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柳欧苏行草隶魏巨笔如椽翰墨传世;德艺福寿卓尔不群高品若玉神韵长存——中锋人生”——台儿庄“古镇书圣”王履安老人去世周年忌日就要到了。追宠者们期望用个什么方式纪念一下。那天一起座谈,大家不约而同地忆起了我为老人撰写的这幅挽联,对老人一生钟情书艺学而不厌,传道授业诲人不倦的艺术造诣与如玉美德给予由衷的评价。当时我就突发感慨:人生如斯,不枉也!( 相关链接: 《王履安:老树春深更着花》) 王履安老人德艺双馨,人们才会在他不在人世之后怀念他,称颂他。和王老相比,有些艺者只能永远望其项背了。在他们身上,最突出的差距就是“三欺”——欺师、欺世与欺友。 先说“欺师”。欺师者,顾名思义,就是不尊重、不感念或者轻慢轻蔑老师。就有这样的人,在学艺之初,虚心求教,拜师学艺,大凡有些名气着,对外皆称己师,言下之意,自己也是得其真传的名门弟子啊。渐渐地技艺日臻,能够独挑门面的时候,问及师从,便选将更高层次的家门来报,至于此前的师者,则会将其降格,称之为学兄学弟了。照此逻辑发展下去,一旦自己的技艺更上层楼之际,从原来师生关系演变来的学兄学弟之间,可能会演变为新的师徒,只是此师徒已经非彼师徒了。于是,茶楼酒肆中或沙龙笔会上,言语间就有了种种微妙的变化,甚至对早先顶礼膜拜的老师出语轻慢轻蔑,让人愕然。 尊师重道,是国人的传统美德。俗人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武林界最大的戒律是“欺师灭祖”这是对师者的至尊。由此演绎,对师不尊就是不孝之子,不肖之徒。不肖不孝者,人人不齿。作为从艺之人,因为“欺师”而为人不齿,纵有天大之才艺,人们也不会追崇的,更别期待百年身后有人自发怀缅了啊。 再说“欺世”。欺世者,盗名骗人也。总有些人成名心切,在有了一些成就,赢得一些赞誉之后,就沾沾自喜,志满意得,飘然若仙了。喜欢听别人尊崇自己是教授、大师、国际某家、国家某级某家,然后就自己将其冠冕堂皇地招贴在自己身上,甚至冠以“著名”“实力派”之类的副词,印到名片或者招贴上,加以炫弄,还希望媒体也照着去说,好像不如此就不足以提升自我身价。其实知其底细的人都知道,他名后的那些词缀和名前的那些副词并不是现实或者现时还没有达到。 不是现实或者现时并没达到的虚妄就当成真的炫弄,这不是“欺世”又是什么?“欺世”必先“盗名”,盗名欺世,一旦戳穿了,纵然技艺再高甚至相当于或者高于所盗之名的水准,也会因此而受损甚至让人不屑了。其实不必。那些以往的大师、教授、著名某家,都不是先前自己安装起来的,而是成就之后得来的,特别是“教授”之类的职称,是需要经过国家专门机构评定聘任的,不能像广告中那些江湖野医那样自封就成的。所以,从艺如做人,需要老实诚实。德艺双馨了,成就就会不远了。 再说说“欺友”。所谓“欺友”其实是对古来“文人相轻”的变通。那些唯我独尊、孤芳自赏的轻慢轻狂,对学业技艺的教学相长不利,对自我的成长进步和形象都是不利的。所以,以文会友,以友为师,以师为尊还是应该大力提倡的。 艺者三忌,为人者也当忌。当然,我说的上面“三欺”者,在我身边和我所结交的友者中绝不存在。只是突发奇想,有所感悟而已,说出来,同勉同戒。 |
艺者三忌:欺师欺世欺友
评论
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