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这样乐活-到灾区办读书会


          到灾区办读书会

 

到灾区办读书会?乍听之下好像很不现实,但是细想一下跟经验总结,与其指望心理援助前仆后继地提供支持,似乎等着别人“送鱼”来,还不如就近自己人学会钓鱼的方法,通过读书会和电影,看懂文字、角色间的乾坤大道,和最贴近灾难感受的身旁人交流分享、相濡以沫,渐进找回自身的力量。最后还能再把鱼竿送出去,教别人钓鱼,反而借此将悲伤、落寞转化为一股积极能量,可以自救并助人哪!

 

因此当暑假去四川灾区支援的朋友问我是否愿意到那里示范几场读书会,说当地的老师或领导等知识分子,希望了解读书会是怎么进行的,有哪些书适合他们此刻读的,以及如何能帮助大家度过情绪难关。我便认真思考应该选什么样的书和电影,对他们当下的处境饶有意义。

 

真是了不起的学习意识,在复建家园的千头万绪中,还能够静下心来读点书,得是什么样的自觉啊!当然动力还是在于因为读书会而获益良多的朋友告诉他们,持续参与书会交流确实对生命认识和人际关系都有果效,这块浮木好歹值得试试,于是我成了媒介体,准备带他们走入自我学习的大道上去。

 

台湾921大地震后,各种有形的捐助、无形的支援都过去了,但最后能够永续陪伴的,还是那些曾经组织过的读书会、戏剧团、拼布坊等,留下了可贵的精神资产,让当地人不仅转移伤痛,甚而从中找到重生的力量,从此更加坚实丰富起来,可说很多生命因为这个灾变而亮丽起来,究竟是福还是祸呢?到最后,会更清楚让我们懂得感恩每个事件的发生,回看日本阪神大地震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书或电影都是作者、导演倾其生命精华的果实,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大量吸收的结果,今天我们完全坐享其成,还不是一人默默地享受,可以跟一群人共同分享感受跟体悟,所以很快就能凝练出自己超人一等的觉性,带着新认知看待眼前的人事物,将会发现心情和眼光都大大不同,并且熏染着旁人,于是生活突然变得温馨润滑,这就是书或电影在“立体化”学习后的神妙效应。

 

21世纪的我们何其幸运,这些个人成长素材都那么容易取得,不主动学习自然就毫无作用,一旦走进书影世界,跟一群觉性力较高的人安静交流,日久必然视野开阔、灵性提升,清楚看到自己过去的局限,正是情绪痛苦、忿恨的源头,随之调整心性,转换认知,想想看,什么事情不是在我们如何看待和如何感受吗?说到底,谁能操纵我们呢?我们又能改变谁呢?

 

至于读什么书、看什么电影,在我首页的《博客乐活学堂》已经有不少题材了,重点在于我们开始行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