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善恶界走向智慧界
人生七真道
人生有苦也有乐,苦乐是同胞兄弟,而痛苦是促使人类改变现状的一种根本动力;由行真而给人类带来了快乐,这是人类得以生存发展的又一种根本动因。造成苦乐两个分支的根源所在,是对人生目标任务意义的迷惑与无知和不解;人生立命立业定智,可以解惑明知,由立业而得可以破解事物之迷,可破我所之不惑,黄周老庄之学可破无知之有智,知天命而不惑。而人类的性命身心的获释可破不明之惑。
业有天业、祖业、己业、立业。天业是时代背景,是环境因素,是社会自我意识,天业是与时俱进,其不分你我,如阳光雨露,一事同等,天下为公,同黄帝言及的“天无私照”;祖业指由父母和祖辈那里遗传继承而来的环境因素,对自己以及家庭的影响,如大地承载万物,其子女共同所有,不为独占,是因黄帝言之“地无私存”;己业分身业(行业行为)、口业(语言文化)、意业(思想智慧), 此三业的整合行动是谓立业,所谓己业立而公业成——小河有水大河满之甚境,民本国家才能久安强盛,是同社会成员的协作而立,则是黄帝言的“人无私立”。审证迷惑述智得慧,离苦得乐,是进入理智的人生境界和达通慧谛的途径。其基础是精神高境文化与物质文明,是人类整体性的“天下为公”:发展科技文化、经济繁荣富强、和谐欢畅神逸、体质身心健康等的脱离善恶痛苦界,迈进人类乐园的智慧境界。首先必须认知如下七真。
<一>、有利于整体为真
真道:真见→真思→真言→真业→真命→真精→真定
真见:有利于天下苍生为真,或言之有利于整体为真------最小的整体为我,延伸是家庭----亲友----组织团体----国家----联合国,最大的整体为整个宇宙。为生是人类发展的动力,也是宇宙演化发展的主序。人类出现以前,宇宙的演化是为人类服务作准备;天道自然,因缘和合,因“时”而发,随“机”而生。人类从无到有,递级次序生发: 约二百亿年前的时候,宇宙的大演绎发生了:一切的一切都在朦胧地生化,一切都从于“无”——道而开始,然而奇迹出现了自然人类。为周易老庄所论述的宇宙演化:“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其功能信息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调控化生过程: 即“道”的起源虚空界、-1和 0无的无色界;一为化生万物机制——道的初色界;二为万物是由阴阳相互作用调控生化的有色界;三为功信与万物相冲和合的成色界。那么自然界的演化过程势必从成色界的轨迹由低级不断地向高级延伸→色界→生命界→善恶界→智慧界。我们的现存宇宙诞生,从虚空界这一粒种子开始生根发芽,而创生了现在的善恶世界。
1、最大真:使宇宙从善恶界走向智慧界。其次:有利于人类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人类搬去三座大山:消除贫穷走向富裕、消除残杀走向和谐、消除愚昧走向智慧,营建人间天堂,进一步由摇篮时代走向太空时代。
2、大真:对炎黄子孙而言,有利于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物质上的繁荣富强、精神家园的重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为大真。
3、中真:如对浙江而言,有利于长三角的繁荣昌盛为中善,又如对个体我而言,有利于家族兴旺为中真。
4、小真:有利于个体我:躯体的健康、个性的弘扬、自我的展示、情感上和谐、心灵上愉悦为真。
真思:就是说我们平常的思维、思想、思索,都应该有利于整体,要符合真见。至此真见已内化于心,每出一念即为真。
真言:语言是思维的外化,讲话要从有利于整体出发,着眼于整体。
真业:“业”是指身、口、意三方面的活动,即所谓“三业”。真身业,真的行动,利于整体的行为,真口业就是真语,真意业也就是真思维。
真命:符合真的生活方式,或说利于整体的人生,真命是综合性的,必然包含真见、真思维、真语、真业,由它们融合而成的,利于人生居家立命。
真精:就是我们的:真见、真思维、真语、真业、真命,要坚持不懈,使自己身、口、意三业越来越真,越来越与“天下为公”的社会同步。
真定:这是真念之后的自然结果,一心为真,心也就定下了。
<二>、自然信仰
