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和“范跑跑”的电视辩论
附:范美忠事件
“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地震后,惊魂未定的范美忠在自己的博客上如此写道。地震中正在上课的都江堰光亚学校教师范美忠,先于自己的学生,第一个跑到了操场,而正是他的博客引发了网友们的讨论,很多人觉得他的行为有违教师的准则;但是也有人觉得,这是自然本性的流露,无可指责。
范开场白里的自信:“我自认为在当下中国,是最好的文科教师之一!”掷地有声毫不含糊。——不错,自信是男人性感第一要素!
郭道德则一开口就很下作,他举例说“兔子也可以做老师,因为兔子跑得快”,不过他可能自认为幽默。说完还不忘立即讨好现场观众,四顾卖乖:“大家说是不是?”可见他虽然自认道德大棒在握,但并不自信。而且手指直指范骂其“无耻”,一开始就展开了人身攻击人格侮辱。接着郭道德举的例子“战士可以放下武器、机长可以先跳伞、船长可以弃船逃跑”,本人认为都不恰当,因为这几个例子是完全把死留给了他人,而范先跑不等于学生必死。范就此回答得也很好:“军人、飞行员跟教师的职业规范有区别。”
然后郭道德说范是“以牺牲学生的生命来挽救自己的生命”,不断对范人格侮辱。而事实是,当时范的生命和学生生命却并非面临二选一的你死我活我死你活,范的生命不是必须要用学生生命来换。
接着郭道德又要求范“以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换取学生的生命”,这跟叫嚣他人去死一个意思,不但不道德,而且卑鄙、歹毒。郭道德还武断地说范没喊学生跑“是怕学生挡住自己的出路”,则已完全不是在辩论、探讨,而是居心叵测、下流无耻的诬陷了,完全超越了郭道德一口一句的“道德底线”。范则就此陈述了一个事实:他的班学生就10几个,教室非常大,不存在挡路的问题。——本人认为,范提供的这个事实可供参考,不过也不能构成范自己先跑的理由。
接下来郭道德有点搞笑。面对郭道德一口一句“职业道德”、“道德标准”、“道德底线”,范反问:“道德标准是你定的吗?”问得很好。
郭道德似乎措手不及,一怔之下无赖一样同样问范:“难道是你定的吗?”显然底气不足。
——辩论至此,本人感觉:北大毕竟还是北大;范的自信不是没来由;郭道德毕竟军队政工出身,唱唱主旋律可以,看其博客,在中国当下,得上几个奖也正常不过(他不得奖反不正常),但政工遇上北大,跟土革命遇上洋马列差不多!
接下来第一位发言的现场观众是一位自称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的校长,从面相看象来自小城小镇中小学校,语气还算平和,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范立即表示“我认为这个看法是错的”,——这一点,本人倾向站在范一边,不过这个问题涉及现代教育理念,大家可以讨论,意见不一致正常。不过本人突然想,此时如果范追问对方:“那么您从事教育工作多年,培养、塑造了多少成功的灵魂呢?您能否就学生成就举几例?”——对不起,本人仅从该校长乡干部模样判断,学生学有大成者似应寥寥。
然后该校长斩钉截铁、赌咒发誓一般回答胡一虎问话:“这样的时候,我一定会救学生!”然后脸挂期待掌声的微笑,也的确获得了现场大规模掌声,然后该校长在掌声中满足地笑了,而且笑得维持了不短时间。——本人对类似赌咒发誓般公开表态的看法是:“没办法,嘴在你脸上,随你说吧。贪官的豪言壮语咱已经听了不少。”
然后有个现场女观众发言中说了句“道德和职业没有关系”,结果郭道德冷笑一声打断女观众:“如果一个老师强奸女生、调戏女生(说这话时郭道德居然手指直指范先生),你会认为道德跟职业没有关系吗?”本人认为郭道德这个问题就跟“如果一个主旋律评论员强奸女读者、调戏女读者,你会认为道德跟职业没有关系吗?”一样莫名其妙,因为跟女观众的话根本不拉杆。而女观众接得也不好,傻眼了一下答非所问道:“他(范)也是人。”郭道德立马声色俱厉继续莫名其妙:“他也是人就可以调戏女生吗?他这个跟道德跟职业没有关系吗?”。
