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刊于《销售与市场》下2002年第8期)
过去日本的大学,尤其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总是把在大企业或大机关中谋取一份体面,舒适而又收入不菲的职业作为自已奋斗的目标,现茬这种情况已开始有所改变。这些年来,日本虽然一直处在经济不景气的阴影笼罩之下,但日本大学生当中怀有明确的创业志向开公司、办企业的人却在不断地增多。他们常常是在就学期间就学着干起来了,一到毕业,不是走上社会去谋求职业,去找"铁饭碗",而是继续开创自已的那份事业,干业务,找市场。日本的媒介称,过去在美国有一种说法,叫做"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都是自己创办企业的。"现花日本也是这样了。
从东大医学部走出来的创业家
曾根邦夫是东京大学医学部六年级学生,可是在一年多以前他已是一个公司的总经理了。前年9月,他同几个志同道合者一起创办了一个专门从事为企业构建管理信息系统等业务的"网络信息中心"(NIC),作为一个学生兼经营者,曾根邦夫说,他每天都忙得脚不沾地。
虽然为事业奔忙,但曾根君对自己的学业却-一点也不敢放松,每周四天在实习医院上的临床课,他从不缺席。他说,他正在抓紧复习,准备参加医生资格考试,以致"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了。"
让常人看来,像曾根邦夫那样出身名牌大学医学院的学生,毕业以后不愁找不到一个收
入丰厚,工作稳定的职业,但曾根君却不愿走这条平坦的大道,他要创出属于自己的一份事业,那就是一门心思经营他的"网络信息中心"。至于要考取医生资格,曾根君有他自已的想法。他说:"总有一天,医院也要实现数字化,因此,要茬这个领域开拓事业,现在取得医生资格是绝对有利的。"
曾根邦夫在谈到自已创业的初衷时说,"我倒不是为了要做一个什么创业家,只是寻求着干一份自己想干的事情,才有了今天这样一个结果。"他说,他当年报考东京大学医学部,也仅仅是因为自己的父母和许多亲戚都是医生的缘故。而且,在他看来,越是进入难考取的专业学习,将来选择的余地就越大。大学时期就得对自己将来的发展趋向心里有个谱。
曾根邦夫在进入大学以后就立志于网络信息事业。还在一年级的时候,他就开始进行诸如向大学有关部门提供电视台招募课余打工者之类信息的活动。他说,"这只能算是事业起
步时的练兵而已。"曾根邦夫对自己事业的前途充满着信心,在业务上不断向新的领域挑战,
同时寻觅更多的知音和俊才,拓宽投入资金来源,把他的"网络信息中心"推向市场前沿。
同曾根邦夫一起创业的松尾直树如今已是"网络信息中心"的董事,他在去年3月从东京大学法学部毕业以后便全力经营公司的业务。
松尾直树要做一个创业家的雄心壮志早已有之,他曾立志要在30岁以前有自已独立的事业。他向往能去发展势头良好的中小型企业任职,以获得实际锻炼的机会。在他念四年级的时候,他得到了毕业以后到一家与大型证券公司关系密切的中小型企业任职的应允。但不久,一位熟识的经营者告诉他,要获得经营企业的真才实学,自已亲手实践是必不可少的。由此,他改变了想法,开始重新思考自己未来的发展趋向。正在此时,他获知曾根邦夫欲创企业打天下的雄心大略,便立即加盟了"网络信息中心",并担任董事。
他们的"网络信心中心"拥有一大批编外的智囊人员,为公司的发展出谋划策。担任市场顾问的室屋秀树就是其中一人。前年春天他从朋友那儿听说,有这么一群年轻人,虽然略
嫌稚嫩,却是一些思想成熟、前途无量的未来企业家。于是室屋秀树便去找曾根邦夫。
室屋秀树笑着说,他当时找那年轻人的意图是,"如果这是一群靠嘴上功夫摆龙门阵的
毛头小子的话,我倒要好好地劝戒劝戒他们。"想不到同曾根邦夫一接触,听其谈出的计划
还真让人心服,室屋秀树便来了劲,索性共同出谋划策起来,并担起了15%的资本金,当了董事。他强调说,我不是把他们当作学生来投资的,而是作为一个经济上的合伙人作出的相应的举动。
在这种惰况下展开运作的"网络信息中心",其独特之处还在于输出的是高新技术,而收取的费用却极其低廉。从其派往客户企业服务的员工名录上来看,大多数是精通计算机技术的专科学校的学生,所以,曾根邦夫说,“同其他同行比起来,我们的收费要低二成,而
派出的员工则完全能够胜任对方的工作要求。”因为"网络信息中心同专业的系统构建公司和设计事务所订有协议,需要的时候随时可以向这些单位借用专业人员。
这一经营战略使"网络信息中心"的订单源源不断。开始的时候曾根邦夫和室屋秀树还得通过周围的各种关系去寻找生意,而现在,曾根邦夫说,由老客户介绍来的新客户正在不断地增多。