《庄子•齐物论》探索宇宙本原: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无也者(道、虚空界);有无也者(无色界),有未始有无也者(太极、无色界);有有也者(色界)。认知宇宙境界的高低至极境界:认识虚空界(宇宙的本原:无)——未始有物:有以为(认为)未始(未曾)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其次认识无定域性的无色界:其次以为有物矣,而未始有封(界限)也。其次认识有定域性的色界:其次以为有封焉,而未始有是非也,然后有了是非善恶(善恶界):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亏也;道之所以亏,爱之所以成(语意:是非分明的时候,人们对道的认识就有了欠缺;对道的认识有了欠缺,也就是有了是非,人们便爱其所是,恨其所非,爱憎之心就出现了)。虚空界是创生世界的种子,也是种子生长的土壤,更是世界这棵“大树”生长的环境,无色界则是世界这棵“大树”的根,色界则是世界这棵“大树”的茎,生命界则是其叶,善恶界则是其花,智慧界则是其果实。
为生是人类发展的动力,也是宇宙演化发展的主序。人类出现以前,宇宙的演化是为人类的出现作准备:虚空界→无色界→色界→生命界→善恶界(现在的世界):这就是宇宙的时间序列,也即是自然生命演绎的过程。其中可以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虚空界→无色界为第一阶段:是非实体物质时代,是无形功信层次的演变,其间经历了三十万年时间:
无色界→色界为第二阶段:功信与物质互补协同生化的时代,也即星球形成史,是无形功信层次向有形功信与物质互补协同生化层次转化过程,经历了一百五十多亿年,于四十六亿年前,太阳系星云排序,地球形成。
色界→生命界为第三阶段:生物化学演化史,即地球形成的太古代到原核生物出现的古生代的生命起源过程:星际有机分子→磷酰化氨基酸→多分子体系→蛋白体/核酸→原始单细胞原核生物——细菌和蓝藻,这生物界的先辈始祖于三十五亿年前出现。
生命界→善恶界为第四阶段:生物进化史,到二、三百万年前人类出现:创始元勋——细菌和蓝藻,历尽孤独,在大地舞台上唱了20亿年之久的独角戏,才等来了真核生物的出现,迎来了生命世界即将破晓的黎明。之后,经过漫长的旅途,到了六亿五千万年前,海生无脊椎动物群的突然涌现,正式拉开了高级生物发展的大幕。
人类“文明”孕育史:二、三百万年前,由于地质气候的变迁,人类的祖先早期猿人的生成条件受到了严峻的挑战,被迫从树上下到地下来生活,从而手脚开始分工,思维活动和生命活动开始组合,宇宙的大脑开始孕育,历经几百万年的艰难险阻,“盘古”完成了“开天辟地”的历史重任,摆脱了动物那种神经活动和生命活动合一的“混沌”状态(生命活动为地,意识活动为天),亦即参照系中出现了意识层,人类出现,开始意识活动;同时,人类完成了由兽面到人面的演变,生理结构由古猿变成现代人,人类具有了语言系统与形象思维。宇宙的大脑(人类)成形以后,就开始了自己的进化历程,进入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宇宙开始认识自身:大自然发展到了人,那么自然界就到了认识自身的阶段。站在人这个角度来说,人认识自然是对自然事物的认识;若站在宇宙这个角度,人本来就是宇宙大自然的一部分内容,人对自然的认识实际也是宇宙对自身的认识。从道统的立场让我们来看看人脑的不断进化过程:
本能境界——称为原脑或基脑的作功, 是动物大脑的核心部分,它掌管着所有动物的本能活动,例如饿了找食物吃,到了发情期找配偶交配,被捕猎时用尽力量逃走等等。所有爬行类的活动,都基本上是靠这种脑功能来生活、工作并繁衍后代, 另外对自然灾害有自动预警和逃生的本能;
功利境界——桥脑或普通动物脑的作功, 对利益名誉非常注重,根据自我需要来决定自己的某种行为,以自我为中心不顾他人的得失感受, 没有“他中有我、我中有他”的共利思维,思想走向偏度;
道德境界——皮质脑或整合脑的作功, 比智慧脑还差一级层次,虽具“善”与“恶”的思维有度,但易感情用事而被失态所利用,随着进化的与时渐进,忘却了动物的许多本能,但以物锐偷懒致以智体日益退化;
太和境界——智慧脑或综合脑, 具备此脑者有‘析万物之理’,‘判天地之美’ 的无上综合境界, 掌握着事物有无的“常态”与“失态”对偶互补协调有序“中态公约度”,对于自然社会的事件认知是自由与自约的协同互补有序。
<三>、鸿蒙文明史:
一万年前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至公元前五、六千年,人类文明进入婴幼儿时期,可称之鸿蒙文明史。其主要特征:人类有了初步运用整体智能的能力;世界各地域文明发展具有同步性。这一时期,人的意元体由于语言与形象思维的混化作用,第三映象空间——实象思维空间形成,具有了整体智能。不过,由于第一映象空间——形象思维、第二映象空间——逻辑思维空间没有精细发展,尤其是第二映象空间——逻辑思维空间,只限于初级层次,语言虽已具备,但运用概念进行逻辑思维还很粗略,有待于精细发展;另一方面,有概念却没有精细的逻辑思维为建立意元体第三映象空间——实象思维创造了条件,即第一映象空间和第二映象空间具有均衡的信息量,从而能够混化为实象思维空间,使人类具备初步运用整体智能的能力,使世界各地域文明发展具有同步性。