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罗格评价北京奥运会的形容词,中国媒体翻译成独一无二,无与伦比。无论是富有激情的萨马兰奇常用的最好的、最棒的,还是严谨的完美主义者(完美主义者眼里总是有很多不完美)罗格所使用的exceptional,也不管翻译成什么,这些评价和翻译,对于这16天的奥运会历程来说,显得都不重要。
刘翔退出了,陈中也没进决赛,女排没进前三,男篮很努力也只是前八垫底,更别说男足了,仿佛电视台提前采编的、广告商提前准备的夺金热点都是做无用功一样。与此同时,太多新记录被创造,除了这些世界记录,还有我们国家(从某种意义讲上是由集体主义精神)所创造的奖牌记录,这些东西从一开始就让人把心悬在嗓子眼上。前几天我甚至为了看奥运,还装了个搜狗输入法奥运版,以便比赛成绩出来了能第一时间知道,而不去管他这弹窗是否是一个骚扰用户的行为。
那么多偶然、必然,那么多失败、心酸、痛苦、成功、幸运、意外之喜等等等等,交织在这16天里面,使人的心绪起伏跌宕,从开幕式,到人们对某场比赛议论纷纷,到一个人在电视前为某只队伍或某个运动员大喊大叫,亢奋的状况延续到今天,直到最后看淡胜负输赢,看开这一切,在会歌中缓缓的看着火炬在北京熄灭,奥林匹克会旗从鸟巢的旗杆上落下,一切结束,每个人回到各自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奥运会这些天,自己工作上事情特别多,晚上还熬夜看比赛,看一场还不过瘾,看两场就到凌晨4点,然而仿佛每天都在情愿不情愿的选择着后者,整个人跟精力透支了一样,连视力都有所下降。但是,你不能说这是一种难得的“投入”的经历。2008年是个不平凡的年份,自从四川大地震以后,仿佛脑海里不断的涌现出一个词,就是“投入”。这个词在奥运会上,别说是运动员,就算是我这种看客,也可以这样来形容。
“投入”到一种无边界、与自己和他人紧密相连、存在各种变数而无法预知结果、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会使人快乐也可能是恼怒、也会让某个人在一瞬间达到巅峰也可能是跌到谷底的活动中去,这种经历实确实让有些人十分着迷。
以前上中学的时候,有个同学和他前女友分手了,然后给我讲了半天:不在乎天长地久,只愿曾经拥有之类的。我不知道他说的对不对,也没时间去考证,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活在未来的人要学会活在当下,而活在当下的人要学会活在未来。这话听起来拗口,其实很容易理解。活在未来的人,比较关注胜负输赢,为了要赢所以忽略和放弃了很多身边的东西,所以这类人通常活的比较辛苦,很不幸,我很早就发现自己是这样的人。
心理学上活在未来的人比仅仅活在当下的人事业成功概率大一点点,然而也有弊病:当他认为不会赢的时候,他就会放弃。然而,在奥林匹克赛场上,不去做,奇迹就永远不会出现;不去拼,就永远不知道你的极限。很多时候我们会关注胜负输赢,我们会选择最适合我们自己的方式,例如做什么事情,不做什么事情。然而当你下定决心,孤注一掷,甚至成为一个偏执狂一样的人去追求一种事业,一种人生,一种命运、一种“投入”的经历的时候,即便到了最后一秒钟胜负输赢已经宣判,哪怕成为了失败者,这种经历也可以让人无怨无悔,弥足珍贵,成就了一种超越传统意义上胜负的、真正的英雄。
很多运动员,明知道不可能赢,但却付出比成功者还要大的精力去训练,明知道真正在竞技场上只是个微不足道的、可有可无的,甚至让人耻笑和嫌弃的小蚂蚁。然而这些运动员最伟大之处在于,哪怕只向前了一小步,或者一小步也没有,但他依然全力以赴的投入了,这种伟大,一点都不逊色于金牌获得者、世界纪录保持者。
CCTV在奥运期间有个节目叫做荣誉殿堂,然而,真正的荣誉,并不一定是拿了金牌的人,甚至也不一定是为了我们国家在某个短板上实现突破的人们。我并不是说这些人不值得尊敬,而是这些人已经明显的会受到很多的关注,得到很多鲜花和掌声。但更多的英雄,是那些传统意义上的失败者,他们要么曾经刻骨铭心的为了成就与辉煌去努力,但因为种种原因,他们的努力并没有转变成一种通常意义上的成功;要么隐居在幕后,从来没有机会浮出水面,但却肩负着巨大的使命与责任,兢兢业业的履行自己的职责。
我不禁联想到,在汶川地震中,如果你,是那个被困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喊破嗓子三天三夜也没人回应的、令人绝望的地方时,你是否会成为那个具有最强意志力,一直坚持的人而无论最终是否获救?抑或是你只会在黑暗中结束了自己,给自己留下永远的遗憾?
