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为社会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级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质量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此,为社会输送合格毕业生是高职院校的神圣职责。高职教育不仅使使高职院校的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还要让我们的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探究高职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缺失,并不是想说高职学生一无是处,而是想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那么高职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缺失的表现有哪些呢?
(一)高职学生人生价值取向的缺失。人生观和人生价值的问题,是关系人生伦理和实践的两个主要方面,同时体现着一定时代和社会的要求。人生是什么?从古到今人们做过无数的描绘,提出了许多的看法。人生不是盲目的,而是自觉的,受一定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导,人人都有人生观关;人人都有价值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价值观。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生目标的实现是人格的“精神之骨”,是人生的生命线,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各式各样的诱惑像巨浪一样地向大学生涌来,追求金钱和财富、享乐主义、利益主义、拜金主义等,对他们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影响,部分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选择出现了差错。如:有些同学说到别人旷课我也旷课,别人干什么我也干什么,没有了方向和目标。缺乏主流影响,有些同学受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影响,把“赚钱”、“升官发财”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在社会、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发生矛盾,有些由于家庭的影响好吃懒做,“少爷”、“小姐”式的大学生呈多元规划的趋势,放弃了人生的改造和学习。
(二)社会主义责任意识的缺失。责任感是一个信仰的表现,一旦没有了责任感将是非常危险可怕的事情。社会主义责任意识由于思想道德修养的缺失而得不到保护,每个人一生中有责任、有义务、有权利去履行自己的职责。如果责任感缺失严重,对高职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带来很大的影响,如果没有责任感就不会负责人,导致工作单位失去资源。对自身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阻碍。
(三)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机、动力的缺失。在高职学生中
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是不明确的。学习不是为了学的真正的知识和技能,而是为了一张“文凭”,没有学习的主动性,放弃了学习的最佳机会,缺乏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求知欲不强,缺少勤学苦练、艰苦奋斗的精神,对知识的学习做不到细化、理解、创新。他们既不思索又不求的优异的成绩,只是高呼“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的口号,对所学的知识不求甚解,导致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
(四)集体主义观的缺失。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集体主义精神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坚持集体主义原则,就是要坚持集体利益的知上性,坚持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统一性,坚持个人利益的合理性。集体主义原则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致的。主要表现为不习惯集体宿舍,不习惯集体生活,不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而缺陷的娇气、怕脏、怕累、怕苦、怕疼。同时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我行我素不愿参加办集体组织的各种活动,偶尔为一件小事发生争吵,甚至打架、表现的不尽人意。
(五)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缺失。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学校、家庭高度重视的重要课题,社会转型期所持有的各种社会问题不同程度地反映在大学生身上,在校园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有的学生上课注意力难以集中,爱走神;有的一拿起书就犯困、头晕;晚上躺在床上胡思乱想,毫无睡意,难以入睡;进考场心里乱跳、收缴发麻、头晕目眩;还有的怯懦、自卑、抑郁、孤独、郁闷、焦虑不安、厌学和厌世;思想压抑、失恋、精神萎靡不振,甚至有个别同学出现了轻生自杀的念头,真是一口气也说不完。诸如此类心理问题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以上事实也能看出,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并不仅仅限于心理异常、心理障碍者,而是扩展到了人际关系、学习、婚恋、生活等各个领域,涉及到每一位大学生。因此,要帮助大学生有效地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心理问题,及时消除不良心理因素,真正全面地健康成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六)高职学生诚心意识的确实。中国是一个诚心资源极为丰富的国家。我们的祖先在很早的时候就意识到,诚实信用是一切德行的基础,是最根本的道德原则规范和品质。孟子认为,客观真实是自然的法则。没有极端真诚而不能感动别人的事情。也没有虚伪欺诈而能感动别人的事情。《中庸》对诚做了全面而完整的论述,建立了一个以诚为核心的伦理道德体系,提出了“君子诚之为贵”的命题,认为有诚方有德,无诚则无德。诚信可为天地之道,为人之本,是与个体自身的道德修养有关系的。诚信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最核心的外在表现,是每个人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无形资产”,诚信还是一种需要,它是建立在高度自觉、完整自律的基础上的,是为他人着想、为社会着想、认真履行合同义务和责任来体现的一种需要。而诚信意识是当今社会职业道德的基础原则和基本道德规范,是高职学生在职业生涯中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德准则,要求人们在市场经济生活中讲信用、守诺言、诚实可信,而高职学生的诚信意识的缺失直接影响到经济社会。诚信意识的缺失与高职教育的“校风”、“学风”等大环境密切相关的,更于思想道德修养教育有直接的关系。人是社会人,学生亦是社会中的群体,目前诚信意识的缺失是社会关注的重点,而诚信是一切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
(七)高职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缺失。马克思曾经说过,交往是人类的必然。交往使人类产生了语言,交往使人们结成了一定的社会关系,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人际交往是大学生生活的基本内容之一。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老乡之间、室友之间、个人与班级以及和学校之间等错综复杂的社会交往,构成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网络系统。大学生处于一种渴求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发展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他们心理正常发展、个性保持健康和具有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的必然要求。社会交往也是大学生的基本活动之一,他在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同样以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授受为主要内容的职业教育,在教给大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交给了大学生们独处和排忧解难的新方式。如电视、游戏、电脑等等,很多学生宁愿独守这些机器,也不愿与人交往、交流、沟通、参与集体活动中。而反映的结果恰巧与职业教育倡导的人与人的合作、人与人的竞争产生了违背,难道不是吗?
(八)部分高职学生在评定奖学金过程中公平竞争意识的缺失。奖学金是对学生个人素质综合提高能力的认可和激励,但每年在奖学金的评定过程中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很多,大学生对奖学金的明争暗斗,受到利益的诱惑作出一些不正当竞争行为,这是学生在思想道德修养的有一个方面的缺失。有四个方面表现得较为明显,其一,学生中干部以权谋私,因为没办的评定小组中办干部占很大的比重。其二,伪造成绩,虚报、谎报测评分较为明显。其三,走后门、拉关系,以各种手段为自己谋利益,请客吃饭为常事。其四,经过竞争,不成功后相互揭短,伤害感情。人是经济的人,利益争夺是不可避免的,但要用一种理性、长远的眼光看这种竞争。
(九)高职学生社会实践、实习期间职业道德的缺失。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原则。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是高职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大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之前的一次重要的理论检验,,是了解社会、接触社会、巩固专业知识、拓展知识面、培养分析与解决实际操作问题的重要方面。但是一些负面影响是的高职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职业道德表现出不同的状况。如:期望值太高,在实践中的一些预期与实际(工作条件、工作环境)有差距,处理关系方面的偏差。遇到挫折就会失去斗志,没有把困难当成及机遇,没有勇气正视现实,导致在工作中很消极,而且在实践中缺乏集体意识,缺乏奉献精神。总的来说实践、实习就是工作,而学生反而不予重视,与真正的工作区别对待。由此可见,把上岗前的职业道德教育纳入高职思想道德修养教学的重点是刻不容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