鸿蒙文明期中的人类古文明有:古埃及、印度、巴比仑、中国、希腊爱琴文明、美洲玛雅文化、阿斯特克文化与印加文化,都是建构于整体智能初步运用的混沌文化之上。由于第二映象空间没有精细化,还处于混沌时期,故称之为混沌文化。由于整体智能的参与,在新石器时代,人类文明发生了一个了不起的飞跃,“掌握了制陶、编织、种植、驯养牧畜等各种重大文明技艺”(列维•斯特劳斯《野性的思维》)。人类学家认为,这一飞跃完全可以和工业化以来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带来的人类文明的跃迁相媲美。女娲、伏羲、神农、黄帝等传说中的圣者,正是华夏大地上新石器时代之后的代表,鸿蒙文明史以公元前五、六千年为分界点,可分为两个时期,之前为混沌文化形成期,之后为混沌文化全盛期。公元前五、六世纪,人类古文明进入黄金时代。印度河文明、华夏文明和爱琴海文明,同时雄踞于当世,相映成辉,在人类历史的长河里焕发出瑰丽奇伟的光彩。由于整体智能参与其中,整体智能的整体性使这一时期的科学与文化以大一统的形式出现,又由于第二映象空间有了一定程度的精细化,使得整体智能的运用只能是初步阶段,而不能全方位展开,从而大一统的科学没有现代科技那么精细。鸿蒙文明后期,混沌文化开始分化出有形与无形和有形互补的两个分支:位于地中海沿岸的爱琴文明,由混沌趋向探索有形的物质世界,提出“原子论”,踏入有形文化的道路;居于喜马拉雅山脉两侧的印度与中国,深入无形与有形互补的“性文化”领域的重地,至公元前六世纪到达顶峰,出现周易老庄与如来。从盘古开天辟地(进入人类社会)后,华夏祖先从无到有、从不完善到完善的先秦“天下为公”的父母两个分支道学文化体系,父母道学文化体系两个分支是由夏、经商、到西周形成了分别各由母系与父系的体系,其分别是由轩辕黄帝是母系文化----从坤起,尧舜是父系文化----从乾始。母系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留下了深深的印痕,它在中国文化史上的传承线索是“黄帝—颛顼—彭祖—伊尹—太公武王—老子”,形成了一直传承到春秋战国的民主道统。而父系文化的传承线索是“尧—舜—禹—文王周公—孔子”。母系道统传承线索和父系道术传承线索的一种强烈对比是,母系道统的传承线索到老子那里(隐归山林\老子在这里是责任性太差了)是从强到弱的,逐步衰落的。而父系道术的传承线索到了孔子那里是由弱到强的,已经到了父系文化所能达到的最高峰。虽然母系道统在汉初还能保持强大的影响,但双方分别除了隐退山林与积极进取有关外,关键的是汉武帝独尊儒术所造成,迫使母系道统就退出了历史的政坛舞台,父系文化取得了全面的胜利。这样几起几伏历经两千余年的礼教权谋、重文轻技、关闭自守的愚民政策的便于统治,从中国历史上的绝大部份统治者从上台都关心民众,到了地位巩固之后还是实行愚民政策性的同化,一直到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父系文化才逐步萎缩,但在蒋介石或毛泽东的中后期或目前也有抬头之势。以礼义的形式从精神上统约个体,使个体间处于一根无形的缰绳系于统治者的崇拜,成了挣不脱的缚绊。
<四>、阴阳文明史:
公元前五、六世纪以后,由于人类所居住的环境的差异,混沌文化开始分化发展,东西方文化开始分道扬镳,人类进入了阴阳文明发展史:地处地中海沿岸,由于气候的变化多端,人类为了生存,探索有形的物质世界的奥妙,提出“原子论”,踏入“外源性”的有形文化的道路,经过演变,在大西洋沿岸发展成了以现代自然科学为核心的文化,建构了海洋文明;而在地球的东方,由于气候的相对稳定,给华夏民族以便利的条件,深入无形与有形互补的领域的重地(如老庄),发现了整合形“气”态的奥妙,以炼养为核心的“内源性”的气本文化(无形文化),开始以永恒的姿态展现于人世,由此建起大陆文明。其后两大文明相互碰撞交融,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为生也即善,通过爱来展现,扩展开来为爱我和爱群体两个分支。爱群体即是为公,基石是亲情,着眼点是天下苍生,是道学文化的精髓所在;爱我即是为私,基石是理性,着眼点是个体——我,西方文化的灵魂所系。至少从商朝起到元朝这段时期,中华民族走在世界前面,即中华文明占主导地位,其主流文化道学文化是一种自然利人的文化,着眼于爱人、和谐,通过大家的努力形成和睦的大家庭,特点是道者爱人、厚德载物,是一种母性文化。