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思想解放运动解放了那些思想?


  重庆思想解放运动解放了那些思想?

  2008年,重庆是一个“思想解放年”,3月26日,薄熙来在重庆市管领导干部现代经济知识培训班上作了《解放思想、扩大开放,把“314”总体部署落到实处》的专题报告,掀起了重庆思想解放运动的大序幕,次日,重庆市委办公厅下文《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大讨论的意见》。文件指出,要通过大讨论着力解决一些党员干部存在的三个问题:一是不敢解放思想;二是不愿解放思想;三是不会解放思想。

  2008年4月,市委书记薄熙来和市长王鸿举分别带领党政考察团,奔赴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省市“取经”,有比较才有鉴别,区县官员们发现:重庆近几年来有较快发展,但与沿海开放地区城市差距拉大了,这些考察是重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官员“洗脑”,也是一次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沿海开放城市与重庆签订1000多亿产业合作的订单。

  解放思想自上而下容易成功,因为官员掌握着最多的资源,是体制、制度的制订和执行者,如何平衡社会利益的平衡点,让绝大多数人民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解放思想就要动员广大市民的参与,寻找疼点、难点、着力点,人民群众反感“解放思想”务虚、空谈,重庆迄今为止未见到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大制度创新突破、产业脆弱,结构调整步履维艰,中小企业融资难未得到有效解决,“强政府弱市场”施政理念在重庆依然占主导,官僚主义、地产、规划部门“窝案”腐败现象如何从源头上惩治,“解放思想清风来,镇邪就该发令牌,陈规陋习皆突破,开放城池建蓬莱。”,这是重庆市民的声声呼唤,伴随着重庆华龙网上“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大讨论,伴随着面向公众、由重庆各级官员担任辩手的电视辩论赛,伴随着重庆“开放论坛”的思想盛宴,“解放思想、扩大开放”成为重庆使用频率最高、最热门的词语。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已在重庆形成浓郁的思想舆论氛围。官员带头解放思想是有力量的,但没有千千万万普通老百姓的关注、参与,解放思想的效果会打折扣,重庆已清醒看到这个问题!

  重庆思想解放运动解放了那些思想?综合《重庆日报》等媒体相关文论,笔者择其若干梳理要点,供参考:

  历史无数次证明:在一定条件下,同样的行为,因为思想观念的差异,结果可能大相径庭。只有先进的思想,才有先进的行动,才有一个地区先进的举动。

  先进的思想观念,是稀缺的资源,是潜在的“生产力”。谁抢占了先进思想的制高点,谁就把握了发展的主动权,就先人一步、先声夺人、先期发展。相反,那些思想迟钝、目光短视而又不愿“解放”者,就看不到商机、抓不住机遇,就会一步走错步步错,永远在落后的土地上徘徊。

  中国30年改革史证明,凡是改革的先行者,都抢占了先进思想的“高地”;凡是改革的落伍者,都陷入了落后观念的“泥潭”。

  解放思想,就是要让我们想得到、看得远、干得好。

  制约重庆大开放的“短板”,恰恰是思想观念。重庆要扩大开放,就必须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就是“让思想冲破牢笼”,摆脱一切陈规陋习、条条框框的束缚,斩断一切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的羁绊;解放思想,就是睁大眼睛看中国、看世界,让重庆的大门敞得更开。

  思想解放的空间,决定了发展的空间。没有思想解放的空间,就没有科学发展的空间。

  长期固守一隅,习惯于千篇一律,就会形成顽固的思维定势,不敢越雷池一步。

  重庆地处内陆,境内群山绵延、河川纵横,一些人容易形成浓厚的“盆地意识”、“峡谷思维”,思想僵化,视野封闭,甚或夜郎自大。有的同志做规划、定决策、谋发展,很容易受困于“内陆型思维”,总认为,大海离我们太遥远,重庆没有沿海地区的区域优势,发展外向型经济“先天不足”。故而,思想不新、思维不活、思路不宽、动力不足,不敢解放、不愿解放、不会解放,即使参与了“解放思想”的讨论,也只是跟着空发议论,贴上一个“解放”的标签,思路仍然冲不破“牢笼”,改革仍在原地“打转”。

  思想观念的差距就是最大的差距。最大的思想障碍是“等靠要”,最大的落后意识是“盆地意识”。

  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到邓小平南巡讲话,从开辟改革开放道路,到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目标,每一次改革开放的“大动作”,都是思想观念的“大解放”。

  思想解放的过程,就是开阔眼界的过程、深化认识的过程、目标提升的过程。解放思想具有阶段性,不会一踯而就、一劳永逸。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每一次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感觉不到危机,是最大的危机。要善于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倡导的用“三把尺子”量过去、量现在、量未来,用“三把尺子”量思想、量差距、量压力。“量”的目的,是深刻认识自己、认识对手、认识全局、认识规律;由此,量出开放意识、世界眼光、发展思路。

  解放思想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让人们从陈旧的发展观中解放出来,如果一说解放思想,就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在经济建设上,而将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环境建设等等统统抛诸脑后,这样的解放思想,背离了时代的要求,我们搞它干啥?