不到最后一秒钟,就放弃,那便永远不会有奇迹发生。我们坚持,就有希望,这就是我心目中的奥林匹克。不去拼,就不知道原来可以更高更快更强。正是有无数的拼搏者,人类的极限才不断被打破,社会经济才向前发展。我越来越清晰的认为,要么竭尽全力的赢,要么竭尽全力但是依然输,除此之外,别无他途。而这一切,似乎都在要求,即便自己是一个活在未来的人,也需要学会一种活在当下的精神——享受这种无关乎结果的,“投入”的乐趣。
当你不能主宰一切的时候,至少可以主宰自己。我们不能苛求未来一定会成功,但至少可以百倍的努力;我们不能要求幸运之神一定降临,但在机会到来之前,至少可以做好充分的准备。胜负是暂时的,人生是一场长跑,奥林匹克永远延续下去,这一站仿佛是终点,但更是一个起点。我以前给自己一个目标,就是尽可能的帮助每一位团队成员,探寻他和整个团队真正的极限,没到最后一刻,永不止步。这个目标说起来容易,要达到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不断的趋近。一个企业的成功,我相信一定需要类似于奥林匹克精神这样的一种东西——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持之以恒的投入,百折不回的拼搏。
无论平凡与伟大,成功与失败,我真觉得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过程中,你真正的“投入”了,你探寻了自己的极限,尽了最大的努力,做了别人无法坚持、无法忍受、无法实现的、exceptional的事情,而这一切,无关乎结果。更何况,我相信有一时倒霉的人,但不相信有一辈子都倒霉的人,如果真的具有了那种精神与心态,并且你又不是那个一辈子都倒霉的人,成功还会离你远吗?
刘翔退出了,陈中也没进决赛,女排没进前三,男篮很努力也只是前八垫底,更别说男足了,仿佛电视台提前采编的、广告商提前准备的夺金热点都是做无用功一样。与此同时,太多新记录被创造,除了这些世界记录,还有我们国家(从某种意义讲上是由集体主义精神)所创造的奖牌记录,这些东西从一开始就让人把心悬在嗓子眼上。前几天我甚至为了看奥运,还装了个搜狗输入法奥运版,以便比赛成绩出来了能第一时间知道,而不去管他这弹窗是否是一个骚扰用户的行为。
那么多偶然、必然,那么多失败、心酸、痛苦、成功、幸运、意外之喜等等等等,交织在这16天里面,使人的心绪起伏跌宕,从开幕式,到人们对某场比赛议论纷纷,到一个人在电视前为某只队伍或某个运动员大喊大叫,亢奋的状况延续到今天,直到最后看淡胜负输赢,看开这一切,在会歌中缓缓的看着火炬在北京熄灭,奥林匹克会旗从鸟巢的旗杆上落下,一切结束,每个人回到各自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奥运会这些天,自己工作上事情特别多,晚上还熬夜看比赛,看一场还不过瘾,看两场就到凌晨4点,然而仿佛每天都在情愿不情愿的选择着后者,整个人跟精力透支了一样,连视力都有所下降。但是,你不能说这是一种难得的“投入”的经历。2008年是个不平凡的年份,自从四川大地震以后,仿佛脑海里不断的涌现出一个词,就是“投入”。这个词在奥运会上,别说是运动员,就算是我这种看客,也可以这样来形容。
“投入”到一种无边界、与自己和他人紧密相连、存在各种变数而无法预知结果、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会使人快乐也可能是恼怒、也会让某个人在一瞬间达到巅峰也可能是跌到谷底的活动中去,这种经历实确实让有些人十分着迷。
以前上中学的时候,有个同学和他前女友分手了,然后给我讲了半天:不在乎天长地久,只愿曾经拥有之类的。我不知道他说的对不对,也没时间去考证,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活在未来的人要学会活在当下,而活在当下的人要学会活在未来。这话听起来拗口,其实很容易理解。活在未来的人,比较关注胜负输赢,为了要赢所以忽略和放弃了很多身边的东西,所以这类人通常活的比较辛苦,很不幸,我很早就发现自己是这样的人。