道学文化是群体文化,展现的是“地势坤、大地以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以天下苍生的和谐相处为核心,由于没有个体观念,杨朱的“为我”成了人人辱骂的对象,这样一来,牺牲某些个体的现象(利益乃至生命)时有发生;西方文化是个体行为文化,展现的是“天行健、天然以自强不息”的生机,以弘扬个性、展现自我为形象,在元朝时,建立了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元大帝国,陆上丝绸之路畅通无阻,在东方文明的激励下,打破了西方中世纪的黑暗,古希腊文明的种子开始生根发芽:引发了意大利开始的西欧文艺复兴,而后,《马可•波罗游记》在欧洲广为流传,刺激了欧洲人贪婪的欲望,为了实现黄金美梦(另一原因是奥斯曼帝国兴起,控制了亚欧商路), 葡萄牙西班牙开始大航海时代,促进了“商业革命”,“价格革命”,再经科学革命、工业革命、政治革命,以光彩夺目的形象、势不可挡的趋势展示于人世,西方走到了世界前面,从而西方文明占据着主导地位;其文明背景——基督教新教是一种对己的宗教,通过自己的拼搏奋斗来达到救赎自己的目的(基点是原罪说),西方文化着眼于自强进取,其特点是活力四射、自强不息,是一种类似于父性文化。个性的弘扬、自我的展现,促进了科学的发展、民主的进步,为人类摆脱贫穷走向富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武器——现代自然科学、经济学、宪法制度体系;而且宪法制度体系为个性的弘扬、自我的展现作了制度保证,现代自然科学、经济学为个性的弘扬、自我的展现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现代物质文明),形成了一定角度上的良性循环,西方文化越来越强大,以至于形成了现在的全球化浪潮,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下,非西方文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道儒文化也不例外。不过,西方文化在展示威力的时候,也露出了它的致命弱点。由于它是只从个体角度考虑问题,个体的人权是以宪法制度体系作保障,但宪法制度体系的执行是以强权作为后盾,而强权是以国家为基础,强权的扩张,导致交锋,引发世界大战,也在情理之中,西方文化的威力也有可能导致人类自我毁灭。
一时的“道”是一时的变易之理,都出自“道”这个百宝箱,而永久的道,才是人间至理。随着人类交往的日益密切,各种文化必将取得共融,人类的认识也必将归于同一。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人间至理,世界一旦归于思想和行为大同,就是各种观念向“无名,万物之母”的回归,而且又将是“有名,万物之始”的开始。所以,道儒文化的“为公”和西方文化的“为私”各有所偏,都只是“为生”的一半,也即只是“道”的一半含义,完善的“道”既是为公又是为私,为公中包含着为私,为私融于为公之中,为公和为私是不可分割的和谐统一体。
<五>、文明大融合:
有形文化与气本文化是人类“文明”期中阴阳互补过程中的各偶,各有其优缺点:有形文化由于积淀着力量,具有天使和魔鬼的两面性。首先由性力量所产生创造性的一面,给人类带来了现代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一切罪恶与灾难。这是由性的犯禁欲、攻击欲、破坏欲引起,尤其是到了现今时代更达到了高潮,世界局势动荡不安,道德堕落,罪恶泛滥成灾,情感大崩溃。而气本文化以气为本,讲求厚德载物,却以和谐永恒的姿态显现于世界,给世人以宁静永恒的感受,具有巨大的无形感召力。其不足之处是主张慧而不用,缺乏性文化积极向上进取的精神。20世纪,在石油与天然气的协助下,将煤炭从工业世界动力之王的宝座上拉了下来,人类进入石油时代。19世纪后期发展起来的以石油为燃料的内燃机,为整个工业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动力,使一切机器得以运转起来,这就为汽车、拖拉机、飞机、轮船、坦克的发明创造了条件。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内燃机取代了战马和烧煤的蒸汽机车,从而确立了石油作为国力因素之一的重要地位。石油不仅象铁和煤(蒸汽机)一样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而且也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石油、天然气是世界农业所依赖的化肥的重要原料。石油生产出化工产品,大部分国家的工厂、电站、家庭和交通工具所使用的都是石油和天然气。石油已成为人类进步的标志,而整个现代社会运转也越来越多地依赖着石油的消耗。