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论英雄”—中国移动最可怕的对手是谁?


    既然中国移动成为这次电信业改革要解决的目标,那么这次中国移动会遇到更多的对手在前面等着它!那么,中国移动会遇到什么样的可怕的对手呢?

 

1、 中国移动面临的竞争对手:两张移动网络+一张固定网络

经过重组后,中国的电信市场上形成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家主要的竞争主体。表面上,中国移动面临的就是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直接竞争。

按照本次重组的安排,中国电信购买原联通的CDMA网络,再加上以前南方省份的固网,依靠这一张全国的CDMA移动网络和中国南方的半个固定网络来和竞争对手竞争。而新的中国联通在原来GSM网络的基础上,再加上原来网通的北方固网,形成了依靠一张全国的GSM网络和中国北方的半个固定网络来和竞争对手进行竞争。

所以,从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自身来看,虽然他们还是继承了2002年电信分拆后的固网局面,但是,他们都拥有了一张完整的移动网络。这样,从中国移动的角度来看,他将面临的是两张全国性的移动网络和一张全国性的固定网络。虽然中国移动可以拥有铁通的固网资源,但是铁通的固网资源不足以和原来的整个电信的固网网络资源进行竞争。

 

2、 中国移动面临的业务竞争:话音业务的首当其冲

重组后,紧接着就是中国 3G牌照的发放,不管最终是什么制式的牌照发放,3G的运营已经是迫在眉睫了,几家运营商的竞争会更加激烈。

在重组完成,3G牌照发放后,中国移动首要面临的就是竞争对手对其话音业务的抢夺。面对着中国移动几千亿的话音市场,竞争对手,特别是新的中国电信在获得移动业务的资格后,必定会加大力气去抢夺,哪怕是抢夺下5%的份额,也是几百亿的市场,而且话音市场的抢夺是最直接、最方便的竞争。

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必然会借助与固网宽带业务的捆绑进行有效的移动话音业务的争夺!中国移动的话音业务收入必然会受到影响,所占据的市场份额必然会下降,这是必然的结果。

 

3、 中国移动面临的潜在竞争对手:价值链上的博弈

中国移动作为首要的目标,除了受到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运营商的关注外,在整个价值链领域当中,也受到了各环节的关注,特别是受到来自终端厂商、业务提供商等的冲击。

中国移动面临的竞争对手不仅仅是中国电信、中国联通这样的传统意义上的对手,还面临着以前所意料不到的潜在对手。

    其中一个重要的对手就是以前的合作者终端制造厂商,这里有传统的终端厂商,比如诺基亚,也有新进的终端厂商,比如苹果公司。二者代表了终端厂商向电信网络运营商发起挑战的不同类型。

    诺基亚从传统的终端制造商在向信息服务的提供商转变。20078月,诺基亚宣布转型成为一家互联网公司,并成立服务与软件部,与终端部和市场运营部并列成为“互联网公司诺基亚”的三大核心部门。为配合“互联网转型”战略,打造完整的移动互联网生态圈,诺基亚连续收购了德国电子导航软件开发商Gate5,收购了独立音乐销售平台Loudeye,收购了媒体共享网站Twango,收购了移动广告公司Enpocket 收购了数字地图供应商Navteq 收购了提供跨平台软件开发架构和应用平台的挪威公司Trolltech等等。同时,诺基亚在其欧洲提供的部分手机上与Skype 合作,提供基于IP的话音服务。

    而苹果公司iPhone的出现,则改变了传统手机的内涵。iPhone第一次把Phone的功能弱化,重点强调了时尚的互联网功能、iPod音乐功能,将用户的体验首次放在一个小小的手持终端中,彻底将网络运营商沦为通道,并且将网络运营商作为自己的附属合作者。其实,iPhone的出现代表了未来移动终端的一个发展方向,就是将基本的电话功能、附加的应用功能和基于服务的业务结合在一起,形成未来类似于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发展模式,面向独立细分的用户群,这是典型的长尾理论的体现。

很明显,以中国移动目前的准备,还没有很有效的去关注、引导终端向着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

 

4、 中国移动的实质竞争对手:社会舆论下的管制政策

无论是中国电信、中国联通,还是价值链上的其他环节,这些都是中国移动能够预见到,并且能够通过市场手段去应对的。中国移动面临的最实质的问题是在中国环境下社会舆论引导下的管制政策。

由于中国移动的一家独大,已经被社会舆论树立为“为富不仁”的一个形象。由于数据业务发展而引入的SP,使得中国移动背负了更多的骂名;由于持续的利润高增长,使得中国移动成为资费偏高的祸首。所有这些,都是中国用户在社会舆论下对中国移动的“认知”。

在重组并且3G牌照发放后,中国移动依然会面临着社会舆论下的监管政策,其中影响最大的一个就是“带号转网”的政策。

说到“带号转网”,大家都认为,这是对于新进入者的一个有利武器。新进入者可以利用这个政策去获得更多的用户,特别是竞争对手的老用户。而且,中国目前的电信竞争环境中,“带号转网”的推出,最终会使得谁受益呢?

我们认为,如果推出“带号转网”政策,中国电信的C网用户将有更多的选择,高端用户可以转入移动,低端用户可以选择联通,因此“带号转网”将导致中国电信的C网用户大量流失,而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则会相对收益。而对于中国移动来讲,由于“带号转网”的推出,必然会受到中国联通的进一步攻击,虽然攻击的力度可能会有限,但是如果中国联通集中力量攻击中国移动的某一个用户群体,比如采用撇脂战术来攻击中国移动的高端用户,自然会收到不俗的效果。

所以,中国移动还是要密切关注“带号转网”等一些管制政策,不要让管制政策置于社会舆论之下,从而最终让自己避开由于社会舆论而造成的“政策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