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后儿童节,我们重提“儿童权益”


今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是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

1949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举行理事会议。为了保障世界各国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权,为了改善儿童的生活,会议决定以每年的61为“国际儿童节”。

建国59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权利受到了空前的保护,祖国的花朵们正享受着从未有过的幸福生活。

这个“六一国际儿童节”,可以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节日。就在20天前的5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8级大地震,现已造成68977人遇难,367854人受伤,失踪17974人。紧急转移安置1514.74万人,累计受灾人数4554.7565万人。

地震中大面积整体坍塌的校舍,几百名遇难小学生遗体并排的画面,给世人以极大的震撼,人们愤怒地质疑那些学校是否是豆腐渣工程。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我们在保护儿童正当权益方面依然任重而道远。

此次地震,暴露出学校建筑质量问题,更暴露出学校建筑等级太低的弊端,这是一个涉及亿万中小学生安全的大问题。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儿童节里,我们更应该反省,更应该举一反三,看看我们在保护儿童方面还有哪些不足?

说到“儿童权益”,我们不得不重提山西黑砖窑奴工事件、广东东莞大面积使用童工案,这些案件也都暴露出一些企业主利欲熏心、个别地方政府和执法人员充当违法分子保护伞,合伙侵害儿童合法权益的事实。

说到“儿童权益”,我们还要正视几千万“留守儿童”,他们长期不能和父母在一起生活,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我们知道,这些“留守儿童”,是几十年丑陋的户籍制度形成“城乡二元结构”后的产物,可我们的《义务教育法》却无法改变这一不公平现状,反映出我们在保护儿童权力方面,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说到“儿童权益”,我们还需要对那些小康家庭的家长们说一声:再富不能富孩子。看到洋快餐店里欢快的孩子们和大街上越来越多的小胖墩,看到孩子们花钱大手大脚,我们需要反思,不能再娇惯孩子了。

说到“儿童权益”,我们还需要将他们身上越来越沉重的书包大幅度地减轻下来;我们迫切需要改变中学生“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处境。

值此儿童节之际,我们无须为政府大唱赞歌,因为政府在这方面所做的一切成绩都摆在那里,谁也否认不了,而且这些也是政府应该做的。我们更需要反思在保护儿童方面还有哪些不足,才能够在今后保护儿童的工作中更加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