石油已成为所有工业化国家经济的生命线,影响着经济的每一个方面,尽管石油也是一种商品,但它正屹立在其他所有商品之上,成为万能的助手,几乎是现代人所做的一切的基础。石油同国家战略和全球政治与实力密不可分。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一份题为《增长的极限》的报告,提出了增长的极限理论:物质增长的可能性由于外部极限而缩小了,它尖锐指出了地球潜在的危机及人类所面临的困境。罗马俱乐部的这个报告被译成了34种文字,发行量高达600万册,在全世界引起巨大的反响,有许多人反对,争论异常激烈。1973年,即罗马俱乐部提出他们的理论一年后,世界出现了石油危机,西方经济严重混乱。1979年,原油价格第二次飞涨,西方经济再次陷入混乱,反对者的呼声日益疲软,罗马俱乐部的危机警报终于得到了广泛认同,罗马俱乐部又发表了研究报告《学无止境》。它指出要解决现代化工业革命所代来的资源匮乏、政治紧张、社会不公、环境污染和道德沦丧等等世界混乱局势,需要有一种全新的事业,即比先前使世界走向前进道路的事业,却又比这种事业具有更高的能力。这种全新的事业的重心集中在人类本身,正如已经阐明的那样,实际上必须把目标放在人们潜在的、处在心灵最深处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上面。以便使事态的发展最终能得到控制。罗马俱乐部从研究人类发展的外部环境和条件出发,最后回到研究人类自身。这个经历使罗马俱乐部的学者感慨万千:“消除人类差距的任何办法和对人类未来的任何保证,都不能在其他任何地方,而只能在我们的自身中找到,我们大家所需要的,是学会如何激发我们那处于睡眠状态的潜力,并且在今后有目的、明智地利用这种潜力。——这就是人类的整体智能,开发内部能源,从整体角度来考虑人类和自然的关系”。而这是以炼养为核心的中华文化的特长。这是时代的召唤,人类文明的大融合有似大河入海,势在必然。从科学发展的角度来看也是如此,正在应证50多年前,德国理论物理学家普郎克曾语:“科学是内在的整体,被分解为单独的部门,不是取决于事物的本质,而是取决于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性。实际上存在着由物理学到化学、通过生物学和人类学到社会科学的链条。这是任何一处都不能被打断的链条。”
今天,人们用一个词“NBIC”初步把这个链条穿了起来。最后真正把这个链条穿起来的只能是人类的整体智能。2001年12月,美国商务部技术管理局、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纳米科学工程分委会(NSTC-NSEC)在华盛顿联合发起组织了一次有科学家、政府官员等各界顶级人物参加的圆桌会议,会议就“会聚四大技术,提升人类能力”这一议题进行研讨,并首次提出了“NBIC会聚技术”的概念。与会专家认为,纳米科技、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认知科学四个领域的技术当前都在迅速发展,每个领域都潜力巨大。而其中任何技术的两两融合、三种会聚或四者集成,都将产生难以估计的效能。“NBIC”是纳米、生物、信息、认知四大前沿科技的英文缩写。这四个领域是被世界公认的21世纪最前沿技术。NBIC会聚技术,是纳米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认知科学这四大新世纪发展最快、潜力最大的科学技术领域的有机结合与融合,而最为关键的是人类如何正确地“整体认知”课题。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现任韩国科技大学校长的罗伯特•B•劳克林教授说,有这样一句“名言”形容NBIC会聚技术:只要科学家能想到,纳米科学家就能制造,生物科学家就能使用,信息科学家就能监控。“想象一下,人类将在纳米尺度上重新认识和改造世界以及人类自身;人类将拥有大量成本低廉的各种量级的传感器;人类大脑的潜力将被激发出来,以原子或分子为起点来诊断和修复自身与世界;人与人之间能产生脑与脑的交流,社会大幅度减少资源与能源的消耗……总之,人类的未来将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信息化社会、智能化社会。”在科学家看来,NBIC会聚技术表现得无所不能,而它的技术理论基础源于自然的统一性中华文化追求的一直是和谐文化,而西方追求的一直是单极文化,中国的某些“认知不到位”的主政人物视科技创造为奇计淫巧,所以中国一直处于科技的落后状态。而西方为了向物质创造领域迈进,在科技万能这一“思想角度”的指导下,出现了工业革命,随着工业革命的迅速波及,标志着人类由多极文化转变为单极强权文化逐渐脱离原来的和谐共存,人类不但开始了自相残杀,而且也开始走入挑战自然的不归路!
