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者的必备素质


  

  在此,我想列举出几项我认为对于企业领导者所必需的素质。

  首先,领导者必须细心地注意自身健康。这是因为,作为领导者,在作出判断之际,当自身的健康状况不佳时,由于本能地想到要保护自己身体的心情很强,因而往往有可能会改变判断标准,或者使判断有失公正。极而言之,当领导者不得不为自己的健康和体力而花费心思时,就应当离开领导者的岗位。领导者必须是具有能够在不掺杂任何私心的情况下作出判断的顽强精神和健康体魄的人。

  其次,领导者必须始终具有创造性思维。如果领导者没有经常地探求和创造新事物的想法,不经常向集团引进具有独创性的东西,那么该集团的持续发展和进步是无望的。假如领导者对工作只想维持现状的话,那么这种只求安逸的想法会立刻扩散到集团中去。

  又次,领导者必须能够向部下提出明确的目标。这个目标必须是领导者自信一定能够实现,并且能向部下依次指明怎样做才能实现的目标。领导者还要能够让部下坚信这个目标的实现是可能的。

  但是,对于具有完成工作的能力,具有统率员工的能力,人品出色、具备领导者素质的人来说,重要的是要深入思考为什么上天赋与了自己作为领导者的才能。无疑,唯有自己才具备这种当领导者资格的必然性是不存在的,其他人也可能成为领导者。

  拥有这种领导者的才能,难道不是上天为了使集团走向幸福而赋与人类世界上一部分人的吗?倘若果真如此,偶然被上天赋与才能的人,应该将这些才能用于人类社会,用于集团,决不能将天赋的才能视为私有之物,而用于自己。领导者应该具有这种谦虚之心。

  所以,领导者必须具有抛却私心,竭尽全力,即使牺牲个人利益也在所不惜的勇气。比如,要修建工作间,领导者切不可优先考虑自己,只便于自己工作使用。这样的工作间必须是便于大多数人工作的环境。

  如果试图修建只利于领导的工作间,那么,部下们会离之而去。领导者只有作出自我牺牲,优先自己的部下,创造令他们感到工作便利的环境,就能够充分调动部下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奋起,并能得到部下的尊敬和信赖。工作间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有序,最终会有助于使企业得到发展。

  工作不光由领导者来做,如果部下不能和领导者同样满腔热情地工作,那么,事业也就不成其为事业,更谈不上成功。假如领导者把自己理想的实现寄托在部下身上,把部下的士气提高到与自己同样的水平,事业必然能取得成功。尤为重要的是,领导者要把自己的热情和精冲状态传输给部下。这样做,有助于把部下的精力提高到与自己同等甚至更高的水平。如果能把部下的精力提高到"不只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工作"的程度的话,那么,事业得以成功,十有八九是自然的事情了。

  领导者决不可卑怯,必须明确地进行进退取舍。如有过错,须坦率承认,决不可抵赖、狡辩。集团的领导者,应该不仅是用头脑理解职业道德规范的人,而且还是身体力行的人。希望部下做到的,自己必须率先垂范,以实际行动作出榜样,只有这样,部下才能从心里服从你的领导。

  领导者任何一点举手投足,部下都会看在眼里。领导者如果有卑怯行为,部下马上就会知道,而且如果真有这种行为,立刻就会失去部下的尊敬和信赖,从而引起企业的道德观念下降。就是说,领导者的行为、态度和形象好坏与否,不只是他自身一个人的事情,它会象野火-样扩散到整个集团。集团是反映领导者的一面镜子。

  显然,领导者应该严以律己,以亲爱之情对待部下。但是,这种亲爱不能是溺爱。实际生活中有这样的事情,对待孩子出于溺爱而加以娇惯,严重影响了孩子的成长,甚至遗误了他的一生,相反,对孩子严格进行管教,则有助于他能够步入理想的人生道路。教育部下同样如此。

  没有信念,一味迎合部下,即使再怎么被认为是慈祥的上司,对年轻人也决没有好处。正象"小善犹如大恶"所说的那样,纵容年轻人会使他们沉湎于舒适安乐,而这种舒适安乐的生活会使他们养成不良习惯。用长远的眼光看,严厉的上司会使部下受到锻炼,使他们作为人真正地得到发展。

  由此来看,要能够受到部下敬慕和培养教育好部下,领导者自身必须具备优良的品性。如果领导者只以本人在公司的身份地位和权势来统治部下的话,只会使他们学会阳奉阴违,不能使他们从内心真诚地服从自己的命令。作为领导者,能够受到部下出自内心的尊敬和信赖最为重要。因此,领导者必须时时思考"真正的人是怎样的?""应该如何生活?"同时,还必须认真追求"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品性?"只有在自己的品性得到提高之时,才能成为真正的领导者。

  以上是我认为做领导者的条件。

  最后,想概要介绍一下我经常对有关公司的社长讲的基本观点。所归纳观点是在全面理解了我之前所讲的道理的基础上,作为企业首脑应该进一步特别加以注意的事项。无论现在规模多大的企业,无论现在已成为企业的首脑还是有意想成为企业首脑的人,如果能够引以为参考的活,我将万分荣幸。

