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自己喜欢的生活——像鲁迅那样生活(一)


过自己喜欢的生活

——像鲁迅那样生活(一)

在这个世界上,我最崇拜的人是鲁迅先生。这倒并不是因为自己正学着写杂文,而先生的杂文被公认为是写得最好的,于是就爱屋及乌地崇拜开了。鲁迅研究专家王富仁先生的一段话就很好地说明了我的崇拜理由,“鲁迅虽然一生不那么顺,但活得却像个人样子。人就这么一生,窝窝囊囊的,想说的话不敢说,想做的事不敢做,明明对人对己都有好处,却还是不说,专捡那些对人对己都没有好处但能讨人喜欢的假话大话说。我喜欢鲁迅,就喜欢他说的不是假话大话,说的不是专门讨人欢心的话。”能活得像个人样子,说自己想说的话,做自己想做的事,这就是我崇拜鲁迅先生的理由。也许有人说,你的这个崇拜也太小儿科了,太缺乏远大理想了,这种说法没错,但不管怎样,我就是想像鲁迅先生那样地生活。

我想像鲁迅先生那样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来过。先生做过官,从1912年到1926年,他在北洋政府教育部任职长达十四年之久,官居社会教育司第一科(实际上就是当时关于文化艺术方面的最高管理机构)科长兼教育部佥事(相当于四等或五等文官)。在任上,先生励精图治,曾经受命设计过国徽,领导和参加过京师图书馆、通俗图书馆、历史博物馆的建设,亲自参与了汉字注音字母的确定。尽管先生才华卓著,能力突出,工作出色,但先生不愿与为袁世凯复辟帝制摇旗呐喊的恶势力合作,还公然反对当时的主旋律“尊孔读经”,以致被领导看作了“刺头”,所以官职只能原地踏步;后来由于写作抨击黑暗现实的杂文,被列入当局的“黑名单”,仕途随之走到了尽头。在当官的同时,先生还在好几所大学里教过书,但学校能给他幸福的生活吗?他在给一位文学青年的复信中说过这样的话,“学校是一个秘密世界,外面谁也不明白内情。据我所觉得的,中枢是‘钱’,绕着这个东西的是争夺,骗取,斗宠,献媚,叩头。”鲁迅先生不愿在金钱之下呼吸,不愿过那种令人窒息的痛苦生活,只好把从事教育的神圣工作失望地放下。官不当了,书也不教了,鲁迅先生最后就到了上海,成了一个住在半租界里的自由的文化战士,靠着自己的一枝如椽巨笔,先生赚取了丰厚的稿酬,过上了优裕的生活。

先生居然敢丢掉有优厚待遇的固定工作,去做一个不被人们看好的自由撰稿人,这种卓然不群率性而为的风度,让我敬佩不已。虽然我无官可辞,也没有勇气丢掉眼前的这份鸡肋式工作,但我完全可以活出自己,把那些束缚自己人性使自己时刻处于卑微状态的无聊生活通通扔掉。什么职称呀,名利呀,都让他们见鬼去吧!备课组长总算辞了,但那个狱卒式的班主任还没辞掉,《余生不做班主任》的文章也写了,而且已经登到了今年222日的《杂文报》上,下学期这个班主任无论如何是不能干了。不受那些无聊烦琐的杂事干扰,我就能专注于读书写作、教书育人,这样的简单生活更适合自己,能最大限度地活出生命的精彩。先生榜样的力量确实是无穷的。这几天,我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最后终于推掉了一桩待遇不错的文字工作。这种工作完全打乱了我的生活节奏,使我想看的书看不成,想写的文章写不成,却去为他人做嫁衣裳,去写那些应命文章、应景文章,自己的生命却被一点点地销蚀掉,即使赚再多的钱又有什么用呢?人,整个成了赚钱机器,而我是坚决不能做这样的机器的。(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