接下来第二位现场女观众发言的大意是“如果我们扪心自问不能做到第一个救学生,我们就不应该抨击范”,又被郭道德粗暴打断:“我问你,如果你女儿在教室里或者你本人在教室里,你会认为(范)尽到责任了吗?”对郭道德这个问题本人只能再次用莫名其妙来评说了,因为郭道德们从头到尾批判的恰恰是范先生只顾自己女儿而忘记学生的做法,因此郭道德此问无异是在帮范说话。女观众犹豫后吞吞吐吐回答:首先救自己女儿;一个人应该先爱自己才可能爱大家。——这两句回答原本不错,但现场却基本没有反应。
所以接下来范对胡一虎的问话回答得相当精彩,他说:刚才大家讨论“如果你的孩子在他班上会怎么样”的时候,我在想,哪有什么公德啊,无非是一群人的私德而已,因为都是希望我的孩子保住了,至于你为我的孩子牺牲了、你的家人的悲痛,这个我是不考虑的。然后我送你一个烈士的称号而已。所以社会赋予教师的权力、义务不对等。——在郭道德们满口口头爱、口头大爱的当下中国,这段话可谓直指人性发人深省,也颇让人悲伤……
然后郭道德说了一个观点,这也是郭道德在本次讨论唯一一个让本人认同的观点:只要他(范先生)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即使全部死了,我们仍然尊重他;否则,即使全部救出来了,我们仍然抵制他。——但说到最后一句时,郭道德仍然手指直指范先生,咬牙切齿。
接下来范回应了胡一虎一段有点悲壮、有点学术、不知道成人班“法学硕士”郭道德一时半会能否听懂的话,最后一句是“借用一个朋友的话,我是一个思想烈士”。
接下来,范、郭指着对方互骂。郭骂范的话听不清楚,范骂郭“你无耻”、“你是傻瓜”却很清楚,范骂郭确确实实缘于上述的“限于篇幅,不赘述”,忍无可忍了,这点,本人相信看过电视或网上视频的会予理解。郭似乎没料到范会突然爆发,一时有点招架不住。——基于上述“限于篇幅,不赘述”的理由,本人理解范此时的突然爆发,而且觉得范骂得还不够!对于道德高人,本人的态度是:要狠抽!往死里抽!
接下来电话连线范的校长卿光亚,卿校长表达的意思是大致是:1、范的言论是错误的,他不认同;2、对于个人言论应该是可以批评教育,但自己没有因为言论而处分范的权力;3、肯定范对学生的爱、范对教育有激情;4、学生喜欢范,而且这次事件后学生主动提出希望学校开导、帮助范老师……
这个时候郭道德突然情绪异常激动地打断卿校长:“我要听学生的意见、听家长的意见!”
不断粗暴打断卿校长:“非要把黑的说成白的,你怎么这样做校长!你这样袒护他有什么意思嘛!”
卿校长叙述时充分表现了一个长者的温和、宽厚,以及风度、修养,面相友善(有小画面),表达也很清晰、态度中肯、立场明确,但不断被郭道德粗暴打断。
郭道德大声辱骂电话里的卿校长:“有这样的校长才会有这样的老师!”、骂年长自己几十岁的卿校长:“说的都是混帐话!”胡一虎几次制止郭道德都制止不住。
最后郭道德搁下一句:“这不是颠倒黑白吗,我实在忍无可忍!”甩身大步走出摄影棚去,装在高处俯拍的镜头追着郭道德渺小孤独可怜的背影。但很快,在胡一虎的连声呼喊、劝说下,已经快走出摄影棚的郭道德居然又乖乖地回来了。令人喷饭!
这期间卿校长全程、完全能听到现场发生着什么,仍然很有耐心、很平和、很友善,并表示理解郭道德,安慰胡一虎道:“我希望(他,即郭道德)是骂那些修楼修垮了的人。”
但郭道德显然对“那些修楼修垮了的人”一点兴趣都没有。道德高人怎么可能骂那些修楼修垮了的人呢?那些可都是权势人物,道德高人的眼睛只盯我等普通众生怎么可能对权势人物呢说三道四呢?……
好在卿校长仁爱、宽厚得让人感动,让人感慨。本人认为:光亚学校有这样的校长乃是该校教工之幸、学生之幸!
接下来范开始道歉:1、分三个理由“郑重向学生道歉”;2、因为给学校、校长带来压力而向校长道歉;3、向可能被自己那篇文章伤害的人道歉。但范坚持说:“不为自己发表这样的观点和言论道歉。”——这里本人顶范先生!思想和言论,无论今天是否能够多元,但我们有理由坚信,明天、后天一定会多元!
郭道德则对范的道歉“表示欢迎”,但坚持认为范“不能再当老师”,因为“不能保证下次来危险的时候范会做什么反应”。——说得对,说句难听的:谁又能保证你郭道德明天是人是鬼?
