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不减质量的思考


  “减负”就是减去中小学生的过重负担,不是把学生的负担全部减去,而是要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最终目的,培养和造就一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够有“德、智、体、美、劳”方面全面发展,必须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要引起全社会的重度重视,并共同努力做好这项重要工作,才能达到“减负”的目的。

  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特别是中小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础。我国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的家庭,生活条件也好了,家长有“望子成龙”的思想。希望子女女能够受到更好的教育,这是很自然的,学校和有关部门应该注意做好工作,把家长希望子女成才的迫切愿望、教师教书育人的思想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全面提高青少年的素质。学生的课业负担太重,心理压力很大,不利于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的教育教学不是单一的,对学生不但要进行知识教育,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纪律法制教育和校外活动教育。

  “减负”后学校和家庭要紧密合作,要求和鼓励青少年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在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教育方法的前提中,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家长希望子女要成才,必须要明白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多方面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道理和人才的成长要在社会实践和自身的不断努力中来实现的辨证关系。

  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是“减负”的重要工作,这个工作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可以完成的事,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只有加强综合管理、多管齐下,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才能使年轻一代茁壮成长起来。

  在“减负”工作中,尤其重要的是要加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校和学生一定要发扬正气,决不能让歪风邪气抬头。对学生中发生的不良行为,学校和有关部门必须旗帜鲜明地加以反对,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教育,并要加强对学生家长的工作。进一步治理学校内部和周围社会治安,切实保证学生有一个安静、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切实抓紧、抓好“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