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泪的岁月


  ——关于《愤怒的果树与流泪了父亲》小说创作前后

  作者:赤水河王万兵

  我把作品《愤怒的果树与流泪的父亲》小说,放在各大网站上,点击率都很高,评论也很好,有好多网友要求我把写该篇小说写作前后的感想与构思给别人分享一下。

  前不久,我与司机去客户的路上,谈到了有关税收也谈到了东莞的产业升级转型,政府的某些行为,可以让老百姓的利益受到很大的伤害,比如我文章中的那棵流泪的果树,让我父亲愤怒,为何呢,文中一直以父母亲抗农业果木税带来的后果为线索,贯穿全文,成为一条驾接读者心灵深处的桥梁。

  好的作品是能够让读者与作者一同产生心灵共鸣,文中的那棵果树的原型来自我生活现实中,1985年,那时我还在赤水河边的农村生活,那时农村很穷,农业税也很重,并且收税的人员是政府的工作小组,这其中有联防队的人员那也是政府的行为,文中无法避开政府行为,因为税收是政府与国家的行为,至于那棵果树收税的数目,没有那么多,收了七元钱,可别的人荔枝并没有卖,只是自己家里人自己摘来吃了,可那帮流氓级别的联防队代收税,他们说你家的果树结了果,就应该缴税(农业果木税)另一个工作组的工作人员的头,他是过社招考到税务单位,他到我家收农业果木税,。另一个工作组到我家,那个收税的人认识我哥,他是我哥高中同学,他通过社招考到税务单位,他到我家收农业果木税。我妈妈煮了一碗鸡蛋面给他吃。当时他说给钱给我妈,我妈没有收,我妈说要给你就当作农业果木税好了,于是他象征性收了我家中几元钱当果木税,我们村家中的果木税,都是造了花名册,全村我家缴的税最少,有的村民到村长那里去告状,村长以权压人。“你没有看他们家有人在镇上代英语课的老师,是那个收税人员的高中老同学。他在镇上代英语课也是对我们镇的贡献,若你们不服,可以给我上级反应或上诉,古话有云,民不与官斗”。那个村民说:“那天下的乌鸦一般黑!”村长说:“你只能怪天下的乌鸦,千万别把他扯进刚才你说的收税的人。”作家的作品来源于生活,同时要高于生活,在生活中感悟生活的真谛。

  当作品中的我妈“抗”税被联防队用手拷拷上带走,生活的原型我家的四嫂,在一次高压电线从我老家的房顶上过,可那些工作人员欺侮我们家没有人懂文化,他们说:“别说从你房子上过,拆了你的房子也可以不赔钱,叫你搬多远就搬多远,这句话惹恼了我们一家人,他们工作队就找到政府出面,政府就派了几个治安队,带上刑具手铐和抢,恐吓我一家,把我家四嫂拷上带走,到半路放了我家四嫂,那时我表哥在其实镇上做镇上,在表哥做其他镇镇长之前,在我们镇做司法员,他懂法律,知道这件事后,他打电话到政府人员说他们玩农民不要过火!否则有你们吃官司的。那真的是有法他们不依,执法也不严,那是知法犯法的典型代表。我把这件事的生活原型,写进了作品中的妈妈“抗”税的后果,以及作品中的父亲“毁坏”果树林之事,一同写进了作品。

  一个政府工作人员的行为,若他们心中没有老百姓口号喊得再好也没有用。如今不正是高考吗?每年的高考,政府和社会关注很多、关注他们象宝贝一样怕他们受到委屈,为他们禁交通,然而惯坏了他们的心灵虚伪,大学一毕业就失业,他们有大学学历并不代表他们社会工作经历,为此而连累他上不了大学,他因上不了大学而伤心离家出走,后来好心人送回来,1986年外出广东打工。其实,我们那个市农民工进城,比其他地方都早!这其中也树立一个农民工成长的典型代表。

  当作品《愤怒的果树与流泪的父亲》文中。“我”家中6人读书,重点交待了我妹故事在城里读重点中学,文中涉及是市委书记的女儿与我妹是同桌,这段叙述,似乎与主题“抗”税无关,但故事情节穿插了我妹妹用笔写了《愤怒的果树与流泪的父亲》,让故事中的情节推向高潮,文中到我妹妹与市委书记和他的女儿成为好朋友,以及我妹妹大学毕业后,不回市委书记为她找的工作单位上班,我妹妹拒绝帮助说的那句话:“做公仆要做到百姓心中去,否则会伤到百姓的心,没有百姓的民心国家会没有一切”。她说我也去当一名农民工,到资本家工厂去改造和锻炼自己的人生观,是金子也会发亮!另外,文中提及因我妹的同学了解到我家“抗”税故事中的市委书记,该上抗税的故事有一个较好的归宿,文中写到市委书记写信给做农民工的二哥,并说上在他工作上的出错,伤害了我们一家,也毁了我二哥的前程,要我二哥在外好好地工作,闯一翻事业……现实中的许多市委书记,他们不会承认自己过去工作的失误,文中的市委书记,不过是我们老百姓希望的理想化,有的现实中的市委书记与百姓心中的位置还有距离……

  文章后面写到:1985年到如今,虽然23年过去啦,那棵流泪的荔枝树桩,没有忘记那段我家所受过的耻辱岁月,背井离乡的日子,不管多少血和泪堆积,我人生奋斗故事,都写成了我走上众信集团总裁宝座历程,唯有自己才是谱写人生乐章的主人。农民工的儿子依旧是农民工,但这30年来(改革开放)农民工应该上一个台阶,故事中的我成了众信集团的总裁,也是对农民工的交待,如今的农民工是改革开放的第四代创业。有那句“今日为你打,为明日创业当老板”。但故事的结尾是有些牵强。可我是从打工仔中的业务员,到我自己创办的众信集团,我们90年代出来打工的那一群人没有好的归宿,社会和各界都引不起关注。以前我们那群人是“三无”人员。城市的盲流,后来说我们是农民工,城市边缘人,如今我们是这个城市的主人,不管这座城市以什么方式赶我们走,我们在这个城市有我们的家和追求的东西。

  我不是文学创作路上科班出身,故我的该篇作品也会有很多缺陷,我是站立在一个农民工,一个总裁的立场写该篇文章,也许不同经历的人看这篇文章有不同的观点,但有观点就是好事,文章也有好多错字别字,那是我在非常短的时间内,由构思到创作一气呵成,但读者可以从新浪网上看到修改过的作品……

  我的作品都没有离开过我的故土——赤水河边。“今年我的父亲65岁了,他也不吃荔枝,也许跟那棵流泪的荔枝树有关,如今,他不明白,是那棵荔枝树惹的祸,还是他自己惹的祸,伤心往事,不提也罢了,正如那棵流泪的荔枝树桩!”其实那棵流泪的荔枝树桩,留在伤过心灵深处!

  200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