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是一系列自我感知的发生,‘我’显现在知道中。其后是‘我’获知的各种知道和认识。而所有这一切之所以发生是天成自然的知性使然。知道中、知道后的情况都是‘知其然’,而这之前已经自在预设的知性就是‘所以然’。
2、 在知性上发生的各种相互联系、影响、作用就是相互知道,也可以称之为语言、信息、意思交流。知的范围、状态、样式可划分为主体、媒介、过程和结果。这就是有、是、存在、世界——知道在知道着知道——或语言、信息、意思交流着语言、信息、意思。
3、 事物的所有属性都归结于知性,否则就没有相互联系、影响、作用,也没有运动、变化、发展。无知无觉的所在就是谁都不与之发生关系的所在,因而也无法指称或论说。我们也知道存在着未知的领域,但我们也知道一旦进入未知领域,能够得到的唯一结果就是知道。
4、 万事万物本身是、且相互之间也是各种各样的知道状态,或形形色色的语言、信息、意思交流状态。我们感觉、思想、说话、活动、作为、劳作都是语言、信息、意思交流的知态,我们所知道的事物的任何情况也都是语言、信息、意思交流的情况。一切都是知体、知者、知态、知界——一切乃知。知道是知者们唯一可以做的事情,除此之外还有什么——谁如果知道,谁来补充和纠正。
5、 ‘知道’是百家诸论的起点和终结点,作为起点,知道是理所当然、不证自明、简单致极、不假思索的天赋;作为终结,知道是一切论述和作为的检验、证明和总结。这一切之所以发生,是作为本质、本原、本性的知性使然。所有的论述、概念和世界观都是在知性上建立的:儒家的格物致知,佛家的正知见,道家的道法自然,全知的上帝,先知的真主,万能的神,哲学的总结,科学的求知,人的意义,真理的求索,价值,道德,权利等等。
6、 无法给予或剥夺的知性就是自在之性,它是给予和剥夺能够进行的前提和预设,在这个层面上世界是大同的。‘唯知论’不是一言堂,不是谁说的算,而是谁知道谁说的都算。石头也在说,一块石头就是一团知道着的语言、信息或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