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八十年代的文学,很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命名比较多,十年时间,被正式写入文学史的文学现象、流派与旗号就有好些个,比如伤痕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先锋文学、新写实小说之类,再比如朦胧诗、归来派诗人、实验诗、第三代之类,简直让人有点眼花缭乱。
20世纪九十年代的文学旗号则相对少了许多,印象中似乎只有“新生代”“新状态”“晚生代”一类的命名(其实这几个概念所指的基本是一回事),再就是诗歌界的“知识分子写作”“民间写作”之类。
至于“70后”“80后”“90”提法的出现与命名,则是前些年的事了,具体是谁首先提出的,我也不知道,只是从许多媒体上看到,我也就在有关的文章中跟着用了,仿佛大家都在用,有点约定俗成的意思。最近两三年,甚至“50后”“60后”也得到了媒体和公众的广泛接纳——尽管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公开表示了认可,但媒体和公众也就这么使用着了。
如此,我们就不妨在此探讨一下从“50后”到“80后”、“90后”(甚至还包括“00后”)这一个系列的命名究竟具有多大的合理性,这样的命名最终又能否站得住脚乃至长久地沿用下去呢?
虽然“70后”“80后”之类的命名并不完全科学,比如说出生于1979年的与出生于1980年的,二者间又能真有什么代际区别呢?至少,比起出生与1970年、1971年的人来说,出生于1979年的人与出生于1980年、1981年的人来说显然要更接近一些。尽管如此,我以为这样的命名其实也还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至少,80后是出生于改革开放以后的一代人,而且基本都是独生子女,而绝大多数70后却不是这样。
比如说“70后”作家群,所指的乃是出生于1970年至1979年之间的这一批作家,这些人彼此间年龄总体上比较接近,或相差不大,他们成长于同样的年代,所受的学校教育和时代熏陶也比较接近,因此,他们在处世哲学、行为方式和生活志趣等诸多方面往往具有相似的底色。如此,即使他们的写作表面上看起来区别很大,也并不影响他们在“70后”这一命名下的共处。而且作为同一代人,他们在骨子里理当会有一定的相通之处罢。
总之,这样的命名之所以能获得较为广泛的使用和认可,应该还是有某种东西很容易就激起了大家的共鸣,或者就是因为这种有点偷懒的命名方式具有像阿拉伯数字那样好记、好用、好理解的特性,所以就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赢得最多的媒体和受众的接纳。
如果认为这类的命名有愚蠢处,或者以为这类的命名很好,或者对命名的问题持无所谓态度,作为一个旁观者,我以为这几种观点都是有自己的道理的。不过有时候我们也不妨抱一点游戏的态度,不必很在意这样的命名究竟是谁的发明,姑且用着罢。
而且,比之从前的“伤痕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这一系列的命名来说,“60后”“70后”“80后”之类的命名也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和新鲜感,这应该能使“当代文学史”有关新篇章的论述显得更为生动一些罢。当然,这样的命名法不可能永远延续下去,如果“50后”“60后”也能成立的话,那么,从“50后”往下,我以为最多也就可以延展到“90后”“00后”而已。再往后,就该以崭新的命名方式来取而代之了。
当然,当前值得注意的命名方式还有一种所谓“类型文学”的模式,比如“校园文学”“青春文学”“悬幻文学”“推理小说”“新武侠小说”之类,这样的命名当然也有其合理性。但问题在于,许多作家的写作并没有涉及这些类型,而且我们都知道,很多作家的写作也绝不局限于某一类型、某种题材,许多有才气、有抱负的作家,其写作面大抵是宽广不拘的。对这许多的作家,我们恐怕是难以归为某一类型文学写作的旗下的。
而且我还觉得,把“类型文学”归为“后”系列命名之下的子命名并分别加以论述是行得通的,比如“70后”作家群写作的下一层级,完全可以再划出几个诸如“校园文学”“青春文学”“恐怖小说”“悬疑小说”之类的分支加以论述,比如“80后”作家群写作的下一层级,也完全可以列出“青春文学”“玄幻文学”“新武侠”之类的几个分支加以阐述,诸如此类。
再一个问题就是在各领域都使用得比较频繁的“新生代”这一概念,什么文学“新生代”、主持“新生代”、歌手“新生代”,诸如此类,不管这一批人是哪个领域哪个年代出生的,只要是新近冒出来的新人,媒体就往往以“新生代”冠之。不过现在看起来,“新生代”这种的用法似乎还会继续地用下去。其实,“新生代”提出之初,主要指的乃是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那批作家,如果“新生代”确定于此,则狭义的“新生代”与“60后”是可以互换的两个概念。
近几年有的“70后”或“80后”的作品出版时,也以“新生代”作家的概念来包装之,我以为这其实并不很恰当,因为这样一来,新生代”就变成了一顶覆盖整个“60后”“70后”“80后”三代作家的特大号帽子。在这样一个日益精细化的时代,有关的命名难道不应该细化一些吗?
如果“50后”最终得到了确认(“50后”中已经是“伤痕文学”“寻根文学”、“先锋文学”等群落中之重要人物的除外,“50后”或许是提供给那些还没有落实自己文坛位置的50年代生人栖身的罢),“60后”也最终得到了确认,则顺理成章的,“新生代”的概念就可以在“当代文学史”中暂时废弃不用了。反之,则“60后”的概念恐怕就难以取代狭义的“新生代”概念。
总之,不管怎样,我以为“70后”“80后”“90后”的命名尽管并不很科学,但也还是有一定道理的。而且这么多媒体都使用了这么些年,大家都习惯了,又何妨继续使用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