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珉按:从评论文章中吸取知识营养是我上网八年来最大的收获。在评论我的文章中,最珍贵者是批评文章,当时看了不舒服,但数月或数年之后细读,常常茅塞顿开,受益匪浅。大量批评我的帖子始于2003年,至今已下载400余帖,为便于集中浏览、温故纠错、增进交流,特开设“他山之石-网友批评(转帖)”专栏,存放已拜读的点名评论文章。
韩和元:无立足境,是方干净
http://www.chinavalue.net/Article/Archive/2008/4/19/110306.html
作者:韩和元 | 原创 | 2008-04-19 02:09 |
肖永健先生谈佛性,他说:陈不是佛,但他有佛性。见肖永健先生在我的文章《陈嘉珉的后现代生活》里评论道:韩先生这里确有不少知识,为陈嘉珉寻根的动机也值得肯定,但有点盲人摸象之感,只摸到其一,不知其它。犬儒主义与道、与佛只有一步之遥,也许被人们定论为犬儒主义者的人当中,就有佛在,至少有佛性在。因为他们的区别仅在于:“消极的消极”和“积极的消极”。在我看来,陈属于“积极的消极”。如果您认为陈是披了佛的外衣,想要帮他脱下,那么您认定的那个佛的概念,不成也罢——陈不是佛,但他有佛性。
这里首先要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陈嘉珉先生有没有佛性的问题,按照‘佛’的视角,我们可以明确的说不仅陈嘉珉先生有佛性,就是肖先生你也有佛性,当然我韩和元同样也具有佛性。因为佛认为凡有心者定当成菩提,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佛的原则就是平等原则,佛讲众生平等。凡有心者定当成菩提,一切众生都就具有了佛性了。
但佛又明确的说不仅陈嘉珉先生没有佛性,就是肖先生你也没有佛性,就是佛祖释迦牟尼也没有佛性,当然我韩和元就更不会具有佛性了。佛告阿难说:「阿难!当知诸法皆由因缘展转相生,是故轮回不能断绝。缘生法者,所谓老死;由生为缘,即有老死……此缘生法,即是诸佛根本法,为诸佛眼。是即诸佛所归趣处。」一切事物并非有造物主在那儿创造,只是「因缘展转」相生相灭,所谓「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都无自体。依此「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见(《中论》)。而《般若经》即《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也讲空,《般若经》认为“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1300年前,六祖慧能闻听了《金刚经》中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悟的清楚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佛说世界本来就是无,我写文章说:本来无一物,何处闹折腾,按佛理来说自然是成立的。同样世界本来无一物,何处来的佛,何处来的佛性呢!!!!所以陈嘉珉先生没有佛性的。
我们的肖先生却在经常念诵《般若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陈嘉珉先生那里看到了佛性,这让我想起了《红楼梦》一书的第二十二回,回目是“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谜贾政悲讖语”。在这一回中,宝玉听了一段《点绛唇》的戏文后,又和黛玉、湘云闹了一点小矛盾,随后就大有顿悟之意,他还写了几句偈语“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个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肖先生实在也就宝玉的那个层次——初看山是山的层次。在红楼梦里宝玉的局限,很快就得到了黛玉的纠正,我们的林妹妹过来看望宝玉,见他参禅占偈,觉得好笑,于是就再续了一句“无立足境,是方干净”。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