由此看来,四大技术会聚似乎可以使人类面临的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了。事实上并非如此,就像人们熟知的克隆技术已经面临生命伦理问题的挑战一样,目前NBIC会聚技术的发展也将面临着可能出现的伦理、法律和道德问题。由NBIC会聚技术到人的科学还有差距,人的科学必须涉及人的道德,从而中华道德文化必将是《人的科学》非常的重要组成枢机,由此,《人的科学》可分为五个层次:非生命科学、生命科学( NBIC会聚技术)、意识科学、道德层次、信仰层次。其中非生命科学是人类活动的基础科学,它包括各门基础科学。人的科学之所以包括非生命科学,是由于大自然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大自然生活。“从理论领域来说,植物、动物、石头、空气、光等等,一方面作为自然科学的对象,都是人的意识的一部分,是人的精神的无机界,是人必须事先进行加工以便享用和消化的精神食粮”,人的精神活动、一切理论是从自然界来的,是对大自然的反映,其实,科学的研究对象也就是自然界。“同样,从实践领域说来,这些东西也是人的生活和人的活动的一部分,人在肉体上只有靠这些自然产品才能生存,不管这些产品是以食物、燃料、衣着的形式还是以住房等等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实践上,人的普遍性正表现在把整个自然界——首先作为人的直接的生活资料,其次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材料、对象和工具——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例如,人用笔写文章,人的生命活动,是人的意识支配人的行动和笔起作用了,这样一来,纸、笔就成了人的生命活动的无机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不断交往的人的身体”,大自然界,你只要和它起作用,它也是你的无机的身体。进一步言,人的制造物也是人的无机的身体,是人的器官。例如,通讯工具是人的无机的嘴巴和耳朵,交通工具是人的“无机的腿”。中华文化的人学不局限于人本身,并且建立了自然与人密切的和谐共建关系,不管是《内经》、《周易》、《老子》、《孔子》、《周子》以及宋“朱熹二程”等从大体上来讲都是以“天人合一、自然于人”的一脉相承的互补和谐并建原则。所以我们必须把它延伸为人的科学,成为混元文化。
由于混元文化是在科学文化大背景下复兴中华文化的必然结果,所以混元文化是道德文化和科学文化的统一体。如此,《人的科学》也就是混元文化,混元文化也就是《人的科学》,她是全人类文化的统一体。不需要与之抗衡,极端索取必将走向另一个极端。相信在本世纪崇尚物质创造的西方对自然的索取,必将自食其恶果。现在我们要担心的是中国已经在步西方的后尘,但愿人们认知上的互补和谐社会能惊醒正在沉醉之中的国人!
<六>、天人文明先兆
“以前,无机自然界完成了向有生命自然界的转变,有了硅、花岗岩和沙,就可出现活细胞。这是第一次飞跃。第二次飞跃是从简单的生物学生命转变为理智,于是出现了人。我们现在生活在第三次飞跃之初。”——前苏联著名科学家B.N—西福洛夫。人类出现以后,先后经历了混沌时代、母系时代、父系时代,再进入人本时代;与此相似,人类的文化演变也进历了混沌文化、母性文化(其典型是东方气本文化)、父性文化(西方性源文化)、再进入混元文化(智慧文化)的时代:天道已经昭示:人类文明的大融合已经正在不断发生:二十世纪末信息时代的来临,为人类新文化的降临创造了条件,阴阳和合培育神灵,混元文化已来到了人世:混元文化即是对自然与人的文化,又是对己的文化,“自强进取、爱人和谐”,是它的两只翅膀,自强与爱人共存,进取与和谐兼有,包含母性文化和父性文化的精华,即有西方文化自强不息的惊人活力,又有东方文化爱人和谐的宽容大度,是科学文化和道德文化的统一体——独尊兼容、和而不同。
混元文化是智慧占主导的文化,是宏扬人性的文化,展现宇宙真、善、美的文化,是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而以人为本的发展的文化。混元文化凝集了有形文化与气本文化意识自然化的内核,是混元文化既有有形文化的生生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又有气本文化道德为先、永恒和谐的内涵。混元文化是人、自然、社会的大混元,是人自然化和自然人化的圆满协调统一。混元文化包含了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整体智能与局部智能混化为一;二是个体内意识活动与生命活动混化为一,形成意识混元;三是整体智能与物化科技合一,也是自然与人为合一,人类意识与自然界混化为一,人类运用整体智能,与自然界成为一个整体,使自然界成为意识化的自然界,这就是天道自然意识化;以及人类的一切运用整体智能的活动都合乎人天和谐、合乎大道、这是社会意识自然化。混元文化一旦全方位展开,人类文明将发生质的飞跃,进入一个崭新的文明——天人文明:一方面整体智能全面道物化生,利用“机器”的功能全方位代替整体智能。诸如:
能量转移器,把耗散的能量集中起来循环利用;
物质转换器,进行物质的有无相生变换,化腐朽为神奇;
时空转换器,超时空旅行;
