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C-NCAP标准在出台的近两年里不断遭受到质疑,各界人士对C—NCAP的标准和实施还有诸多说辞,尽管C-NCAP也确实还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有人甚至笑称C-NCAP是中国又一个“全国牙防组”,但我们也应该看到C-NCAP成立的积极意义,是C-NCAP标准把原本不被中国汽车消费者重视甚至忽略的汽车安全性能搬上前台,是C-NCAP标准使消费者在购车、厂家在造车上更具有客观上的指导意义。
C-NCAP的成立可以说是应运而生,伴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随着汽车保有量和汽车销售量的不断激增,中国的汽车市场客观上需要NCAP来作为中国新车的安全性能评定标准,并且在国家没有建立相应的机构来满足市场上这种需求时,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以企业行为来满足这个需求,所以它的存在有其客观必然的意义。
C-NCAP确立的标准不是无根之木,在国际上,几乎所有发达国家现在都已经采用NCAP评价程序。事实证明,NCAP对于车辆的安全性能起到了非常大的推进作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是在参照国际NCAP规程,结合中国交通事故中车体以及车内人员所受到的实际损害统计参数的基础上,推出了符合中国道路交通事故特点和车辆使用习惯的新车安全评估体系C—NCAP,参照它可以对车辆的安全性能进行定量分析。
说到这里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C-NCAP的运作机构——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是国资委所属大型国企,不归属于任何一个汽车企业,并且又具备国内最强的汽车技术研究实力,所以可以说C-NCAP在组织形态上是独立的,这符合作为一个评定机构的独立性的特点;由于C-NCAP本身不是国家有关部门授权或法定委托检测项目,从性质上看,属于民间性和公益性的行为,目前政府部门一时难以为此下拨专款。因此,C-NCAP从操作形式上必然要自掏腰包。现在社会上基于C-NCAP自掏腰包的这种操作形式提出各种质疑,但这恐怕也是C-NCAP自身想要摆脱的尴尬境地。
C-NCAP在成立之初的目的就是打造中国汽车最权威的安全标尺,并且在C-NCAP标准出台的两年时间里也在不断的完善这个标尺,汽车企业普遍对C-NCAP的推出表示重视,认为对提高汽车安全性很有意义,也符合中国实际,肯定会成为企业产品开发的重要依据。C-NCAP在筹备过程中就已受到国外的关注,一些国外公司已经开始对C-NCAP进行深入研究和试验,国外NCAP机构也对C-NCAP结合中国情况的试验和评分规程给予肯定。
无论是质疑还是肯定,C-NCAP在中国汽车市场上应该是必然存在的,可能生长在中国政策夹缝中的C-NCAP还有诸多的不完善,功能性还不是很强,但我们希望看到的是NCAP能在各方面的努力下逐步成长成一个独立,公平,公正的属于中国自己的C-NC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