  解放思想绝不能坐而论道,绝不能搞形式走过场。坐而论道,是一种思想漂浮、作风不实、光说不练的典型表现。对这种吹起牛来天花乱坠,干起事来却一事无成的人,群众历来都是最反感的。而形式主义的特点,就是把形式和内容割裂开来,只重形式忽视内容,热衷于表面上的轰轰烈烈,却不注重实际效果。无论是坐而论道,还是搞花架子,都是一种伪解放、假解放,其目的无非是为了博彩、为了“过关”,而不是真枪真刀地触及矛盾,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

  解放思想从来都不是为解放而解放,解放思想不是空谈,不是“做秀”,而是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对重庆而言,要取得更大发展,关键在解放思想,核心是扩大开放。重庆对外开放的广度、深度和力度,重庆开放型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就是检验新一轮解放思想效果的一块试金石。

  工作中习惯于行政命令,习惯于用计划经济的老套路解决发展中的新问题,发展思路窄,工作方法死,缺乏创新性、创造性;制定政策时照搬照抄多,结合实际少;不善于学习和思考。更有甚者,个别同志不管什么事情都信奉“等、靠、要”,等上面发文件,作指示,靠上级给资金、给政策。而不是主动进取,积极想办法,动脑筋。凡此种种,就是思想不解放的表现。如果根本就意识不到自己该解放思想,这种人的思想就更没有解放。当下,这些思想观念,已成为妨碍重庆又好又快发展的“绊马索”和“拦路虎”。因此,惟有破除这些思想观念,重庆才能实现科学发展。

  承认差距,就要奋起直追。解放思想不是一句口号,也不是一个标签,一贴了事,而是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是科学发展的一种境界。解放思想,更是一种自我革命,就是在痛苦的否定和反思中实现蜕变。

  何谓疼点?简而言之,就是发展中的瓶颈制约因素,在消除疼点的过程中,我们又必然会遇到不少有待破解的难点。“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大讨论的目的,就是要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全面查找重庆发展中的疼点、难点。

  消疼点、破难点,我们要坚决冲破“内陆城市不宜开放,不能开放,开放难有作为”的思维定势,以强烈的开放意识,以强有力的举措,集中力量解决重庆开放型经济发展中“不协调、不全面、不平衡”等突出问题,提高重庆对外开放的总体水平,“变重庆内陆为开放前沿”。消疼点、破难点,我们还要抓住机遇难求的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用好先试先行权,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干别人没有干过的事,大胆探索、大胆实践,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体制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尽快建立统筹城乡的制度体系,把重庆建成名副其实的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

  “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大讨论的首要目的是什么?就是全面落实“314”总体部署。

  解放思想既是一次“灵魂革命”,又是一次“生动实践”。解放思想不是为解放而解放,不是从概念到概念的“自我循环”,解放思想的目的是指导实践,并在指导实践中接受检验。

  在全面贯彻落实“314”总体部署的过程,也是“解放思想、扩大开放”的过程。能否全面落实“314”总体部署,是检验大讨论活动成败的一块试金石。

  对照“314”总体部署中的三大定位、四大任务、一大目标,我们能清楚地看到差距有多大、任务有多重,实现这些定位、要求还有多少事要做。

  建设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一是要有大的经济规模,二是要有较快的发展速度。至少要具备这两个条件,才具有极化的功能,才能成为增长极。

  重庆的市情很特殊、任务很繁重,就会看到“314”总体部署中的每一项任务要求都很高、目标很具体,针对性很强,就会由衷产生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相比之下,按我们现在的思维、方法和发展模式,按现在的速度、效率和工作质量,五年以后不可能实现“314”总体部署,就是十年以后也不可能建成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

  “314”总体部署既是一个很高的目标,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发展思路、发展内容、发展途径等诸多方面的课题,如果我们依然停留在原有层面,受困于传统思维,束缚于传统发展模式和路径,我们就难以实现新突破,创造新跨越。因此,在大讨论活动中,我们要力求结出丰硕的思想解放成果,并把这些成果运用于推进重庆科学发展实践,依靠全市上下整体联动,集中优势兵力,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一个个破解突出矛盾,科学扎实地推进“314”总体部署实施,演绎一场气势恢宏的“活剧”。

  “314”总体部署的推进力度,取决于思想解放的程度。只有超常规的思路、超常规的运作,才有跨越发展的奇迹发生。

  浙江一些地方,人多田少、没有任何资源优势,但精明的浙江人,依靠创新思维,在全国以至全球配置资源,建成了凝聚度高、辐射力强的大市场。这说明,比起各种有形的资源,无形的创意、超常的思维,更有价值。

  重庆落实“314”总体部署的过程,就是进一步改革攻坚的过程,必然会遇到思想观念上的束缚,面临前所未有的矛盾和挑战,触及深层次的体制机制羁绊,因此,我们不能按部就班走老路,要以思维的超常规、战略的超常规,来推进这场伟大的实践。

  一些同志仍停留在城乡分治的思维上,固守现行土地政策、户籍制度、社保制度,怕越“底线”,怕“违规”,倘有人稍有一点“突破”,便大呼小叫,困惑不解。他们不知道,城乡统筹,就是要突破城乡分割的体制机制,使城乡资源优化配置、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共荣共赢。他们不知道,土地制度改革,就是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的突破口,牵一发动全身,把它视为“禁区”,不敢越雷池一步,整个城乡统筹发展就会进退维谷,落实“314”总体部署就是一句空话。

  思想解放的力量是无形的,也是实实在在的。要以大讨论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落实“314”总体部署,发动更多的干部、群众参与讨论,在更大的范围内求策问计,激活创新思维,听取真知灼见,让全社会的创造热情充分涌动。依靠解放思想释放出的巨大能量,破除“本本主义”,打破“条条框框”,冲破“陈规戒律”,在思路上高人一着、在改革上先人一步、在创新上快人一拍,抢占思想制高点,打造经济新高地,真正把重庆引导到又好又快发展之路上。

  “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结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今后,在一切工作中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继续解放思想。”邓小平同志犹言在耳。

  思想解放不是目的,而是实现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的手段。

  蔡律 2008年7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