心理学上活在未来的人比仅仅活在当下的人事业成功概率大一点点,然而也有弊病:当他认为不会赢的时候,他就会放弃。然而,在奥林匹克赛场上,不去做,奇迹就永远不会出现;不去拼,就永远不知道你的极限。很多时候我们会关注胜负输赢,我们会选择最适合我们自己的方式,例如做什么事情,不做什么事情。然而当你下定决心,孤注一掷,甚至成为一个偏执狂一样的人去追求一种事业,一种人生,一种命运、一种“投入”的经历的时候,即便到了最后一秒钟胜负输赢已经宣判,哪怕成为了失败者,这种经历也可以让人无怨无悔,弥足珍贵,成就了一种超越传统意义上胜负的、真正的英雄。
很多运动员,明知道不可能赢,但却付出比成功者还要大的精力去训练,明知道真正在竞技场上只是个微不足道的、可有可无的,甚至让人耻笑和嫌弃的小蚂蚁。然而这些运动员最伟大之处在于,哪怕只向前了一小步,或者一小步也没有,但他依然全力以赴的投入了,这种伟大,一点都不逊色于金牌获得者、世界纪录保持者。
CCTV在奥运期间有个节目叫做荣誉殿堂,然而,真正的荣誉,并不一定是拿了金牌的人,甚至也不一定是为了我们国家在某个短板上实现突破的人们。我并不是说这些人不值得尊敬,而是这些人已经明显的会受到很多的关注,得到很多鲜花和掌声。但更多的英雄,是那些传统意义上的失败者,他们要么曾经刻骨铭心的为了成就与辉煌去努力,但因为种种原因,他们的努力并没有转变成一种通常意义上的成功;要么隐居在幕后,从来没有机会浮出水面,但却肩负着巨大的使命与责任,兢兢业业的履行自己的职责。
我不禁联想到,在汶川地震中,如果你,是那个被困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喊破嗓子三天三夜也没人回应的、令人绝望的地方时,你是否会成为那个具有最强意志力,一直坚持的人而无论最终是否获救?抑或是你只会在黑暗中结束了自己,给自己留下永远的遗憾?
不到最后一秒钟,就放弃,那便永远不会有奇迹发生。我们坚持,就有希望,这就是我心目中的奥林匹克。不去拼,就不知道原来可以更高更快更强。正是有无数的拼搏者,人类的极限才不断被打破,社会经济才向前发展。我越来越清晰的认为,要么竭尽全力的赢,要么竭尽全力但是依然输,除此之外,别无他途。而这一切,似乎都在要求,即便自己是一个活在未来的人,也需要学会一种活在当下的精神——享受这种无关乎结果的,“投入”的乐趣。
当你不能主宰一切的时候,至少可以主宰自己。我们不能苛求未来一定会成功,但至少可以百倍的努力;我们不能要求幸运之神一定降临,但在机会到来之前,至少可以做好充分的准备。胜负是暂时的,人生是一场长跑,奥林匹克永远延续下去,这一站仿佛是终点,但更是一个起点。我以前给自己一个目标,就是尽可能的帮助每一位团队成员,探寻他和整个团队真正的极限,没到最后一刻,永不止步。这个目标说起来容易,要达到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不断的趋近。一个企业的成功,我相信一定需要类似于奥林匹克精神这样的一种东西——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持之以恒的投入,百折不回的拼搏。
无论平凡与伟大,成功与失败,我真觉得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过程中,你真正的“投入”了,你探寻了自己的极限,尽了最大的努力,做了别人无法坚持、无法忍受、无法实现的、exceptional的事情,而这一切,无关乎结果。更何况,我相信有一时倒霉的人,但不相信有一辈子都倒霉的人,如果真的具有了那种精神与心态,并且你又不是那个一辈子都倒霉的人,成功还会离你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