在过去,虽说东京大学出身的创业家并不少,比较著名的有日本麦当劳公司总裁藤田田,利库路特公司的创始人江副浩正等。但一般来说,东京大学毕业的学生,作为知识精英分子,职业前景十分诱人,他们中的许多人或进入中央机关、一流企业任职,或当医生、律师、学者等,等待他们的自然是锦绣前程。这样,就造成了名校出身的学生中敢于胃险白手创业的人反而不如其他普通大学多的现象。
"尽管眼下经济不景气,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但东京大学的学生不存在这个问题。再加上这些学生在高中的时候以为自已是出类拔萃的,可是进了东大一看,大家都十分了得。
于是大多数东大学生都有了这样的想法:“'我只不过是个普通的人而已,还是不要瞎折腾了,将来找个安稳的工作得了。”说这话的是去年3月从东京大学经济学部毕业的孙泰藏,
他是日本著名的"软银公司"总裁孙正义的弟弟,求学期间就创办了一个从事企业信息网络构建的经营实体,如今生意十分红火。
实际上孙泰藏说的不仅仅是东京大学的学生,包括日本其他著名大学的学生过去都有这种共同的不愿冒险的求安意识。在美国,最优秀的学生往往创业意识十分强烈,自己开公司,闯市场并不鲜见,但日本却不是这样。
而如今,花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下,往日的一流企业日趋衰落,高级官僚丑闻不断,使得知识精英们对成功的理解产生了变化,"他们再也不把进入大企业或中央机关任职当作自己事业成功的象征了,这是激起学生创业意识高涨的一个重要原因。"早稻田大学的柳孝一教授这样分析说。这说明日本已开始进入了这样一个时代,即那些头脑聪颖的人已不再把进入大企业或在政府机关中谋得一官半职看作是事业成功的象征,而是看你能否自己开辟天地,创出一番事业来。
数度创业 矢志不移
在庆应义塾大学研究生院攻读政策、媒介研究专业的二年级学生田中佑介也是个不愿走
现成的功成名就之路的"学生创业家"。两年以前他创办了一家专门在因特网上收集网络信息,然后向企业提供相应服务的"电脑队"有限公司,自任总裁,而眼下他的打算是,在今年春天毕业以后,将"电脑队"的经营权转让给他的伙伴,自己再另外创办一家公司。
当田中佑介还在庆应义塾大学综合政策学部念书的时候,就对支持企业经营的管理咨询业十分感兴趣。念二年级的时候,他在朋友的介绍下进入一家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打工,就此有了对咨询业的实践认识,并暗下决心,将来一定要在咨询事业上有所作为。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田中佑介常常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学习,渐渐地就不断有人来请教他,这促使他走上了一条独辟蹊径的创业之路。搞音乐的朋友想让自己曲予在因特网上流传开来,便也来请这方面知丰富的田中佑介帮忙,于是,他们便以"电脑队"的名义在网上建立网页,还真灵,过不多久就有要求洽谈合作的电子邮件发来。田中不由得想,如果能够将将因特网变得更加容易使用的话,对企业的成长一定十分有益。于是他有了把他的“电脑队”建成一家公司的想法。说干就干,几个志同道合者凑齐了资金,便建立了这家名为“电脑队”有限公司的经营实体。
公司建立后,事业发展十分顺利。业务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如今他们正在同大型通信企业合作,致力于开发能用移动电话直接连接因特网的软件系统,如果这一系统开发成功的话,人们就能用手机通过因特网进行股票交易。
尽管如此,田中还是表示,他最后仍要离开"电脑队",因为他的志向最终还是在管理咨询业上。他打算在今年夏季完成现在正抓紧进行的一个开发项目,交接完他的责任后,就去开辟新的事业领域。
田中透露说,新建立的企业将是一个以生产性企业为对象,指导如何提高其开发作业效率的企业顾问性质的公司,而诸如网罗人才之类的准备工作现在已经开始。他说新的公司或许会在美国开张,为此他还将动身去美国进行有关的调查工作。
为的只是继续干自己想干的工作
"我办企业的动机很简单,就是为了不中段手中的研究。"说这话的是眼下正在九州工业大学研究生院专攻情报科学博士课程的下野雅芳先生,他在大学期间就醉心于数字声音数据处理技术的研究,并希望能够将这一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产品的开发中去,带着这一愿望,下野雅芳创建了一家名为"九"的公司。
刚读研究生的时候,他的想法很天真,以为将来进了大企业的研究所以后,就能继续自己的研究科目。但不久他就明由,在大企业里,研究课题并不是由自己决定的。于是便萌发了这样一个念头:为何不自己办一家公司试试呢?
