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历届奥运开幕式:期盼风景这边独好


奥运开幕式七大猜想 凤凰点火炬靓颖唱主题曲

                                  盘点历届奥运开幕式:期盼风景这边独好

 


  奥运会开幕式历来是奥运会的重头戏。北京奥运会开幕在即,中华儿女满怀信心、充满期待喜迎奥运。届时,奥运史上那难忘的一幕幕开幕式,都成为美好记忆瞬间—— 盘点1896-2004奥运开幕式,我们期待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更加绚丽多彩,我们祝福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更加星光灿烂。相信这边风景一定会春光明媚!
 
  今天距北京奥运会倒计时迈入个位天数。国家体育场中,开幕式的彩排工作正在鸟巢有条不紊的进行。据悉,8月8日之前,奥运会开幕式还将进行三次带妆整体彩排。将力保8月8日开幕式当天演出的万无一失。而将在之后的彩排中,进入现场的观众也是经过严格筛选的,对外仍需“守口如瓶”。面对观众挑剔的眼光,张艺谋的心血之作能否迎来头彩,值得期待。而火炬点火的悬念仍将继续......

        谁来点燃奥运主火炬?用何种方式点燃主火炬?点火仪式是奥运开幕式最为激动人心的环节,巴塞罗那奥运会飞箭点火的惊艳,悉尼奥运会水中点火的神奇,都给我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北京奥运会将以怎样的点燃主火炬仪式给世界惊喜,开幕式有哪些亮点?为你带来种种猜测和遐想,是浴火重生凤还巢,九龙戏珠耀九州,还是鹊桥相会话团圆,一鸣惊“奥”能否让历史永恒铭记呢?

  奥运赛场上,奥运健儿是速度、力度、技艺和智慧的较量,也有心理的比拼,不失意、不退缩、不彷徨;奥运赛场下,奥运健儿面临的是人生、情感的挑战。奥运赛场上,奥运健儿视比赛方为最大的较量对手;奥运赛场下,真正的对手是奥运健儿自己。奥运赛场上,奥运健儿崇尚“更快、更高、更强”;奥运赛场下,奥运健儿崇敬“友谊、和平、进步”,点亮世界,不失奥运健儿英雄本色,创造一个个五环奇迹......

  当北京奥运会成为辉煌的历史,离开了那一刻,你还有美好的回忆,永远不忘记,你还会留恋北京奥运会......

 

1896-2004奥运开幕式大盘点

 

第一届(1896,希腊雅典)

 

最具历史意义的开幕式

 

293届古代奥运会的火种由顾拜旦重新点燃,奉宙斯之名的休战日体能冠军赛,注入了和平、友谊、公平竞争和身心和谐发展诸元素,转变成全人类的健力美欢场,体育与和平、自由与沟通的全球化新纪元由此揭开。本届奥运会开幕式观众达8万人,这个纪录直到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才被打破。

 

第二届(1900,法国巴黎)

 

没有开幕式的奥运会

 

这届奥运会名为“国际体育锻炼和运动竞赛”,却成了巴黎世界博览会的附属品和形象广告,它的开幕式更被世博会的开幕式所取代。运动员们在展台边、郊外树林里度过了5个月的冗长赛期,甚至与消防比赛一起进行,可圈可点的只是妇女首次成为奥运赛场的参与者而非看客。本届没有主会场,也没有开幕式。有些运动员甚至到死都不知道自己参加过奥运会。

 

第三届(1904,美国圣路易斯)

 

最不被重视的开幕式

 

圣路易斯万国世博会主席大卫·弗朗西斯宣布了本届奥运会的开幕,但你几乎见不到国际化的阵势,因为来自美国之外的运动员只有42人,其中一些运动员还要兼顾世博会的参展工作。而“人类学日”的种族歧视性展览,令顾拜旦耻于到此参加奥运会。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和国际奥委会主席顾拜旦都没有参加开、闭幕式,二者同时缺席也是奥运史上唯一的一次。

 

第四届(1908,英国伦敦)

 

最潮湿的开幕式

 

这是一个潮湿的开幕式,雾都伦敦偏逢连夜雨。围绕国旗的政治因素拧巴了一下,令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没得到一个体面的代表团入场式。5次摔倒在跑道上、跑错了方向最后被取消了比赛资格的马拉松选手皮耶特里,比开幕式更令世界印象深刻。本届奥运会首次规定开幕式上各代表团应服装统一,在本国国旗引导下列队入场,为以后各届开幕式创下了先例。

 

第五届(1912,瑞典斯德哥尔摩)

 

最正式的开幕式

 

科罗列夫运动场为奥运而建。阳光下,在银喇叭的伴奏声中,电影胶片、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五世和37000多名观众见证了来自五大洲28个国家的运动员入场,瑞典姑娘们进行了精彩的歌舞表演。顾拜旦称之为“一届充满魅力的盛会”。本届奥运会首次举行了隆重的开幕仪式,并从此形成传统。

 

第七届(1920,比利时安特卫普)