接下来又两位新嘉宾:社会学家周孝正、北大心理咨询师卢悦上场。
周孝正开始的表达不错,本人认为属于那种“京油子卫嘴子”型的北方老头,也属和蔼可爱的老头子,外貌、表达象阎肃,说话眉飞色舞,周老头认真措辞地认为应该“宽容宽厚宽恕范先生、批评范老师、严厉批评范跑跑”,貌似有新意,但他马上又说:“《未成年人保护法》所指的未成年人是17岁,18岁就是成年人了,——你(范先生)给我说清楚了:你的学生到底是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你说清楚,别跟我打马虎眼说什么17、8岁!”——本人认为周老头此说很不社会学家:按您周老头这意思,范老师跑出教室前,得先思考清楚、统计清楚班上有多少17岁的学生、多少18岁的学生么?然后分门别类,对17岁的施以保护、对18岁的放弃保护?
而关于《未成年人保护法》,现场观众席一位学者摸样的中年人马上说:“这样的法一点意义都没有……”然后该中年人跟周老头对吵,双方都非常激动、或曰愤怒、怒不可遏,周老头自此不再和蔼可爱,可惜这时现场一片混乱,根本听不清楚他们双方在吵什么。
接下来年轻学者卢悦以刚参与灾区心理援助回来的身份,动情、沉重、力求理性地谈自己的观点:1、再三提醒:范是经历了8级地震的灾民,有权利获得灾民应该有的基本关怀;2、应该容忍异端,能不能容忍异端、给异端基本的人权,是人类最基本的底线(郭道德又要跳出来,卢双手合十拜托他让自己说完,郭道德马上表示只是想跟主持人说话);3、讲叶公好龙的故事;4、自己也是叶公,自己非常想做英雄,有英雄情结,但自己到了灾区现场后,光是倾听别人,自己就已经受伤害了,发现自己做不了英雄,做不了那个保护了四个孩子的教师;5、如果你没有经历过地震,你就没有资格讨论自己能不能保护这些学生,你如果经历过这个考验你可以说,所有旁观者没有资格来评论这件事。。。。以上第2点大为感动了本人。
在对卢的掌声中,郭道德又跳出来了,头几句被掌声压着,不知道说什么,第3、第4句是指着卢大声问:“那你有没有资格呢?!”
卢:“我没有我没有。”
郭道德手指指门外,吼的好象是:“那你就离开!”然后郭道德夸张地哭丧着脸地哀鸣一样地说:“我没叫他(范先生)做英雄啊,他就是没尽到一个老师的责任啊!”
卢眼神明显鄙视、明显不屑地大声反问郭道德:“什么责任?!”
这时镜头转向周老头,周老头义正词严、大义凛然、一字一顿、字正腔圆地抢过去回答:“保护未成年人的责任!”
接下来周、卢互吵。然后现场观众席学者摸样的中年人再次大声、气愤地冲周老头说:“《未成年人保护法》根本不具备可实施性…”。接着现场继续陷入争吵,观众掌声、暴笑声一片。偶尔镜头转向范先生,范先生已经成了配角,独自傻站着,偶尔忍不住被现场热闹(闹剧)气氛引得露出无奈的放松的笑。胡一老虎怎么也劝不住大家安静……
卢悦兄长一样关心地推推身边傻站着的范先生,向胡一虎建议:“范先生不应该继续呆在这样的现场了,因为他受的伤太多了,超过了一个人的承受能力。”胡一虎征求范的意见,久未发话的范很礼貌回答:“谢谢各位关怀,但我的心理承受能力是不弱的,否则也不会写那篇文章了。”——范先生真TM犟啊!这是一种年轻的犟、青春的犟,天不怕地不怕,看着这个原本的弱者,从节目开始的紧张到这时慢慢恢复了平静、从容,本人对范慢慢好感多了起来。
…最后胡一虎总结性点评,对郭道德用了这个词:气急败坏;对范,胡一虎引用了校长的话:如果能正常看待这样的现象,对社会来说是一种进步。——然也!
