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长手机被“打爆”新闻背后的反思


    8月2日,江西省省长和分管副省长以及南昌市长受理群众关于经济适用房、廉租房违规举报的手机号对外公布后,几部电话均被“打爆”。江西省有关部门负责人4日表示相关部门正在采取措施,解决电话忙碌问题。(2008年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转自新华社) 

    公布领导手机号码,不是什么新鲜事;公布后的领导手机被“打爆”,也不是什么稀奇事,说明群众有诉求,更期望领导能够帮助解决矛盾和问题。江西省为了更好地接听群众电话,已经决定把电话接听人员从4人增加到8人,实行24小时轮流值班,还打算再开通几部电话,增加电话接听人员,以满足群众需求,确实值得鼓掌和喝彩。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笔者觉得应该引起我们深思的还有很多。 

    经济适用住房是指已经列入国家计划,由城市政府组织房地产开发企业或者集资建房单位建造,以微利价向城镇中低收入家庭出售的住房。它是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商品住宅,具有经济性和适用性的特点。廉租房是指政府以租金补贴或实物配租的方式,向符合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住房困难的家庭提供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应该说,建设经济适用房、廉租房,是各级党委政府关心民生疾苦、让利于民、造福于民的一项民心工程、“救市”工程。 

    但是一些地方在项目实施和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偷工减料、不按标准建设、绿化等配套设施缺乏等等方面的问题,甚至有些地方还打着建经济适用房的“幌子”,明目张胆地建起了“官员别墅群”、“领导特权房”等,变成了给领导变相“发福利”。对于这些,群众比较反感,也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与威信。从这个意义上说,江西省关于经济适用房、廉租房违规举报热线一开通,就被来自各方面的群众“打爆”,不应该是始料未及的事情,相反说明群众对这方面的意见很大、反映很强烈。报道称,很多群众来电对经济适用房建设、配售工作提出了积极建议,但也有不少是反映其他问题的,更有一些省内外群众抱着试试真假的心理拨打了电话。这一方面反映了群众对这块的诉求太多,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们地方政府在这方面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违规问题,必须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接听群众电话只是为了知民声,而对于电话中反映或暴露出来的问题一件一件地抓好落实才是解民难。“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应”是老百姓期盼的,也是责任型政府、责任型官员的职责所在。应该说,近些年,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对于民生问题的越来越重视,各地党委政府已经在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来化解和解决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不排除我们的一些干部身上还存在着的官本位思想和与民争利的恶行。很多干部口头上喊得比较多,而真正做到“万事民为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还有一定的差距和不足,甚至一些官员,为了个人捞取政绩,还不惜巨资乃至举债建设劳民伤财的所谓“亮化”工程、“面子”工程,而对老百姓的疾苦却不闻不问或过问的不多。 

    不管怎么说,领导者,尤其是省级领导者,能够主动地倾听群众呼声,都是应该值得称赞和肯定的。但是,在称赞之余,笔者却深感江西的做法有点美中不足或者说有点走样!因为从报道可以看出,所谓的省长手机其实并不是省长本人亲自接听,而是省长的秘书或其他值班同志。笔者就纳闷了,这一做法与省长公布手机号码的提法能名实相符吗? 

    现实中,很多问题,唯有身居特定位置上的领导才可知晓,才能解决,而作为领导的秘书或一般的办事人员,是不应知晓,也是解决不了的。比如:如果群众发现有不符合条件的人享受了廉租房、经适房政策,可以向江西省人民政府省长吴新雄、副省长史文清举报,但是向秘书或一般工作人员举报了,能够保证原汁原味、不折不扣地反馈到省长那儿吗?即便能够做到,笔者也认为,类似的情况让不是省长的人知道还是不妥的,谁能保证有关情况不被“截留”或不会“外泄”而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呢?一些敢在廉租房、经适房等民生敏感问题上“动歪脑筋,打坏主意”的人,不外乎有两种情况:一是此人胆大包天,天生不怕以身试法;二是此人有后台,有保护伞,不怕群众举报,不怕上级追查。就是有人举报上去,上级追查下来,他也能摆平。如果举报了这些“很牛很暴力”的人和事,那些负责“接听”、“记录”的一般工作人员,能够如实记录、如实反映并守口如瓶吗? 

    也许有人会说笔者的担心有点杞人忧天,因为省长选的秘书、钦定的人员,当然都是些秉公之人,岂容贪婪之辈、无赖之徒混迹其中。但是,打给省长的电话,却被不是省长的人接了,不知打电话者或举报者,会不会有点“心有余悸”?而如果举报信息传到了被举报人或“保护伞”那儿,会不会出现全城“围堵”或“猎杀”的“惨剧”呢?时间一长,还会有人敢打电话吗?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如此公布的省长电话不过就是增加几部领导“热线电话”而已,能不能发挥“把民生工程的事办好”的作用,有待时间和实践检验。 

    很多时候,我们容易被一些现象所左右或被一些假象所迷惑。比如各地正在开展的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是不是出现人满为患,或群众连夜排队等候领导的奇观壮景,就应该欢呼领导如何如何亲民爱民、鼓吹民生问题落实得怎样怎样呢?笔者认为,凡事都要冷静看待,辩证分析,不能见风就是雨,盲目乐观、无端陶醉。我们要多从深层次去考虑如何将群众的事情办得更好,如何更多地体现和贯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只有这样,才真正是民之福。



新闻链接: 

    江西省长手机被“打爆” 接听人员8人24小时轮班