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让400万“网瘾少年”难以自拔自暴自弃
李华新
上网成瘾,沉迷其中难以自拔,更有少年受不良网络影响,走上违法犯罪之路,酿就血案。
据有关方面调查,目前,我国约有4000万未成年网民,其中“网瘾少年”约占10%左右。未成年人沉迷网络,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并会引发诸多社会问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危害。
导致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主要原因是不良网络游戏。此外,一些地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不力,对城乡接合部和农村网吧还存在监管不到位的情况,少数网吧接纳未成年人浏览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 (《中国青年报》08-08-28)
对于如何加强网络的管理,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了第一次执法检查。6月初,执法检查组分五个小组赴辽宁、江苏、湖南、贵州、内蒙古进行检查。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公益性文化设施向未成年人开放,农村留守儿童、孤儿、流浪乞讨生活无着未成年人保护,以及违法犯罪未成年人教育、感化、挽救的情况,都成为执法检查的重点。
为此,检查组建议:进一步加强对网络游戏的管理,依法严查存在违禁内容的网络游戏,对“批而不管”的单位和个人要实行问责制,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在网络游戏出版环节实施防沉迷系统,从源头上防止未成年人长时间在线,沉迷网络游戏。 如何从源头上阻止青少年不去上网,这似乎是一个让家长感到头疼,甚至是学校的老师也倍感头疼的问题。
我们对于青少年上网问题,有点是归结于活动场所少,比如在每7万人的青少年中才会有一个活动场所,而且是严重的投入不足,2007年全国人均文化事业费仅为15.04元。除博物馆、纪念馆外,其他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的财政补贴基本未落实。中西部地区特别是广大农村,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匮乏。有些公益性文化设施虽已向未成年人免费或优惠开放,但管理模式陈旧,设施落后,功能单一,举办的活动对未成年人缺乏吸引力。更有一些公益性活动场所改变公益性质,有的以培养特长生为名收费经营,为少数人服务。
现在一切都是用钱来衡量,城市大学的运动场都是要收费的,而城市几乎没有空阔的地方,城市建设几乎就是那种见缝插针式的高房地产开发建设。而学校似乎并不愿意在放学之后学生能够多在学校逗留,因为不少的学校也几乎是各种学习班使用的场所。
而现在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既然是现在各类的网吧给社会带来了这么大的问题,那么这些网吧的命运,就应该是要严厉监管的。我们不能设想在一个城镇加入是没有网吧会是一种哦你什么样子。或是为了害群们能够健康成长,我们可以对城市的网吧进行严格的限制。对于那些屡屡违反相关规定的,就一定要取缔,决不能手软。而这个问题是不用什么温情主义来解释的。
假如中国未来的青年,没有在其他方面出问题,而却是因为网吧牺牲了一代人,那么说来,现在的有400万青少年沉迷于网吧网络,其实真正吸引这些青少年的,就是游戏、色情以及一些网络聊天的东西。
就是那些家里买了电脑并上网的,其实也并非是用于学习或是上传作业题什么的。因为其实网络并没有错,老师要求学生家里使用电脑来完成一些课外的作业题,也是值得学习的。不过,即使是使用了网络的,这个比例也是比较少的。而且真正利用电脑来学习查找资料的也不过是个幌子罢了。
据统计,中小学生每年的节假日和双休日有170多天,相当一部分中小学校的文体设施在这期间是闲置的。检查组特别提出,应推进学校文体设施在节假日和双休日对未成年人免费优惠开放。 同时一个需要特别之处的是,现在学生的空余时间多了,如何打发这些时间,其实并非是像人们预期的那样学生的课业负担减轻了,就会全身心投入学习和体育锻炼,总是有些孩子因为无聊,因为并不想再继续深造,于是便用上网打发时间,而一旦陷入网吧的网络泥潭,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也就不再对自己的学业有兴趣,如此的沉湎,让人痛心的事情屡戒不止。
因此,只是说源头上来制止,或是只是用一些规定来进行限制,其实倒不如把街道上的一些网吧关闭拉倒,或是限制上网营业时间,到时限时断电。因为这些以盈利为目的的网吧,实在是让家长学校和管理单位头疼的事情。可是为什么不呢?
沉迷网吧,不是青少年自己的事情,救救孩子,而非是见钱眼开,网开一面,或是为了各自的利益,查归查,管归管。一方面老生常谈,一方面禁而无效。那就是不断地制造新的网民参与其间了。
(济南 李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