 

最具仪式感的开幕式

 

上午在市中心教堂为一战阵亡的奥运名将举行弥撒,下午在运动场成为开幕式主题的是和平与誓言:火焰是为了悼念,和平鸽是为了憧憬,源自古代奥运会的选手宣誓仪式是为了公平竞争,全世界在代表五大洲的奥林匹克五环旗下相聚。第一次升奥林匹克旗、放和平鸽,第一次举行运动员宣誓仪式。为了纪念协约国当中牺牲的将士,在开幕式上点燃了象征胜利的火焰,此后点燃火焰成了大家非常熟悉的点燃奥运圣火的前奏。

第八届(1924,法国巴黎)

 

最规范的开幕式

 

巴黎人第二次拥抱了现代奥林匹克,这在当时绝无仅有。当日上午于天主教堂举行庆祝弥撒,以示对神灵之敬畏;下午在体育场举行正式开幕式,奏法国国歌后,法国总统加斯顿·杜梅尔格放飞白鸽,以示对和平之渴慕。这次奥运开幕式因其规范而成为众人称颂的最佳范本。

 

第九届(1928,荷兰阿姆斯特丹)

 

最富立体感的开幕式

 

荷兰人接过了1928年奥运会的圣火。这是真正意义上的首次奥林匹克圣火,火种来自奥林匹克发源地——奥林匹亚山,经过漫长的火炬传递,抵达荷兰。7月28日举行的开幕式堪称早期最富形式感、最立体的开幕式之一——不仅鸣放了礼炮,荷兰人还在高空展示了强大的飞机编队。奥运火炬传递活动从本届奥运会开始。为了表示对希腊在奥林匹克运动中地位的尊重,从本届奥运会开始,希腊代表团第一个入场,东道主排在最后,其他国家则按东道国文字顺序排列。以后的历届奥运会就延续了这一形式。

 

第十届(1932,美国洛杉矶)

 

最抚慰心灵的开幕式

 

阔别28年之后,奥林匹克再次莅临美洲大陆。但此时的美利坚已非往日的年轻、兴旺、生机勃勃,而是衰退、萧条、一蹶不振。为避免圣路易斯奥运会无人喝彩的尴尬,此次开幕式,美国人走足程序——总统宣布开幕、运动员入场、升会旗、唱圣歌、点燃圣火、放飞和平鸽、鸣放礼炮、运动员宣誓等,一项都没有少。10万名观众参加了开幕式,创下了新纪录。

 

第十一届(1936,德国柏林)

 

记录奥林匹克耻辱的开幕式

 

早在两年前,国际奥委会就已决议恢复古奥运会旧制。开幕式上,纳粹元首希特勒拥抱白衣小女孩、放飞和平鸽的举动本应是奥运史上令人感动的场面之一,之后却因希特勒悍然发动二战,成为现代奥林匹克永远的耻辱。

 

第十四届(1948,英国伦敦)

 

最来之不易的开幕式

 

阔别奥林匹克40年之久,战胜国英国以和平卫士之角色,再次点燃奥林匹克之火。战后之英国民生凋敝,经济不振。这次奥运会也因此小而精,短且美。血洗的和平赋予了此次奥运会浓重的反战意味,放飞和平鸽时,从未如此动人心弦。电视直播首次被引入现代奥运。

 

第十五届(1952,芬兰赫尔辛基)

 

最抚平伤痕的开幕式

 

首次将火种从雅典空运到丹麦,象征着突破极限并不局限于体育范畴。于本届奥运会上亮相的胜利女神图像被选作奥运会奖牌正面图样并沿用至今,成为奥运史上的一大经典。

 

第十六届(1956,澳大利亚墨尔本)

 

最倡导团结的开幕式

 

南半球国家第一次承办的奥运会,最令人难忘的场面是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联合参赛,他们在《欢乐颂》的伴奏下,使用有五环标志的黑、红、黄三色旗为团旗共同入场。体育超脱了政治的束缚,被还原成人和人之间的交流方式。

 

 1896-2004奥运开幕式盘点 各具特色令人难忘

第十七届(1960,意大利罗马)

 

由海路传送火炬的开幕式

 

罗马为迎接圣火的到来举办了持续不断的欢庆活动,整个城市都沉浸在奥运氛围当中。为了表示对本届奥运会的重视,罗马教皇参与开幕式并发表讲话,以示隆重。在希腊古代奥运会遗址取得火种后,希腊的火炬接力手将圣火传至雅典,再经由海路送到意大利的西西里岛,展开全国传送。

 

第十八届(1964,日本东京)

 

最具反思意味的开幕式

 

圣火首次在亚洲点燃,这一年也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复兴70周年。为了纪念顾拜旦,开幕式播放了他在1936年奥运会上的法语讲话录音:奥运会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加;生活的本质不是征服,而是奋斗。点燃主火炬的是生于广岛原子弹爆炸那天(1945年8月6日)的早稻田大学学生坂井义则,提醒人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美国发射了“辛科姆”卫星,向世界各地转播,这在奥运会史上还是第一次。

