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开放的“奠基石”


      对外开放是我们国家经济起飞的一项基本国策,当今世人皆知是邓公小平为倡导者,并冠之以“总设计师”之称号。对此,我老是隐隐感到有些不大妥当,似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有失真的描述。

    1949年10月1日,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主席亲手在天安门上升起了五星红旗,并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然刚从战争的硝烟里走出来的新中国,立即得到了一批国家的承认,并建立起了大使级外交关系。就连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在1950年也和在中国建立代办处。但是,对自己扶持了多年的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及其中华民国败退到了台湾一个孤岛上的结局,美帝国主义是极为不甘心的。对中国共产党主政中国这个世界东方大国是非常敌视的,一面下令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一面在朝鲜战争中,借打败北朝鲜之机,将战火直烧到鸭绿江边,并由美机轰炸东北边境城市;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又在越南等地接管了法国留下的殖民统治;整个意图非常明显,从多方包围中国,试图切断中国的对外联络。自50年代末期,中苏论战又爆发,中苏关系恶化,一批东欧国家也与中国的外交关系下降到了冰点。从那时的国际形势看,东南有美国的势力,北边是苏联,西边是印度,这些大国都对中国成围剿之势。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毛主席以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的气魄,迈出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的步伐。“让他们封锁吧,封锁个十年八年的,或许我们就什么都有了。”中国人民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能力。 

      毛主席、周恩来总理制定了开展外交的方针和策略。自1954年在世界闻名的“万隆会议”上,周总理向全世界宣布了世界上国家间“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引起了很多国家,特别是中小国家的称赞和支持。此后,中国政府始终不逾地坚持自己的外交方针,坚持世界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到1965年时,已与57个国家先后建立了外交关系。随着中国经济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的外交政策的正确,特别是对力图称霸世界的“超级大国”表现出来的无畏之勇气,对弱小之援助,博得了越来越多国家的称道。1964年,法国戴高乐总统断绝了和台湾的外交,与中国建交。自此给西方所谓资本主义世界以极大的震撼,成为西方不追随美国的一面旗帜。就是在所谓的“浩劫”(文革)期间,中国的外交活动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但就是如此,在周总理的努力工作下,自1968年下半年起,外交部的工作逐渐开始走上正轨,到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经过多年的外交斗争,终于以压倒的多数(超过三分之二)的票数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的决议,驱除了台湾的代表。自此中小国家更有了不惧强权的信心和敢讲话的勇气,中国能够站在正义一边支持他们。同时,外交活动又掀起了一个新的高潮。与台湾断交的国家迅速增加。在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这个自上世纪50年代就是著名的反共专家,也在形势的压迫下,亲自到访中国,签定了“中美联合公报”为今后的外交发展铺平了道路,1972年8月,日本时任首相田中角荣带着负罪的心情来华访问,并签定了建交公报,这都对中国打开国门起了很重要的作用。1978年中美也正式建交。这期间,台湾的外交官到处被逐,陷入绝境。

      其实这一连串的外交胜利,起步于1971年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通过非官方的形式邀请美国乒乓球队来中国访问,从而带出了中国外交政策的灵活性和原则性。当时被称之为“小球推动大球”。

    我唯一不明白的地方就是,中国在毛周二位伟人主政期间,什么时候搞过什么闭关锁国呢!?可为什么总是有不少精英总是要把这个帽子往上扣呢?那时有一些国家要封锁我们,我们也不畏惧。邓小平制定的对外开放政策,实际就是把“步子迈得更大一些”而已,同时他处的国内外环境也比毛周二位更好一些。“前人栽树,后人乘凉。”邓小平虽不能算是后人,但毕竟不是先河。因此,邓小平在其执政期间,始终对毛泽东主席予以极高的评价,尽管在文革中他本人也是一位重大受害者。邓公的经历与观点难道还不足以说明这个问题吗?毛泽东之所以是伟人,就在于他从畏惧强权,不像那些企图欺负中国的霸权国家低头!借用现在的西方一位资深记者评价:他是一位令西方国家臣服的东方伟人。

        我撰写此文的目的就是要告诉现在的人,特别是没有经历过毛泽东时代的年轻一代人,上面的许多事件,都是我们这些人经历过来的,要尊重历史,要实事求是,看问题要全面,要有自己的大脑,不要听那些什么“精英”的胡言乱语。不要人云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