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凤凰周刊》副主编玛雅女士对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所长黄平研究员的专访——
现在中国最需要的是伟大的思想
文化—意识形态的问题很难,不是靠发展经济改善生活就能自动解决的。如果说我们不是基督教传统,那么文化意义上是什么样的?比如说,我们曾经是比较世俗化的,以儒家为主,包括法家道家佛家和其他,至少是有一种精神和文化意义上的,既体现在国家制度层面,又体现在个人生活、人际交往上的一套伦理和不叫宗教的宗教。
我曾有过一个简单的说法——过去我们是通过30年的革命和30年的建设解决了"挨打"(近代以来受人欺凌、任人宰割、割地赔款)问题,通过30年的改革和发展解决了"挨饿"(摆脱了贫困、走出了温饱、进入了初步小康)问题,下一步是要通过确立文化自觉来解决"挨骂"(文化自觉性和正当性)问题。以前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是要解决最基本的独立自主和生存发展的问题,所以文化自觉这个问题还不那么突出。下一步要解决挨骂,这就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这个和前述第二个层次密切相关,但是它显得更"软"。这个"软"不是所谓的软实力,不是如何走出去影响别人,而是我们自己得有一个大家都视之为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文化—伦理格局,然后广大人民身在其中能自得其乐。比如我们不去教堂,不念圣经,那我们靠什么凝聚?总不能演变成只是经济动物,只为找工作赚钱。那样,这个社会仍然是不足以维系的。这一问题也不只是在精英层面,它涉及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不能每个人都变成追名逐利的小人,他得有一个包括从自律开始,人之为人的一种东西,使得社区像社区,生活像生活。这样的话,经济有时候好一点,有时候差一点,今年物价高一点,明年天气旱一点,就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遇到大的灾害和挑战也能彼此照应,因为我们有作为精神的人、伦理的人那样一种状态。最近南方的冰雪和这次四川等地的大地震,最能看出这个"人之为人的东西"的重要性,危难时刻见真情,它不仅感动了国人,甚至也震动了世界。
今后的30年、60年、90年,我们要从彻底解决挨打、挨饿,到进而解决在世界上"挨骂"(各类的攻击、污蔑、歪曲,也包括曲解、误解,这次围绕拉萨3·14事件西方媒体的反应可见一斑)的问题,使中国不仅站起来、富起来,而且真正强起来,这是一个艰巨无比的任务。用老话说,过去的基础,是为我们的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今后的路还长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