有评论指出:范美忠PK郭松民,一个真小人与伪君子的艰难PK。本来作为观点对立方的郭松民完全有把握取胜的,但节目最后的结果让人感觉非常意外。郭松民本来成竹在胸的把握成了观众们的笑柄,过度自信的郭松民表现让人大失所望,最后郭松民便成了广大网眼中的“郭跳跳””、“郭道德”。笔者认为,因为郭跳跳的过分自信,以及过度的表达方式,最终败北于“范跑跑”。
在节目中,郭松民本来可以平静应对“范跑跑”的,因为不用太多的语言表达,从一开始“范跑跑”是处于一个不利位置的,“范跑跑”从道德上来权衡行为是不理智的,逃跑事件已经深入人心,而郭松民一上场就显示自己比范跑跑高尚得多,在节目中,郭松民盛气逼人,竟然用“无耻”、“畜牲”、“杂种”之类的字眼对范美忠进行了辱骂,情绪异常激动,中途甚至一度愤怒离场。
观众眼中的郭松民更象一个极具漫画色彩的小丑,作为社会道德的代言人郭松民,在节目中已经完全变味。郭松民的一腔怒火并没取得意想中的效果,怒火并没有将“范跑跑”当场烧伤,反过来自己被大火反噬,最后很受伤的还是郭松民自己。在笔者看来,以中国社会的“道德代言人”自居的郭松民在这场电视辩论会上的表现显得滑稽而可笑。郭松民在观众眼里最失败的代言人,因为错误的选择和表达把自己推向失败的深渊。
不管郭松民的愤怒是多么真诚,但仍然无法保证他在辩论中获胜。因为当他不认同范美忠的观点时,采取的方式就不对。郭松民在PK范美忠运用的辨论方式是非理性的谩骂,一开始就气势咄咄逼人,他想在气势上压倒范美忠。于是他在电视上以“无耻”、“畜牲”、“杂种”等字眼对范进行恶毒的人身攻击,气急败坏的郭松民已经失去最基本最起码的道德,本来属于社会道德的代言人瞬间失去道德,后果便可想而知。在节目中,丧失最起码道德的郭松民更象急红眼的牛,不断向范美忠发起一轮又一轮的进攻。
有理不在声高,“郭跳跳”的“过激反应”除了暴露了自身的修养有所欠缺之外,在一定程度也说明了他所宣扬的“道德”和“正义”本身就是不堪一击的“纸上谈兵”。笔者认为,如果郭松民首先尊重对方,然后用理性的方式来进行辩论,也许这样对广大观众来说更容易接受和获得支持。但郭松民并没有按照平常心态去做,因此节目开始不久,广大观众已经对郭松民失去耐心。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范美忠,在节目中范美忠再次让我们领略一个真实的“范跑跑”。面对郭松民的谩骂和刁难,他一直沉住气,并没有大肆进行还击。范美忠在节目中始终坚持一个真实的自我。这时出现在观众眼前的范美忠完完全全是一个弱者。因为在地震灾害中,“范跑跑”的行为尽管不道德,但却真实。因此观众更容易接受和同情弱者——“范跑跑”。也许观众们更愿意看到一个诚实朴素的真小人——“范跑跑”,而不愿相信一个满口讲道德的伪君子——“郭跳跳”。
这个可怕的结果最终在眼前发生了,而导致最后结果出现的是满口道德的伪君子“郭跳跳”。一场君子与小人的较量,由于“范跑跑”与“郭跳跳”选择了不同的表达方式和态度,最后强者反败在弱者手中。由于“郭跳跳”火力太猛把自己也因引燃了,痛苦的滋味只有郭先生自己去承受了。这是不是节目的有意安排?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又有评论:宁要跑跑不要跳跳!
现在年代真的宁要范跑跑,真的不要郭跳跳,地震只是个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有是不以人力可以转移的,现在的治安条例对于民众面对持械犯罪人时,都要求先要放弃争斗,不要作不必要的牺牲,何况面对自然灾害,能够自保已经是为我们的社会保住了一条活生生的人命<因为我们自己的命也是一条活生生的人命!不只是被救者才是人>,这是最起码对社会,对家庭也是少了一个灾难,到于郭跳跳这个人,真的是不敢认同啦,我想这个人只的是个事后英雄罢了,如是他也在现场,我想他比范跑跑跑得还快!对于口角上的争论也可以不顾他人,只顾自己的面子"跑"了,他?做老师肯定不行,谁给教了也枉然!我想郭跳跳如果身在当时,又比如说救了人而壮烈了,他的魂魄也会后悔--早知我会死,这宁愿做范跑跑!!
有人说,宁要真小人,不要伪君子。我没有看这个辩论,但这个现象在社会上、网络中司空见惯。苏轼《留侯论》盛赞张良之勇曰:“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猝)而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古时候被人称作豪杰的志士,一定具有超人的节操。按一般人在生活中,有时会碰上无法忍受的事情。一个人受到侮辱,拔剑而起,挺身上前搏斗,这并不算是勇敢。天下有一种真正勇敢的人,遇到突发的情形毫不惊慌,无缘无故侵犯他也不动怒。为什么能够这样呢?因为他胸怀大志,目标高远啊。)
汉高祖刘邦说“运筹策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子房就是张良。张良的一生,可谓大起大落、大开大阖,先是知难而上,奋发进取,将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极致,最大限度地体现人生价值;而后知其不可为而不为,激流勇退,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都是非凡智慧的表现。
“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含义是遇到突发的情形毫不惊慌,无缘无故侵犯他也不动怒。讲的是如何讲求策略(不意气用事),正确应对(不使自己陷入死缠烂斗)。即突然遇到事情不惊慌,对于没有原因的加在他身上的(责备,罪名)也不发怒。
对范跑跑不敢苟同,对郭松民也不认同,但他是一面镜子,一个著名时评人的形象毁于一旦,教训深刻,在社会价值观急剧变化的年代,真实、素养、智慧、责任是多么重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