超时空观察器,类似于意元体实象思维空间,包括超空间的超距视与超微视,以及遥知过去与预测未来,这些具备整体智能的人工智能“机器”,服务于人类中暂时还不具备全面整体智能的个体;另一方面整体智能将达到人类道物化生科技所能达到的一切功能,例如利用整体智能控制核反应的进行,及基本粒子与初始混元气间的有无相生反应。
天人文明兆:随着混元文化的展开程度,天人文明将经历四个发展阶段:摇篮时代、太空时代、宇宙时代、自主时代,这也是人类发展的趋势:善恶界→智慧界。智慧界即人类的未来终极去向。
现阶段摇篮时代:随着科技的发展,太阳能(太空太阳能发电站,通过转化为微波,被地面接收,转化为电能)与核能(尤其是氢核聚变)的广泛利用,乃至黑洞的开发和利用,以植物代替石油作为化工原料,乃至原子重组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将使人类为石油的利益之争而引发战争之因彻底消失,战争将推出历史舞台。
人类头上的三座大山:贫穷、愚昧、残杀,也就消失,人类走向富裕、智慧、和谐。人间展现出太平盛世,呈现出富裕、和平、健康、愉悦的景象,当然人类面临的是更艰巨的重任:征服太空。人类必将走出文明摇篮——地球,进入太空以后,人类需要面对强大的敌人:太空的恶劣生存环境,这共同的敌人将使现今的大国携起手来,和谐进取,共同奋斗,去实现自己的梦想,达成宏伟的远景:走向宇宙时代的必然之路,使人类有信心战胜任何面对的困难。
太空时代:人类初步摆脱空间的束缚,人类能够在足迹遍及之处改造行星为人类适合居住的环境,使地球成为人类文明的摇篮,人类可以在地球外正常生存。第一步以科技发展为依托,改善太空生存环境。首先在地球和太空之间建造天道,从而人类能够直接坐天道去太空,其次在月球上建构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使月球成为人类走出文明摇篮——地球的最艰难、最关键的一步,然后把火星改造成人类天堂。
宇宙时代:人类彻底摆脱空间的束缚,使星际间的跨时空旅行以及通信:即时旅行、即时通信(后者科学家以在涉足研究)——成为举首投足之事。
自主时代:人类能够化解来自于虚空界的大灾难,真正自主自己的命运,不仅使自然界成为以人为核心的、为人类服务的自然界,而且也将使人成为真正的自觉、自由、自主、自约的人。
当人类整体真正了解了人类自身的生命以至于意识的奥秘后,宇宙也就达到了真正的自我认识与真正自觉,完成宇宙赋予人类的历史使命,人类也就完成了善恶界向智慧界的质的飞跃。
其架构机制是独尊兼容、和而不同,独尊兼容是结构内核,和而不同是功能体现。正是由于独尊群体,才能形成一个统一体,正是由于兼容个体,世界才丰富多彩,生机盎然!!混元文化独尊的是包含我在内的统一体——群体,独尊天、地、君、亲、师;天即自然之命,即人心所向、历史潮流、历史使命,尊天要顺应自然之命;地即人类的家园,我们的生存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尊地就是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就要爱祖国、爱人民,以形成安定团结的和谐社会形态;而道是“人之为人的最终实现,尊亲就要爱父母亲、爱长辈、爱兄弟姐妹、爱亲戚朋友、爱学生;爱师是中华文化之根,中华文化是道德文化,是人学,更是心学,中华文化诚敬为先,如果整个社会不诚敬师道,如果师道尊严不存,中华文化之根也就荡然无存了,存在的只是西方文化的翻版,中华文化也就名存实亡了;兼容的是各个个体的权益,即人的生存权利,使每个个体的健康得到保障、个性得到弘扬、自我能够展示、情感达到和谐、心灵得到愉悦。
独尊群体兼容个体后,才能呈现“和而不同”的和谐景象。独尊群体兼容个体是结构内核,“和而不同”是功能体现。以人为例,各大器官、组织的细胞其功能、结构各自不同,但构成了一个统一体——人。表现出来就是差异的和而不同,只所以能和而不同,是因为具有独尊兼容的内核,更不是对立性的矛盾斗争。微观机理:每个细胞的细胞核相同——独尊,细胞质千差万别各有千秋――不同,但能和谐相处――兼容,且它是构成统一体――人的有机组成部分,宏观来说:“独尊”的是人这个统一体,“独尊”的是人这个生命系统,人体五脏六腑的功能结构各有不同,但能协调互补人体为生的目标兼容;宏观社会同样如此,大的宇宙也如此一致。能够到达如上认知,世界上的事情就好办了,也就真义地认知了人的自己。
为生也即道,包含爱我和爱群体两个方面,亦即孔子所言“己立立人”:子曰,己立立人,己立是“道”之体,立人是“道”之用;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立己是根本,只有己立了,才能立人立社,事事有基本。否则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泡中影而已,一个人是如此,一个社会更是如此。道作为一种品德,是人们奉行的一种高尚准则,尤其为高人所崇尚。道这种品德的产生,来自于人体的肝脏。肝脏在五行属木,木在方位代表东方,在季节代表春季,在品德代表道的起始。东方为太阳升起的地方,阳光普照,养育万物,是天之道产生的能量。春季万物复苏,生命得时而欣欣向荣,是地之道产生的能量。圣人胸怀万物,普度众生,是人之道产生的能量。
天无公道,能量逆行,寒暑错位,旱涝不均。地不存道,四季失调,能量逆行,四时不均,万物萧条。人不立道,能量逆行,视苍生如草芥,杀戮迭起。道是人类自身所蕴涵的品德,这种品德由于体现了对生命的怀慈,才会产生道者无敌的能量,所以历来为人们所推崇。有一句骂人的俗话:不是东西,东西只有好东西和坏东西,何来不是东西?不是东西是无法可调之物。
