本比较低引起来的,但现在因为债息要上升,杠杆效应从正的要变成负的,PE要表现得比市场更好是很困难的,也就是说,大部分PE存在的基础就没有了。

    所以说,大量的PE和大量的对冲基金都要关门,因为利用杠杆获利的时代已经过了。

    《21世纪》:债息上升的周期一般持续多久?

    谢国忠:我想至少10年吧。

    《21世纪》:预计可能要关门的PE和对冲基金有多少?

    谢国忠:估计至少过半,现在的PE实在太多了,对冲基金也一样。

    《21世纪》:这是否意味着将出现一个行业性的低潮?

    谢国忠:这个萎缩期要维持很久,至少要等债息上升周期见底了才可能结束,通胀的周期是一个周期性的问题,而这个长周期在全球化之后就变得更长了。

    《21世纪》:中国的金融业之前没有使用杠杆,是否可能避开这个萎缩周期?

    谢国忠:中国的银行业的确没有使用杠杆,这是因为银监会管得比较严,中国的银行业目前的贷存比还是比较低的。

    但中国的银行业有自己的问题,比如土地等资产价格下降之后肯定会有坏账的,但不会像1998年的时候那样,40%的贷款变坏,这个可能性是比较低的,但见底之后,出现双位数的不良贷款率是可能的。

     另一方面,现在中国的负利率是4%,相当于存款的贬值是4个百分点,这相当于老百姓在交税,现在银行体系40万亿的存款,4%的负利率相当于老百姓贡献了 1.6万亿,中国整个银行体系的盈利又有多少?所以,中国的现金流比较好是因为老百姓在给公司和银行交税,银行4个百分点的息差相当于免费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