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股灾” 基金负有责任


    周五,上海第一财经今日股市节目有一个嘉宾为基金愤愤不平,他似乎在谴责证监会要基金顾全大局稳定股市的讲话有失公平,他认为要稳定股市不应该光针对基金公司,保险基金、大小非、甚至于也应该包括私募在内,我在想证监会是不是还应该提到更多的投资对象,应该把QFII和散户也一并包括在内?

    其实,我倒认为证监会周五的讲话针对性恰到好处,因为除了基金之外,所有的投资者是资金都和自己的切身利益有关,当手上的股票进入价值低估区域以后谁都不会愿意无端地打压股市,因为打压增加了风险成本,尤其是打压下去,你的筹码被人接走以后,你想买回就必须提高成本,散户被套很深,在低位割掉的人不会没有,但数量不会很多,据我所知,他们情愿上下坐电梯都不会割肉,这种情况在被套散户中占绝大部分。

    所以当散户都不肯割肉时,只有基金会不计成本地往下砸,呵呵-----因为他们就没有成本,他们手上的筹码全是基民的,他们的收益来自于基金规模的管理费,成本和他们无关,所以,郎咸平说过,中国的基金缺少的是“信托责任”,除了基金还有谁会不顾及成本呢?是QFII?是保险基金?是散户?

    QFII和保险基金为什么在3500点以下就逐渐开始抄底买股票了?假如照价值投资的理念“越跌越买”,那么他们这一次的成本应该在3200点左右。在设计大小非的问题上,当时可能没有考虑到解禁时对盘面严重程度,现在管理层不是也在设法补救吗?缓解市场资金压力是一个方面,但最主要的还是人气,基金不计成本的抛压一旦得到抑制,人心恐慌的就会得以缓解。周五,由于管理层的讲话,基金虽然不会大举买入,但抛压不就减轻了吗,所以量能不大,盘面也就翻红了。

     问题不是很明显的出在基金方面吗?显然,“今日股市”中的那位嘉宾所说的观点就很明显的站不住脚,他在说话之前一定没有好好考虑过,也没有好好分析过,情绪化的信口开河,可以这么说,他也少了一点“政治头脑”,“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这次管理层抓得很准,主要矛盾就在基金方面,最近管理层批了不少基金,26个基金,发了一个多月才募集了720亿,从发基金都那么“难”的上面看,基金已经是如此的不得人心,可以说他们将进入一段相当长的“休眠期”,何时才能东山再起?佛学讲究因果报应,我看今年是不可能复苏了,因为到现在为止他们还处在“作孽期”,股市回到4000点以上,应该还会有一个“报应期”,那就是大量的赎回,一蹶不振,那是他们自找的,于是还会有“低弥期”,“悔过期”,老的基民会逐渐退出,他们会认为他们自己“玩”都会好过于基金,看来基金的复兴需要脱胎换骨,要靠下一代基民了。

    至于那位嘉宾说道基金的砸盘是为了应付基民的赎回,这我就不太懂了,现在的基金仓位都在60%到70%之间,手上留有30%---40%是资金,基民赎回时,是不是不能动那些现金而一定要将筹码卖掉去应付基民的赎回,------不解!

    管理层懂技术的大有人在,要是没有周五的“讲话”,周五 开盘顺势低开,抢反弹的短线资金止损盘一涌而出,黑色星期五难逃一劫,印花税缺口一补,管理层所有的利好都付诸东流,人气散尽,下星期便是叠创新低的一周。要是看到那一幕,不知那位嘉宾会有什么感想,不是不我们的基本面该跌倒2500点去?或者更低?道琼斯从14000点上的高点到周五收盘12638点,美国的次贷危机到现在只不过跌了不到10%,难道我国基金搞的跌了50%还多的人为“股灾”,就不该好好对他们管一管了吗?我看,基金经理们现在是有吃有喝,收入太高,基民把他们养得太肥,对于基金以基金规模收取管理费的制度该改一改了。6124点是基金不顾基本面强拉上去的,他们吃饱了、喝足了,于是他们制造了下打2990点的“股灾”,基金应该对中国的“股灾”负有责任。 

    嘉宾的名字我就不说了,当然,他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力,但我感觉,那些观点确实是幼稚了点。

 

      

                                                                  黄一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