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日本早稻田大学演讲中提到: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绵延2000多年,堪称世界民族交往史上的奇迹。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日两国人民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交融,促进了各自国家发展进步,丰富了东亚文明和世界文明宝库。
到了近代,由于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两国友好关系受到严重破坏。这段不幸历史,给中华民族造成深重灾难,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历史是最富哲理的教科书。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珍爱和平、维护和平,让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让各国人民永享太平。
由于中国历史上因人口数量优势所形成的大国情节,一直骄傲地以“我朝”来宽待蛮夷。哪怕是在对待曾经侵略过我们的国家,也总是习惯于以德报怨。
在中日关系史上,虽然日本是个弹丸之地,可历史上却多次对中国部分地区进行骚扰,并进而升级为企图全面占领中国,虽然因二战的战败而退出了所侵犯的中国领土,但依然对我钓鱼岛等岛屿提出领土要求。
应该说,日本之所以崛起,明治维新所带来的思维变革是其根本,因侵略中国而得到的巨额赔款则是日本崛起阶段淘得的第一桶金。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后,清政府以战败国的身份支付给战胜国日本2.3亿两白银作为战争赔偿,这笔款子相当于当时清朝国库3年的财政收入。就是靠这笔钱,日本用于大力发展重工业、军火工业和教育,才奠定了日后侵华的资本。
二战中两个战败国,在战争赔偿问题上暴露出了极大的差异。战后德国支付给苏联的战争赔偿为120亿美元;犹太人从德国获得的战争赔偿超过600亿美元,而且至今没有结束。而日本支付的战争赔偿额还不到德国的百分之一。
我们在中日建交时放弃战争赔偿,其基本指导思想是“如果要求日本对华赔偿,其负担最终将落在广大日本人民头上,这样,为了支付对中国的赔偿,他们将长期被迫过着艰难的生活。这不符合中央提出的与日本人民友好下去的愿望。”这其实是典型的大国情节使然。但这一以德报怨的行动,或许也是让部分日本人忘记侵华罪恶感,甚至抵赖侵华一事的重要因素。因为在这些日本人的习惯思维里,我侵略你,打赢了你得给我巨额战争赔偿;打输了,你却不让我赔偿。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事?世界战争史上也绝没有先例。
我曾经说过,如果日本人每年从国民生产总值中拿出很小的一部分向中国支付战争赔偿,至少在支付赔偿款时,也能够提醒日本国民:日本曾经侵略过中国,对中国犯下过罪行。放弃战争赔偿,也就让部分日本人忘记了对中国的侵略历史。
日本在二战后曾被美国占领八年,至今日本仍有美军基地。崇拜强者的日本人,从美国这个曾经的敌人那里学到了很多很多,让战后的日本再次崛起。而对于放弃战争赔偿的中国,却时常表现出了傲慢。
我们也应该敢于向昔日的敌人学习,让自己尽快强大。
胡锦涛主席本次对日本的访问,也是中国国家元首在本世纪的第一次日本之行。胡锦涛主席的“牢记历史并非要延续仇恨”,绝不是为了时刻敲打日本,而对于“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促进中日关系的进一步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闻链接:胡锦涛: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