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诗 贺燮霞夺冠


岭南春来早,

燮霞夺首金。

举重还若轻,

奥运成功名。

 

新闻链接

广州日报810报道 25岁的广州妹陈燮霞奋力一举,为中国队赢得北京奥运会首枚金牌时,远在赛场千里之外的陈燮霞的家乡——广州市番禺区榄核镇大坳村也沸腾了。

大坳村是个有900多户人家的乡村,陈燮霞的父母兄嫂一家人就住在村头,这是一幢广东农村常见的二层小楼,屋前屋后都有水塘,屋子旁边种着一棵正挂满果实的龙眼树。

9日,本来平静的乡村,因为被村民称为“细妹”的陈燮霞将冲击奥运金牌,而变得异常喧闹:看着阿霞从小长大的村民们来了,陈家40多位居住在珠三角各地的亲朋好友来了,来自全国各地的60多名记者也来了……把陈家的屋子、房前空地挤得满满当当。国旗飘扬,鞭炮震耳,现场的气氛,比年三十还要热烈。

陈燮霞参加奥运会、并有望摘下奥运第一金的消息,早在半个月前就已经在大坳村传开了。村民们不约而同地向陈燮霞的爸爸提议:全村人聚在一起看现场直播为“细妹”加油打气,这才有气氛。陈燮霞是全村人的骄傲,村民们都想凑一凑这场喜气的热闹。

陈细泉夫妇都是低调内向的农民,喜欢安静,但亲友们的盛情难却,他最终还是愉快地答应了左邻右里的要求。榄核镇政府的负责人知道后,特意送去了342寸的液晶电视,“番禺有线”也将数字电视信号接到了陈家的门口,就这样,除了陈家的客厅,陈家门口增加了两个“露天电影院”。

番禺出来的第一个奥运冠军

昨天上午,来自境内外的150多名媒体记者早早地来到了陈燮霞家。但记者们显然低估了村民们的热情,陈家正门和侧门的两块空地上都早已坐满了人,他们坐在红色塑料椅上,盯着液晶电视,迫不及待地等待细妹出场摘金。一旁平房的房檐上挂着一条写着“大坳村家乡人民为陈燮霞呐喊助威!”的红底黄字横幅。

陈细泉对村民们的热情早有准备,他提前用一辆三轮摩托车拉去了100张红色塑料椅。但去到现场的村民人数之多,大大地出乎了他的意料,塑料椅供不应求。更多的去晚了的人,都只能到椅子区的后面或两侧站着看。上午10时,比赛开始,头顶的太阳越来越辣,但这丝毫没有影响村民们的观赛热情,他们拿来了事先准备好的草帽,一心等待他们的“骄傲”——“细妹”登场。现场一片草帽,传递出一阵浓郁的乡土风情。为了答谢亲友们的关爱,陈家准备了糕点、龙眼和水招待大家,糕点盛在小竹篓里,颇具地方特色。阿霞的父母都穿上了粉红色的T恤,非常喜庆。

陈燮霞的比赛对番禺人民而言意义非凡,因为,有着2222年悠久历史的番禺还从未出过奥运冠军。

老爸看比赛喃喃自语很紧张

陈细泉喜欢安静,而他比赛前的心情比任何人都要紧张,他和家人在番禺区领导的陪同下“躲”在客厅里看现场直播。比赛开始后,有着绝对实力优势的陈燮霞迟迟不出场,陈细泉便和家人们安静地看着几名陈燮霞主要竞争对手的表现。“看,土耳其的选手出场了!”当土耳其选手塔伊兰出场时,全家人都屏住了呼吸,眼睛一转不转地盯着电视屏幕。眼看着其他选手均无出彩的表现,陈细泉时不时地喃喃自语道:“希望细妹可以正常发挥。”

终于,陈燮霞出场了!陈细泉一家的紧张情绪瞬间加剧,他们面部紧绷,但又都在刻意地压制自己的紧张情绪,看上去仿佛毫无表情。客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

相比之下,室外两个“分会场”的气氛热烈很多。陈燮霞出场后,人群中先是响起了一阵雷鸣般的掌声和加油声。当陈燮霞走到杠铃前的时候,有位村民把食指放在嘴边,“嘘……”,示意大伙儿安静,现场瞬间变得鸦雀无声。有几个调皮的小孩子正在嬉戏打闹,但在家长的“严厉斥责”下不敢作声,乖乖地把注意力转向了电视屏幕。

在抓举环节,陈燮霞第一次轻松举起90公斤,村民们大呼“好啊!漂亮!举起来了!举起来了!”现场沸腾了,有人兴奋地直跳,有人边喊边拍大腿,有人与亲朋好友热情地拥抱——在农村,拥抱非常罕见,但在昨天的大坳村,拥抱却成了很常见的庆祝方式。陈燮霞此后的两次试举,均告成功,并以领先第二名7公斤的成绩获得了抓举成绩的第一名。

事实上,村民们之所以如此关注这场比赛,完全是因为有他们的“细妹”参赛,他们对举重比赛的规则并没有太多的了解。抓举环节结束后,有的村民以为陈燮霞已经夺冠,打算离场庆祝。“还有,还有。别急。”陈细泉轻声地喊住了几个年轻人。

中场休息时,村民们开始交头接耳地讨论刚才的抓举比赛,此时,陈燮霞的妈妈梁金辉满面春风地从客厅走了出来,院子里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欢呼声和祝贺声——只要不突然受伤,陈燮霞铁定将拿下这枚金牌。梁金辉似乎也是这么想的,她带着灿烂的笑容,一改平日里淳朴的本性,与村民们一一击掌庆祝。

夺冠那一刻:爸妈眼泛泪光

在确定金牌铁定落入女儿囊中的那一刻,陈细泉和梁金辉被阵阵的祝贺声和祝贺电话包围着。这对淳朴的农村中年夫妇,一如往常地表情平淡、不苟言笑,他们,似乎不大擅长通过面部表情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但在他们的眼中,分明可以看到闪烁的泪光。虽然很激动,但陈细泉几乎只说了一句话:“孩子好样的!她举得很轻松,还有很大的余地,我们全家为她感到骄傲!感谢教练!感谢政府对她的培养!”

为了这一刻,陈燮霞付出了很多,为了这一刻,这个农村家庭付出了很多。

放鞭炮舞醒狮村民纵情狂欢

随后,陈燮霞的哥哥陈冠华拿着一面事先准备好的五星红旗,爬到平房的天台上,激动地挥舞了起来。国旗让村民们的热情再次达到顶峰,全村人一齐冲着陈冠华兴奋不已地呐喊。

谭村长早就备好了鞭炮。他找来了几根粗铁丝,把鞭炮从二楼挂到了一楼。“嘭嘭啪啪……”,小孩们乐不可支地用食指堵上了两个耳孔,躲到远处看红红火火的鞭炮。开心的大人们不怕鞭炮的灰屑沾脏自己的衣服,在硝烟味中尽情地交谈。鞭炮声久久没有平息,村民们组织的舞狮队在阵阵锣鼓声中朝陈家走来,舞狮队员们身穿北京奥运会文化衫,透过“狮嘴”展现出无法掩饰的欢笑。两名村干部在舞狮队的最前头,手捧鲜花,进门道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