  <1>在成立DDI公司之际,我就告诫自己:要动机至善,私心莫为。并且,平常努力做到处事光明正大,鼓足勇气,具有敬天爱人之心。这种心性和想法,构成了DDI公司的创业精神,也带来了现在的成功。对此,希望诸位细细琢磨。

  <2>为提高经营效率,要彻底排除蛮干和徒劳之举。

  <3>所从事的经营要能向国民大众和顾客提供他们所喜爱的商品和服务,并以成为高收益企业为目标。

  <4>要致力于追求全体员工物心两方面的幸福,同时,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贡献,并努力使股东获得充分的报偿。

  <5>要排除大企业容易产生的僵化的官僚组织和权威主义,建立起灵活明确的组织机构。

  <6>人事安排要光明正大,以公平为宗旨,不可掺杂私心杂念。

  <7>要避免独断专行;要集思广议,得出结论。

  <8>不以惯例、习惯和常识作为判断标准,要依据"为人怎样做才是正确的"作出判断。进行判断和决策必须基于这个原理原则。

  在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即将变成新的近代国家之时,日本明治时期大师福译谕吉遍访欧美诸国,亲眼目睹了近代产业和经济的实际状况,回国后,预测在整个日本也将会兴起近代产业。他写了一篇文章,总结了担任产业界领袖(CED)所应具备的素质:(思想深远犹如哲学家;心术高尚正直犹如元禄武士,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大无畏精神;俗吏般的商业之才(MBA、MPA等);平民百姓之身体),如此方成为实业社会的巨头。

  我们经常使用"心"这个词,但是能说明"心"为何物的人却很少。如果不懂得什么是"心",那么,考虑"什么是人"?"应该怎样生活"?等问题是相当困难的。在此我想阐述一下我所认为的"心"的构成问题。

  我认为所谓"心"就是自我,亦即负载着肉体的位于自己灵魂最深层的本我。

  禅宗认为坐禅是为了看清自我的本质。通过坐禅可以慢慢地寻找真正的自我,以达到"空"的境界。另外,认为通过坐禅来进行冥想追求何谓自我,可以触及真我或者大我。(其实就是参话头)禅宗把能够触及真我之际叫做进入"悟"的境地。反复进行修行、坐禅、冥想、触及灵魂并开悟的人,将会充满着爱和充溢着关怀之心。这是因为开悟的人能够触及到充满"关心"的灵魂深处的缘故。

  观察一下自己的心态就会明白,在人的心中,有变化之心和不变之心。变化之心是近似本能的心(七情六欲、贪嗔痴慢疑),而不变的心是接近于灵魂的心(中道和平常心)。

  我们不应为不断变化的接近本能之心所束缚痴迷,而应该倍加重视接近灵魂不变之心(开悟),不应只看到表面现象,而应该以灵魂(心)看本质。人的心确实变得快,有时靠不住,但反过来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人心更为牢固的东西。

  我所说的"心"是指充满爱和诚以及和谐的东西,可以用真、美善、美一词来表述。(其实真、善、美是三而一,一而三不可分割的自性本体;真中必有善美,方是真'真'。善中必有真美,才是真"善"。美中必有真善,才是真"美"。)

  我们应该真诚地信奉这些词语所表达的深刻含义。只有它们教诲的方式,才能带给我们真正的幸福。

  稻盛和夫说:"一旦接到限时一天的工作,我们全体同心协办,将24小时的分分秒秒都利用起来。"(这早已是六西格玛的精神)。

  直到现在,京瓷公司干到晚上10点,也没有人会自视为"加班"--为了赶工期,全厂于到晚上12点的事情是经常发生的。如果说日本人是以"工作狂"著称全世界的话,京瓷就是以"工作狂"著称全日本的。

  京瓷的"集体主义"工作精神体现得最为集中的,是它所实行的著名的"变形虫"(阿米巴原虫)生产方式。

  所谓变形虫,指的是工厂、车间中形成的最小基层组织,也就是最小的工作单位。变形虫有几个基本原则,一是工序最单纯--把一个工作,分成一个个最单纯的工序,形成一个变形虫。二是人数最少--相对于一个工作量,以最小的必要人数来组成。

  而最重在的一点--也是客观存在之所以被称为"变形虫"的原因,就是其大小、组合可以随时变化。比如一道工序的工作量今天增多了,变形虫的数量就随之增加。如果产品的种类、工序发生了变化,变形虫就随之重新排列组合。

  这种"生产方式"完全建立在"团队精神"的基石上的。今天你跟这一帮人工作,而明天,你也许就要跟另一帮人工作。更要命的是,今天你是某个"变形虫"的"头头",但明天你也许就不再是了。(这种生产方式正如我们所倡导的"N西格玛"。)

  京瓷的战斗力,来自它的数万员工,都把企业视为一个"命运共同体"。事实上,在稻盛和夫的经营实践中,他最关心的课题就是这个。

  在企业的利润分配上,稻盛和夫提出的是"三分"主张--税前毛利,要按国家税金、企业积累、员工收入这三个部分来分配。

  在稻盛和夫的概念里,企业首先是员工的企业,其次才是股东的企业。

  稻盛和夫说:"公司并不是经营者个人追求梦想的地方,无论现在还是将来,公司永远是保障员工生活的地方"。

  "在追求全体员工物质与精神的幸福同时,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这都已形成为京瓷信念的深层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