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增加“软实力”的不二法门 FTChinese.com 中文网 <丁学良专栏>
中国在改革开放的近三十年里,它的国内经济产出总量每过八年就翻一番即增长一倍(至少在官方统计表上是如此之高)。在从1987年到2007年的二十年里,中国的商品出口贸易总额从占世界出口总额的1.8%,攀升到占8.8%,增长了将近五倍。假如在这期间中国的“软实力”能够有它们一半的増长幅度,那该有多好啊!——相信许许多多的中国政府官员都会抱有类似的想法,可惜这仍然是一个梦想。直到今天,中国还只是一个“硬件”的生产和出口大国,而远非“软件”——包括政治社会价值这类软件即“软实力”——的生产和出口大国。在国际社会里一个国家拥有的“软实力”,是基于一个更自由、更多元、更透明的竞争舞台上,一个国家如何来说自己的“故事”即实际做过的事情、藉此来投射自己的理想和观念。
而且,你所表达的,要能让形形色色的对方真正地相信。因此,我们若从全球视野来观察、特别是考察21世纪初期的世界状况,一个国家要增长软实力、要发展“软实力”的投射能力,最需要关注的方面、以及由此铺设出的途径是哪些呢?第一是如何看待“软实力”与“硬实力”之间的关系。必须承认,一个国家的硬实力特别是其经济实力,能够为这个国家的软实力增长提供很多有用的资源,比如说,能够买更好的文化工作设备、雇佣更多的人、开办更多的媒体、让相关的从业人员有更多的机会出国;更进一步,能够从国际上为这个国家的相关机构包括媒体雇佣更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等等。所以,很难想象一个国家没有相当雄厚的硬实力为基础,并以此在许多方面作长期、稳定、有效的投入,就能够推动软实力的显著提升。
这几年来中国政府在全球设立多所“孔子学院”,雇佣美国和其它西方国家的“公关公司”来改善它在国际上的形象,后面都是以数百万、数千万、乃至上亿美元的投入为支撑的。就在今年奥运会火炬国际传递遭遇种种示威阴影之余的5月初,我们在海外收到一个诱人的通知:设在北京的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属于 The China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 in Beijing)邀请国外的学者用英文为它的官方网站写评论,每千字400美元的稿酬。没有大把的银子,这样的运作当然搞它不起。但是,我们对软实力和硬实力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不能作过度的线性解读,否则,就成了物资崇拜主义。我们不能断言:一个国家只要有大量的金钱、对外贸易、兵力,就一定在国际社会里有与之相匹配的软实力影响。假如一个国家的硬实力能够那样直接、同步、迅速、有效地转化为软实力的话,那今天的世界格局就不会是像这样的了。纵贯当今世界,还有一些国家,规模很小,整体的硬实力亦很有限,但它们在国际社会却令人敬重;它们的声音受到广泛的关注;它们提出的一些规章、建议,在国际上受到普遍的好评——它们常被称为国际社会的“优秀公民”。这类国家至少可以列举出好几个,诸如挪威、芬兰、瑞典、丹麦、新西兰、荷兰、冰岛、瑞士便是。这些国家从硬实力来讲,在全球的头二十名以下。
它们的人口少少,没有吓人的大军队和核武器,也不是联合国安理会的成员国,然而,它们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发言,无论是西方的大国,还是东方的大国,都很难忽视。譬如新西兰,全国人口400万,远不如北京市的人口多,但这个国家却在国际舞台上扮演一个受人尊重的角色。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新西兰就以它的国内种族关系方面的进步开明,令美国人刮目相看。多年来,新西兰一直坚持其周边领域为无核区,即便是它的战略盟友美国,也不能将核动力军舰泊进它的水域和港口。那些北欧诸小国就更不用提了,它们在国际和平、人权、人道主义援助、环境保护、气候变化等等方面,拒绝作世界上现有大国的附庸。它们经常批评美国和俄罗斯的政策,当然也经常批评中国和其它第三世界国家的政策。由于在大国主导的当今国际秩序中,这些小国秉持基本的国际公道,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人权而呼吁奔波,它们在国内的社会政策和人权方面的持续进步,使它们在全球范围内的软实力影响,远远超出它们硬实力的相应规模。第二,一个国家的软实力,绝不是靠这个国家只有唯一的一种声音来支撑。很多的中国官员似乎相信,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越是用一个统一的声音说话,用一个一致的观点发声,用一个整合的理念宣讲,就越是能够增强这个国家的软实力影响。这个国家若是内部观点五花八门、七嘴八舌,它的对外软实力影响就大打了折扣。然而事实恰恰相反。一个国家软实力的生命力究竟来自哪里?这个国家的公司、财团、政府当然可以推波助澜,但它的最终生命之源,是来自这个国家的广大公民,来自民间社会的多元化——在文化、教育、艺术、宗教、发明、发现、商业、法律、社会公益、国际联谊——等等领域的活动,在这种多元大环境下迸发出来的广泛持续的创造力。
这种表达方式对我挺刺激——那时在中国,国旗是不允许这么自发使用的,只有党和国家领导人逝世时,灵柩上才可以覆盖国旗。你们小老百姓,也敢随随便便使用国旗?小心对你实行专政!后来我又常看到美国公务员和公司经理的办公桌上或身后,摆放或树立着美国国旗;每年大的吉庆日时,无数的普通民房也是挂着美国国旗。二十多年过去了,现在我回到中国,也常看到同样的景象:今天的中国年轻人在看国际体育竞赛时,脸上也会涂着国旗图案;选手获胜,也会披着国旗绕场一周;中国的官员和经理们,大多数也会在办公桌上摆着小型国旗——这说明美国公民自发的真诚的爱国表达方式,也获得了众多中国人潜移默化的接受。我非常希望看到中国的年轻人,也能自发创造出一种他们自己喜欢、又能被其他国家的民众接受的爱国表达方式,来展现中国民间的软实力。某些中国“愤青”们在互联网上用谩骂和血腥言辞的表达方式,不管他们自己是多么的过瘾,似乎难以对其他国家民众产生文明的感染力。第三,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软实力强弱,不仅在于你说什么和怎样说,更在于你所说的和所做的之间距离有多大。
然而到了今天,如果美国的媒体、政府、学界、外交界在国际舞台上讲,在我们国家,黑人和白人之间存在的种族歧视问题,已经得到了巨大的改进——大概很少有人能反驳这个说法。为什么?美国人可以举例:几年前我们有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黑人出任的三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和国务卿(鲍威尔),很快我们又有了一个黑人女公民出任的国务卿(赖斯),不久我们很可能就会有一个黑人在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出任总统(奥巴马)。面对这些事实,有几个头脑清醒尊重客观的人,能够说美国的黑人继续没有政治地位?现在再回到我们所关心的中国提升软实力的问题。多年来在面对国际上一些针对中国的人权等政治和社会问题的批评时,中国官方发言人经常斩钉截铁地回答:我们是一个法治的国家,你所问及的那个人或那件事,中国的有关部门一定会依照法律程序正确处理。在这次四川大地震之后,海内外公众最最关注的问题之一,是那些七千多座学校建筑物倒塌所造成的数千上万名孩子们死亡的悲剧。对这一重大问题进行及时、彻底、全面、透明、正义的法律追究和惩治,将比一百次的官方声明、一千篇的大报社论,更能在世人面前证明中国在法制方面的实质性进步,从而提升中国国家政权在国际社会的正面形象——此乃“软实力”很基本的一部分。俄罗斯的谚语说得好:关键时刻,一步实际行动胜过一打庄严的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