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意识形态化


  传统文化的意识形态化

  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多家治国学说如法家学派、黑家学派、农家学派、名家学派、纵横学派、阴阳学派、兵家学派、儒家学派1等治国学说和政治理论体系,但最终一个个在政治的漩涡中或被分解吸收,或被淘汰融化,惟有儒家学说在学派林立的争鸣较量中建立牢不可破的官学地位,一统中国封建社会逾两千年而不衰。原因是自然经济与非市场化的生产方式是儒家学说的前提,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宗法族制社会组织是它的次级前提。因此从宗法血缘关系总结提炼出来的儒家伦理学便顺理成章地成为指导封建国家行为的意识形态,成为一种政治化的理论体系。而作为一种国家意识形态,又反过来规范与强化着国家的政治行为和宗法族制的社会习惯,并最后落实到对生它养它的小农自然经济与非市场化生产方式的维持与保护上。儒学的核心就是“治人”,形成了要当官,怎样当官的官本位思想,儒学国家意识形态化,并经过长期的社会化便形成了“权力崇拜”的政治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