 

第十九届(1968,墨西哥墨西哥城)

 

最多画外音的开幕式

 

开幕式前,墨西哥警察和军队与参加示威的学生发生了血战,至少死亡267人,举世哗然。但奥运会还是如期开幕,墨西哥总统狄亚斯和年已81岁的国际奥委会主席布伦戴奇主持了开幕式。点燃主火炬的是墨西哥20岁田径(搜吧) 女选手巴西利奥,她是奥运史上第一个点燃圣火的女性。本届开幕式上首次列入裁判宣誓。

 

第二十届(1972,德国慕尼黑)

 

最悲伤的开幕式

 

国际奥委会的传奇主席布伦戴奇用德语发表了他在开幕式上的最后一次讲话。但是,这届奥运会注定是悲伤的,“慕尼黑惨案”震惊世界,并引发了一系列政治事件。开幕式有女运动员宣誓。把由军人护送奥林匹克旗帜入场全部换成运动员护送,充满了人情味。

 1896-2004奥运开幕式盘点 各具特色令人难忘

第二十一届(1976,加拿大蒙特利尔)

 

最惨淡的开幕式

 

非洲国家大面积退出本届奥运会。最终,应邀参赛的有92个国家和地区,运动员数比来的记者(约7800人)还要少。本届奥运会圣火传递过程与众不同,采取了卫星传递;主火炬由一对青年男女点燃,在奥运史上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由两个人共同执行使命。

1896-2004奥运开幕式盘点 各具特色令人难忘
 

第二十二届(1980,苏联莫斯科)

 

最意识形态的开幕式

 

开幕式当天天气不佳,主办方不得不出动6架飞机,在云层中喷洒化学药剂,驱散飘浮在体育场上空的乌云。当时国际奥委会承认的140多个成员国,有2/5的国家和地区抵制了本届奥运会,在开幕式上有的国家只有旗手入场,有的国家不举本国国旗而举奥林匹克五环旗。从点火、运动员宣誓到裁判和官员宣誓,全是苏联人。

 1896-2004奥运开幕式盘点 各具特色令人难忘

第二十三届(1984,美国洛杉矶)

 

最商业的开幕式

 

洛杉矶奥运会的最伟大之处在于贡献了大型体育赛事的商业运营模式,它让现代奥运会从此走出资金困境。开幕式表演由好莱坞著名导演戴·沃尔帕主持。点燃主火炬的创意令人惊喜:一个“太空人”“飞”过体育场,然后点燃五环形状的引火装置。

 1896-2004奥运开幕式盘点 各具特色令人难忘

第二十四届(1988,韩国汉城)

 

最东方的开幕式

 

最成功的奥运歌曲,最具东方文化气息的表演,冷战期间的最后一届奥运会。本届奥运会主题曲《手拉手》让人记住了汉城,是至今最成功的奥运会主题曲。点燃主火炬的是象征体育、科技和艺术的二男一女——舞蹈演员孙美贞、教师郑顺万和马拉松运动员金元铎,同时创下奥运历史的一项纪录。

第二十五届(1992,西班牙巴塞罗那)

 

最受欢迎的开幕式

 

自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以来,奥运会首次没有遭到任何国家的抵制。新生的南非也踏上了奥运会的舞台。通讯卫星同时用32条线路向五大洲约35亿观众实况转播开幕式的盛况。本届奥运会的点火仪式是残奥会射箭奖牌获得者雷波洛用弓箭将火种射向70米远、21米高的圣火台,据说他为此操练了不下2000次。

 1896-2004奥运开幕式盘点 各具特色令人难忘

第二十六届(1996,美国亚特兰大)

 

最具梦幻色彩的开幕式

 

光影的绝妙搭配、宏大的舞台设计、绚丽的色彩,亚特兰大成就了科技与梦幻的完美结合。美国梦与南部风情、体育精神与人文关怀、奥林匹克精神的百年华诞,在阿里用颤抖的双手点燃火炬那一刻得到升华。同时他因为病痛而不停抖动的双手以及坚毅的面孔,被誉为奥运会史上最感人的镜头之一。

 1896-2004奥运开幕式盘点 各具特色令人难忘

第二十七届(2000,澳大利亚悉尼)

 

最具想像力的开幕式

 

悉尼把水与火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瀑布中央点燃圣火极大地刺激了人类的想像力,奥运会开幕式也因此成为了各主办国竞逐各自创意的舞台。以“自然”为主题,也极力展示人和环境完美相处的主张。

 1896-2004奥运开幕式盘点 各具特色令人难忘

第二十八届(2004,希腊雅典)

 

最具古老文明色彩的开幕式

 

地中海文明、圣火和奥运精神的发源地、神话与人类文明的起源。本届奥运会火炬传递首次传遍了五大洲,并首次到达了非洲和南美洲。火炬台慢慢放倒,被点燃之后又慢慢立起,象征奥林匹克的一种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