他向导师表明了自己愿望以后,便同在一个研究室共事的两个年轻人一起出资建立了这个名为"九"的公司。
"为尽快将公司纳入正常发展的轨道,我真的连毕业都等不及了。"下野说。他现在的计划是,毕业以前打好事业的基础,先开展计算机网络中局域网(LAN)的改进业务,待经营转入正常发展轨道之后,他也结束了学业,能够真正放开手脚干他的数字声音数据处理嫂技术的应用事业了。
对日本名校高才生中出现的"创业热"。日本创业家后援组织ETIC代表宫城治男分析说:“现在有许多大学生就是能够进入大企业任职,也很少有可能从事自己擅长的工作,所以臂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宁可担着风险,自己创办公司,干自己想干的事情。”下野雅芳应该是这类创业家中的一个典型例子。
以销售网络终端服务器为主要经营业务的HDE公司总经理小京一宏又有所不同,他是出于对大学某些课程的厌倦才走上创业之路的。
当小京一宏考取了日本著名的一桥大学经济学部时,他为自己能够进入名校学习经济学而感到兴奋,但不久他就失望了。特别是语言学和体育课程,他觉得简直就是在糟蹋时间,于是他毅然放弃了对这两门课的修习,留下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开始他只是干干电脑家庭教师的中介服务,后来便承接了一些企业的信息系统养护业务,渐渐地他的事业就越搞越大了,直至最后终于建立了自己的公司HDE。当年正值日本电话电报公司开设了一一条价格特别便宜计算机专用线路“OCN经济线”,HDE公司便成了OCN的代理商,开始销售网络终端服务器。
与小京一宏共同创业的是现仍在早稻田大学理工学部念书的永留义己,他原先是小京最早从事电脑家庭教师中介业务时向客户派遣的家庭教师,现在则成了小京的得力助手,担任公司的副总经理。他说,同在大企业任职比起来,现在这样干更能体现自己的价值。
现在这两个人还是大学的五年级学生,因为热衷于自己事业而留了级。他们打算大学毕业后继续HDE的经营,把事业搞得更大。据预测,几年以后电脑终端市场将扩大到现在的10倍以上,因此,他们对自己公司的发展充满信心,要在2005年以前建立自己的市场销售网络。
从留学生到"虚拟商店街"的老板
接着要说的是一个留学生创业的故事。
MDM是一家同220个公司建立了协议,销售18000多种商品的网络经营实体。这家企业刚开始营业的时候只有2名员工,协议商店数也只有13家。两年不到,竟一度成了日本国内最大的"虚拟商店街"的经营者,而且加入的商店还在以平均每月20家的速度在增长,其发展势头不可小看。说来不信,这样一匹网上经营"黑马",其带头人竟是一个留学生出身的年轻人。
毕业于日本一桥大学的三木谷先生1991年前往美国哈佛商学院攻读MBA,取得学位以后便回国实现他的创业梦想。他从哈佛不仅学到了最顶尖的企业经营知识,而且也带来了异域文化观念的熏陶结果,那就是"最优秀的人应该有自己的公司",至少他要在管理咨询公司或一流企业发挥他的聪明才智。这一观念同日本传统的"大学毕业找个稳当的工作,吃辈子安稳饭"的观念是格格不入的。这令三木谷深感苦恼。
促使三木谷毅然投资创业,实现自己人生价值,当年神户大地震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因素。在那次震灾中,他的叔父、婶婶相继丧生。在当地的一所体育馆里,他看见装殓尸体的棺木成排地放在那儿,还有因棺材不够,用毛毯裹着堆积起来的受难者的遗体。他在其中寻找着叔父和婶婶的遗体的时候,顿然生出无尽的感慨,"人生啊,就是这么脆弱!"
"如果明天东京发生大地震,自己在震灾中丧生的话,那是多么让人后悔的事情!人的一生当中最为冒险的是什么呢?不是金钱,而是一事无成地就这么死去。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在压抑的状态下消磨时间是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我不能再等待了。"
三木谷跃跃欲试,他要寻找自己的最佳突破点。
他把眼光转到了如火如茶的网络经营上。对,网络经营不是蕴藏着无限的商机吗?
对于网络经营,三木谷是一点也不陌生的,因为他在美国留学那几年里,正是因特网在美洲大陆突飞猛进的时候。三木谷先是找来网络经营失败的企业案例,化上一个月时间进行研究,找出他们失败的原因,得出的结论却非常简单,那就是经营缺乏特色。信息陈旧,商品乏味;商品只是单纯地陈列,难以引起购买欲。如果解决了这个问题,一切就会迎刃而解。
于是,他请来了三个系统工程师用了8个月时间进行系统开发,直到条件十分成熟了,他的"MDM"才正式开张。眼下,“虚拟商店街”上的大小店家已有数百家,从著名的东急百货店、日本航空到不起眼的饮食店,还有八重洲图书中心这样的特色商店,每次出榜新版畅销书。现在,"MDM"每月的营业额已达6000万日元,如果再算上从网上见到商品信息,然后直接电话邮购的客户,估计营业额已超过一亿日元。每年12亿的营业额,这已抵得上一个小型超市公司了。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MDM"就取得如此业绩,并成长为日本国内最大的"虚拟商店街",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
对"MDM"的发展,三木谷的规划是,在近两年内协议商店要达到1000家,营业额以每年增长 10倍的速度跃进。对于商家来说,当市场份额达到5%至10%的时候,就是在 "MDM"登载广告,也能带来效益。
有人说,这些年是日本继1945年以后又一次"战败",日本上下都期待着日本经济再次出现“奇迹”,他们把希望的眼光转到了年轻一代的身上。如今日本大学里掀起的"创业"热潮能否为日本经济的重振带来转机,不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