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长江的人
践行江海直达:有机会听他畅谈长江、江海直达航运和武汉建设海港的设想,有一个感觉——他读懂了长江。他是谁?他是武汉创新江海运输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袁厚安。他凭着30多年的航运经营经验,几年前他大胆提出,如果将内河航运思路和眼光,放在江海直达(这个提法也许不是他的首创),服务中国东部沿海、东南亚国家的广阔海域,带来的决不仅仅是降低本地企业的运输成本,而是空间巨大的船运产业。结果,他做大了,2003年4月成立创新江海,经营中国沿海及长江干线矿石、煤炭、钢材、水泥等货物的江海直达运输,为武钢、海螺、马钢、南钢、新余钢厂等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地区的冶金、建材行业提供“安全、快捷、价廉、守时”的服务。他率领团队首开海矿进江“三程运输”变“二程运输”的历史先河,从宁波港江海直达运输矿石到武钢,引发了长江沿线一场运输方式革命……
突破长江航运瓶颈:长江航运竞争激烈,巨大市场却被墨守成规的思维束缚,是他,突破了“极限”。袁厚安设想:设计一种肥胖型、可变吃水,适应枯水行船,可降低尾楼高度和桅杆可倒式,以便通过大桥的5000吨新船型设计出来,斥资2200万元建造的新船“江夏”轮下水。1997年5月6日,满载5000吨铁矿石的“江夏”轮从南京长江大桥下驶过,由宁波直达武钢,打破了直达武汉轮船的最大吨位纪录。
整合市场资源:借江苏人资金,浙江人技术,由武汉人经营。袁厚安和他的团队有如此创意,于是,吸引了各路资源:有钱的江苏人看好,一掷2个亿。浙江的造船厂平均造价比武汉本地低30%。
武汉可建成内地最大的海港城市:长江中游沿线是中国海岸线的自然延伸。2007年12月,袁厚安总致信湖北省委书记罗清泉,提出建议:长江中游沿线不仅仅是中国内河航运岸线,而是中国海岸线的自然延伸。作为重要长江港口的武汉港,也应定位为具有海港功能的长江上最大的内河航运中心,作为通达沿海、海外的起运港和到达港,而不仅仅是上海港的“喂给港”。确定这个定位,武汉港下一步可形成一个以武汉航运中心为主体,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港口为组合港的港口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