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现代化要求政治价值取向的民主化


政治现代化是政治发展的重要阶段,它是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历史传统等多方面的因素综合发展的产物,这既是一个自然演进的过程,也是人们依据一定的目标自觉推进政治变革的过程。由于这一过程突出地表现为政治社会从专制制度走向民主制度,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政治现代化也就是政治民主化,政治民主化是政治现代化最基本的目标,也是政治现代化最集中的体现。

1.成熟的公民人格。英格尔斯说,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缺乏能够赋予先进制度以生命力的广泛的现代心理基础,如果掌握和运用先进制度的人本身的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上还没有经历一场向现代性的转变,那么,失败和畸形发展就不可避免的。公民应有公民人格和公民意识,而不是子民暴民的人格和意识。对子民来说,统治者的权力是“奉天承运”,故明主比民主更重要,官府施仁政比自己参政更重要;对暴民来说,人间是地狱,他人是魔鬼,什么法律、道德、权威、纪律,一切规范却不能成为束缚他的力量;而公民人格与公民意识,核心是将自由、民主、公正、人权等政治观念以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等公民道德观念以及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注入到公民的血液中。

2.完善的竞选制度。民主的核心是权力的产生方式。公开、自由和平等的选举是民主的实质。因为民主涉及两个维度,一是竞争,二是参与。只有通过竞争,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政治角色的分配所依据的是个人的能力和成就,而不是政治谱系的归属关系。

3.政治参与的扩大化。公众能否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是传统的专制制度与现代的民主制度的重要区别。在传统的专制政治中,政治是君主个人或服务于君主的少数人的专利品,广大社会公众被排除在政治生活之外。另一方面是由于小生产者自给自足的经济地位,使他们在政治上比较保守,一般情况下对政治是比较冷漠的;同时,由于社会发展比较缓慢,利益格局变化也不明显,因此,公众对通过政治渠道来表达自身新的利益要求的愿望也不甚强烈;另一方面,即使有新的社会力量产生,并具有利益表达的要求,希望参与政治生活,在这种情况下,统治者为了自身的利益一般都拒绝社会公众参与到政治生活之中,而传统的专制体制也缺乏吸纳社会公众参与政治的制度框架和必要的机制,这就必然使公众对现实政治抱极端冷漠的态度。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商品经济、市场体制的发展,造成了无数具有自主意识、竞争意识和开拓精神的市场主体。他们有强烈的利益表达的愿望,要求自己的政治地位与其经济地位相适应,用政治力量来维护经济的发展利益,这就为社会提供了积极参与政治生活的现实力量,在政治参与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和日益成熟的条件下,现代政治体制只有广泛吸纳各种社会力量参与政治生活,才能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可,使政治权力的存在具有合法性。因此,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政治体制将随着公众参与需要的扩大而不断扩大政治参与的范围、提高参与的层次、完善参与的机制。政治参与扩大的理想状态是公众在政治生活中扮演主角,自主支配自己的命运。

4.政治社会生活公开化。政治的公共性,决定了公民对政治具有知情权。这就要求政治社会生活应有一定的清晰度、透明性,破除神秘感、封闭性。要做到政治向公众开放,重大政治问题由人民讨论、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