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直航包机看海峡两岸人资往来


2008年7月4日,两岸周末包机正式开通,对于像我一样经常往来两岸间的台湾人来讲,是件再令人振奋不过的事情,个中意义也不仅仅是无需中转那么简单。两岸直航恢复,对台湾旅游、酒店、零售、餐饮业界将会带来不少生意,同时加强两岸经济的对话。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台湾居民来大陆累计超过4703万人次,超过台湾地区总人口的两倍;超过100万的台胞在大陆投资兴业、求学深造、就业就医、生活居住。伴随每周末包机航班的开通,两岸的人力资源无疑将进一步融合,各自优势趋于平等。

最近两年我在北京住着,看到台湾人在北京的数量像无性生殖细胞一样,一个变成两个;两个变成四个,越来越多,不停的在增长,但是我看到台湾人在北京发展的优势却是越来越少。

记得99年到北京的时候,各大外商公司所用的高级干部几乎都是来自台湾、香港或新加坡的海外华人或留学生背景,只有很少数的大陆人能够爬到外商高管的位置,因为大陆人以前能出国的不多,英文不好,若要在外商公司上班,文化也有很大的隔阂,沟通不容易的情况之下,让外来的和尚念了很久的经,现在看来差不多也该还给大陆人了。

大陆人这十年的成长很快,文革那一代没有读到书的断层,已经被后起之秀给追上来,反正人很多好挑,捡一捡总能找到些能用的,所以越来越多企业开始聘雇大陆人,毕竟人家土生土长,对本地的文化或背景,不需要学习,马上上手,没有任何的隔阂。

于是我看到现在来北京的台湾人,大致上成三种格局,第一是来创业的,这一年我看到很多台湾人到北京来创业,包含我自己,希望能在大陆的市场上抢占一片天空,从互联网到金融服务;从餐饮到名牌服饰,各行各业的台湾人从台湾拼到大陆来。

第二是到台湾人的公司打工的,新旧台湾人在大陆打天下,还是需要自家人帮忙,特别人在海外,故乡同胞自然而然就变得比较亲近和信赖,因此通常很愿意聘用台湾人一起打拼,所以台湾人的公司里还是会用些台干,只是和多年前的比例相比,已经降低不少,但还算有些机会。

第三种是最近增加不少的中低层干部替外商公司或是大陆本土公司工作,俗称的台劳,我认为这种类型的台湾人应该会在大陆越来越多,因为以北京上海地区的薪资水平来说,大概已经不输给台北,但企业如果请大陆人,劳方和资方总共要缴的税金和保险,高达47%,比方说如果劳方实拿到手的现金是一万元人民币,资方需付出一万四千七百元人民币的实际支出;但如果是请台湾人,缴给政府的前最高约20%,也就是给台湾人一万元现金,资方只需付出约一万两千元的薪资成本就好,而且台湾人比大陆人好用,我有个在当台劳的朋友有一天和我说“我知道我们老板为什么那么喜欢用台湾人了,因为台湾人很少朋友、没有亲戚在大陆,周末要叫来加班,没有任何理由和借口不来”,所以一周工作六七天都是常态,反正一个人在家闲着不如来上班。周末包机后,这一点“优势”或许也自然削弱。

不管是哪一种类型的台湾人在北京,或是我上面没有归纳出来的台湾人,我认为在北京的竞争是全球化的,我们除了要和大陆本土的人竞争,还要和来自世界各地的精英较劲,要凭的,就真的是实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