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跳水VS房地产跳楼


奥运跳水VS房地产跳楼

/刘霄潇

2008813

 

此番楼市调整,我们看到大部分城市的表现是成交量减小,价格方面微调,很多消费者期待的“跳水价”并没有出现,而不远的将来它会不会出现?

怀着巨大的期待,消费者捂着钱,压着刚性需求,眼巴巴等待着开发商的举动,巴不得这房价站在十米跳台上,眼睛一闭就直接入水,什么空中翻腾两圈半之类的全都省了最好。

而以我来看,这水多半是跳不成的,价格要跳水的话,不知道会有多少开发商要在之前就跑去跳楼。开发商要跳楼这不是关键,关键的是房价是否真的曾经站上过十米跳台?

房价高,嚷嚷了这好几年的事了,到底高到了什么程度?是十米跳台还是八米、三米?要跳水也要有个前提,奥运会最少也要三米才开跳吧,若高度太矮,要把人跳残废的。

房地产这个市场分地域看。比如一线城市,如深圳,这次调整中它的房价狠跌,但它并不能代表全国各地。深圳的房地产市场有近70%都是投资而非自住,泡沫丰富非一般城市可比,其房价一路扶摇而上估计差不多都快走上十米台了。而这次一跳狠得哟,最高达到50%降幅,入水已经直接开始参加游泳比赛了。

而其他二线城市,如杭州、南京、成都等,销售淡是淡,可价格却不怎么降。因为有深圳为例,所以很多消费者以为自己所在城市的房价也会有那么一跳,于是都持币观望不肯出手。冷静思考一下,在深圳房价大跌的同时这些二三线城市的房价没有跟着下去,仅仅因为它们是二线城市所以反应慢一点么?拿杭州来看,全国省会中面积倒数第二的城市,随城市发展和人才的输入,土地的稀缺将越来越现实,刚性需求的潜力不可低估,房价在这样的状况下会不会跳水?杭州建造的住房大部分是满足自住,楼市中的投机资金并不多,目前的房价应该说是由供求市场的一般价值规律所导致,其中也有泡沫,但没有十米跳台那么高。

中国GDP年年突飞猛进,房价跟着挺进,按说其实挺正常的。不正常的是,中国GDP增长,房价涨,老百姓却越过越穷,跟不上增长的速度。这才是矛盾的关键所在,中国老百姓买不起房,不是房价太高,而是百姓收入太低。我们可以比较一下同样在“改革”的俄罗斯,其国家经济增长带来了民众利益的增长,而中国情况却是国家的富裕没有惠及百姓。

2007年世界银行关于俄罗斯经济状况的一份报告指出,俄罗斯经济增长是符合穷人利益的经济增长:1999年—2006年八年间俄GDP年均增幅约6%,经济总量增加了70%,工资和人均收入增加了 500%,扣除通胀后人均收入实际增长超过了200%,比人均GDP增速高出两倍。相比之下,世行另一份报告提及中国的改革渐进平缓,时间不短、增量巨大,但民众收益却相对有限:同样是1999年—2006 年,中国经济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增长,经济总量翻了一番多,国家财政收入从1999 1.5万亿增加到2007年的5万亿元,但全社会工资总额占GDP的比例却不断下降,最贫穷的10%的人口实际收入下降了2.4%

国家建设的问题太庞大,我也讨论不了这话题。这里我只不过想列举这样一些数据说明,目前房地产市场的问题不是房价跳水就能解决的。像杭州这样的城市,三米跳板都没有爬上去,你非让它房价跳水,那不是活生生怎残废么?!消费者此刻应该平和自己的心态,该出手时就出手吧,不要干巴巴指望着或许根本不可能出现的“跳水”。

眼下世界经济环境确实比较紧张了,连奥运开幕式都在用歌曲呼吁全球关注“油和米”了(you and me),这种情况下中国房地产不可能再一路飘红,但价格降到什么程度算到头?前两年房地产有泡沫,该挤一挤,暴利时代到了该终结的时候。而事实上,房地产行业的利润也已经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挤压:土地供应的非市场化导致开发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全球经济通货膨胀导致的原材料涨价,提高了建筑成本,而市场这方面还持币观望叫嚷着房价赶紧“跳水”——其实开发商那心里也是一个苦哇。

行业内进行一次大洗牌,价格回落到正常水平,将房地产带入健康发展的轨道,这是市场发展的明朗前景。我们也希望,在这次调整中,开发商们都不要再悬在半空了,高处不胜寒呀,最好大家都老老实实挤干净泡沫,在水里本本分分参加个游泳比赛,100米也好、400米也好、蝶泳也好、自由泳也好,在各自的赛道中遵守行业规则稳定前进吧。

我相信,也祝愿你们,迟早游出个菲尔普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