中华文化具有自强不息的精神,这是不容置疑的,尤其是当出现民族危机,自强不息的精神最能体现,但平时却并不突出,中华文化是自然人学,是道德文化,是包容文化,我们的特点是雍容大度,和谐爱人。虽说孔老夫子倡言“立己立人”,可后学传扬的是“立人”,“立己”做得不如西人,有违孔老夫子教诲。立己才能立公是西方文化的精髓,西方文化是物学,是科学文化,是自强文化,我们从鸦片战争后,逼于无奈,继明末之后重新开始向西方学习。落后就要挨打,拥有实力才有话语权。建立发达的物质文明,这是一个社会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石。孕育以亲情为核心的情感体系,这是人之为人的基石,也是中华道统的根基所在。家庭、家族是亲情的孕育场所,这是立己的内部环境,立己以信为基石,首先信,是自信,然后是诚,在自信的平台上展现“诚”,展现爱,立己然后才能立人,亲亲民道爱物,在亲亲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民道爱物,才能以敬待人、以礼待人、以诚信待人;走自己特色的路,这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即庄子“内不化”,这是中华道德文化的灵魂。
“素贫贱,行乎贫贱”?只有这样,不能安于贫穷,不为生计而丧失自我,“贫贱不能移”? “素富贵,行乎富贵”?也只有这样,才能安于富贵,不为外界诱惑而丧失自我,“富贵不能淫”,矢志不渝,这就是老子所说的“道者无忧”;定下心来,走自己的特色的路,虽千万人吾往矣,“威武不能屈”,这就是英雄气概的“勇者无惧”;坚定走自己的路,有所为,有所不为,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是伟人气魄的“智者无惑”。在以亲情为核心的情感体系这一平台上,根据中国特色吸收西方法律的精华,建立健全的宪法法律制度框架体系。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全的宪法法律制度框架体系,它是个体我的权益保障体系,这是立己的外部环境,这是自我展现的平台,有利于个体我:躯体的健康、个性的弘扬、自我的展示、情感上和谐、心灵上愉悦。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全的宪法法律制度框架体系,它是与时俱进的,它是自我展现的平台,也即是一个社会充满生机活力的基石,“天行健,然虚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大地以厚德载物”。一个理想的社会形态必须具备乾坤两卦两虚互补吸纳的特点。“天行健,自然以自强不息”讲的就是质,“地势坤,大地以厚德载物”讲的就是文,文质兼俱,才是天地(君子)所包蕴涵养的一切。一个人如此,一个社会也是如此。一个和谐社会理想的文明状态,文与质两方面都是并重的。独尊群体兼容个体后,才能呈现“和而不同”的景象。群体和个体是相对而言的。正是由于独尊,才能形成一个统一体,正是由于兼容,世界才丰富多彩,生机盎然。既然是和而不同,人类个体修养也就千差万别、高低不同,于此相应。
道德:真的最高层次,真人、自动层次,俱大真德和大智慧,从心所欲不越矩。矩,道义是也;道义:圣人、自觉层次,道、智、勇、义、信五位一体,真见诚于中(中态)为道,形于外为义,自觉是出于内心自愿;守信尊矩:贤人、强迫层次,从形式着手,以矩制心,强迫是来自于自己自律、自我约束;以法办事:真的底线,合格公民,强制是来自于外部力量、环境约束。以法办事:先遵守宪法(法律)及制度。若制度不合理,通过自己及大家努力,去改变制度(宪法),使其更加合理;
守信:即信用原则,可吸收西方信用制度的建立,这是从外部加压。当然更要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通过古人守信的例子来培育内心自律精神,进一步跃升为诚信。
遵矩:可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矩是一切具体的行为规范,矩即道,万事万物以“道”的“中态公约度的枢机”而行。传统文化中有许多丰富的营养,要大力弘扬符合当代特色的中华矩仪。传统文化中的矩,不仅仅是简单的外在的行为规范,而且有深刻的精神内涵,它是中华民族之根,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一方面是硬件——炎黄子孙、地大物博;另一方面是其软件——文化内涵、和谐并建;精神内核——中华道统文化,尤其是“道儒”的同时代俱进的优选互补文化,具体体现就是中华德与法。不然,如果失去了民族文化之根,只能是徒具中国人外表的西洋人。
道义:它是真的核心,道义是真见内化于心及其外现见诚于“中”( 中态公约度的枢机)的道,真见形于外为义,道是思想精神,义是言语行为,每个人都必须负起社会的道义,共同建起文明社会的重任,即既利于社会又利于自己,何乐而不为呢。
百川归大海,理智同自然,差异在求同,互谐才并建;
阴阳无对立,道物不矛盾,证解人类生,承制德法原。
承蒙王清阳道学弟文本为谢,愚人用道物论修正整合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