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到底想在刘翔那里证明什么?
刘翔撑到最后一刻不得不面对国人,带伤退出赛事的时候,我们在遗憾之余,可能要反思:是否集体意识压垮了刘翔?进一步反躬自省:我们到底想在刘翔那里证明什么?此绝非偶发事件,而是每个国民需要自我面对的时机了。
前两天,我们读书会看的《阿米》一书,就提到国家和运动叠加在一起后,常会把竞争甚至仇视当成“神圣的情感”、“高尚的理想”,输赢意味着国家兴亡,凡爱国者,必须打败敌手,国家才能扬眉吐气。于是人人理直气壮,情绪管理较差的观众,过去在足球场上就厮杀起来以致造成伤亡的,可说屡见不鲜。所以阿米这个外星人说,在他们星球只有合作没有竞争,但在地球这种低度进化的世界里,竞争就免不了了。
然而回想当年《奥林匹克宪章》明确提出,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使体育运动为人类的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一个维护人尊严的和平社会的发展”。概括地说,奥林匹克宗旨是“和平、友谊、进步”,五个圆圈则象征五大洲联结在一起。而比赛重点是鼓励人们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不甘于平庸,要朝气蓬勃,超越自我,将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极限。
如此看来,可说完全没有变成国力较劲、选手敌对的意思,之所以衍生出一些政治意涵,当是我们改革开放后仍存留的“超英赶美”意识,试图在经济发展之外,能进一步为国际社会刮目相看,而长期以来民族自信心低落的结果,也确实急于通过体育运动,向全世界证明中国人站起来了,导致运动员成为每盘棋的各个棋子,必须承担起得胜的责任,否则有负国人期望,唉!这个压力实在太大了。
我相信刘翔的教练早就知道刘翔无法上场的现实,才会在退赛记者会上痛哭,除了愧对情绪外,应该是他和刘翔这一段时间都承受了“何时宣布真相?”、“如何向国人交待?”的高压折磨,最终选在比赛起跑点上,戏剧性地让全国民众,亲眼看到刘翔体伤的痛苦表情,情同父子的师徒二人,也才得以在此刻爆发出深藏日久的积压情绪,而压力源正好是我们十几亿国人无情的期待。
如果我们想从包括刘翔在内的所有运动员身上,证明中国人跻身强国之林,找回民族自信心,那我倒宁愿我们从踏出国门那一刻起,就能处处获得别人的尊敬,例如不大声喧哗,总是井然有序的排队不争先恐后,用餐斯文有礼仪,不财大气粗地购物,懂得观赏文物、风景比忙着照相重要,甚至出钱出力,努力参与国际援助,真正认识我们现在讲“全球化”就是指的“生命共同体”啊!自然很难分彼此和敌我了。
如此若放到运动竞技场上,就能用平常心看待赛事。平心而论,地主国的“金牌效应”多胜之不武,不过占了地利、人和之便,其实没什么值得骄傲的,大家想过吗?希望我们更多的回归全民自立自强的文明教育,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世界公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